第27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義府道:「陛下有所不知,這還只是關中集團,洛陽那邊還有山東集團,若加在一起,只怕這河道上都裝不下。」

  李治點點頭,又向韓藝問道:「韓藝,這長安有這麼多貨物運往江南麼?」

  這話問得韓藝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沒有的話,擺這麼多船在這裡幹什麼,可見李治神色認真,不像似在開玩笑,於是答道:「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長安已經是富足有餘,生產遠遠高於需求,足以往外供應。」

  「這也得靠你們這一群賢臣的輔助啊!」李治哈哈一笑,手往前一揚,「過去看看。」

  元哲等一干商人可是見過皇帝的,見皇帝行來,正準備迎上前去,可是卻被韓藝抬手阻止了,但是他們也不敢視若不見,呆呆站著,有些不知所措。

  倒是李治主動走上前來,向他們詢問情況,關鍵李治還是不太敢相信能有這麼多貨物,錢大方等人趕緊向皇帝介紹自己的貨物。

  這一問立刻顛覆了李治對於漕運的傳統概念,什麼漕運,就是運送糧食的,可是這裡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全都是製造品,什麼文房四寶、書籍、衣服、酒、香水、肉乾、閨蜜兔、涼蓆、鞋襪、溜冰鞋,等等,倒是有一些畜牧,符合傳統漕運。

  「讓讓!讓讓!」

  忽聞一陣急促的叫喊,只見一個壯漢扛著一個箱子往李治前面走過。李治身前的護衛正欲阻攔,但是李治卻抬手示意讓他先過去。

  但是這一幕也讓李治感到有些好奇,元哲趕緊解釋了一番。

  「原來如此!」李治點點頭,正巧一個漢子剛剛卸完貨,正準備再去搬貨,李治急忙喊住道:「閣下,請留步。」

  那漢子停下來,轉頭看了眼李治,他當然不認識皇帝,但聽得李治喊得文縐縐,又與這些商人站在一起,自當以為此人非富即貴,忙道:「這位公子是叫我麼?」

  李治笑著點點頭,道:「你是這附近的農夫?」

  那漢子點點頭道:「我乃長安縣人士。」

  李治又道:「那你為何來此搬貨。」

  「賺錢啊!」

  那漢子道:「如今是農閒之事,坐在家裡也是坐著,還不如出來找點活計干。」

  李治笑道:「看來你對於這活計是非常滿意。」

  那漢子道:「這是當然,只盼今後經常有這活幹才好,將來若是收成不好,還能出來務工,不會餓死。」

  李治點了點頭。

  那漢子又道:「要是這位公子沒有其它的事,我就先去忙了。」

  「請!」

  李治手一伸,待那漢子走後,他突然看向韓藝,只是一笑,並未開口。

  當年韓藝就跟他說過,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當時他還不明白,如今他算是有些體會,收成不好,還能出來務工,不會餓死,百姓要求也很簡單,只要不餓死,百姓就不會造反,這個國家就會更加穩定。

  這一圈逛下來,李治發現自己不太了解自己的京師了,自言自語道:「真是想不到這些商人能夠生產出這麼多貨物來。」

  以往那都是家庭式生產,那能生產多少,只能自產自銷,哪有多餘得賣到外地去,這也是為什麼這年頭地方都相當閉塞,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因為大家沒有來往的理由啊。

  韓藝道:「陛下,如今長安的生產線已經開始轉型,如今這還只是開始,今後會越來越多的。」

  李治皺眉道:「生產線轉型?」

  韓藝點點頭道:「陛下應該知道南郊製衣坊的規模,如今商人都是採用這種流水學模式,只是大與小的區別,生產力也因此大大提升。」

  「原來如此!」

  李治點點頭。為什麼李治會有這懵逼的感覺,就是因為韓藝變法是暗地裡進行的,沒有說大張旗鼓的變革,而在生產方面,也不是朝廷在主導,朝廷基本上不管,這也是唐王朝的政策,不抑制商業,這都是韓藝私人在主導,這都是幾年之內,慢慢形成的變化,可是政治上又不太關注商業,這猛然知曉,李治當然會有些嚇到。

  別說他了,一旁的大臣也都有些傻眼,這對於他們而言,仿佛是一夜間冒出來的,太誇張了一點,但也不知這是好是壞,只覺得有些怪怪的。

  盧承慶就道:「可是這人都去生產這些東西了,誰來種糧食?這農桑才是國之根本啊!」

  典型的傳統派。

  韓藝道:「盧尚書,你可知長安有多少人口,又知道長安還有多少閒地,要是這無地百姓多了,那就會如洪流一般,十分可怕,因此我朝常常讓狹鄉百姓遷往寬鄉,但是效果不是那麼的理想,因此朝廷必須要創造更多的渠道來疏通這些無地百姓,以防擠壓成患。」

  盧承慶聽得稍稍點頭。

  韓藝又瞧了眼李治,見其眉目間隱約透著一絲擔憂,心裡也是明白,在自己的未知領域中,總會感到有些彷徨和害怕,於是道:「陛下,在貞觀時期追求的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敢問陛下,可這豐衣足食之後呢?」

  李治愣了愣,道:「豐衣足食之後?你此話是何意思?」

  韓藝道:「如今百姓可都還用不起紙張,他日若百姓能能都用得上紙張,這就是一種進步,如今的百姓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肉,他日若能夠頓頓吃肉,這也是一種進步,微臣的意思就是幫助百姓追求更美好,更廉價的生活,這物以稀為貴,為何紙張昂貴,就是產量不足,這產量上來了,紙張自然就會變得便宜,那麼百姓也就人人都用得起,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發展製造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