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履行忙道:「回稟陛下,韓藝的上任詔令還未下來,嚴格來說,還不能算是戶部侍郎。」

  李治驚訝道:「還未下來?」

  韓藝點點頭。

  李治稍稍皺了一下眉頭,但也未有多說,只是顯得有些鬱悶道:「可這麼多大臣上奏,那總得有個人來處理此事吧?不知此事該交由那個官署來處理?」

  許敬宗、李義府都想來接受此事,關鍵是李治的態度非常的令人困惑,其實這事很簡單,沒有對錯,你幫哪邊都是對的,全在你一句話,然而李治說了半天,就是問了一圈,也沒有表個態,給個暗示什麼,他們兩個一時拿不定主意。要是李治想敲打一下韓藝,那還好說,萬一李治沒這打算,那就尷尬了,一邊貴族階級,一邊是帝王,夾在中間不是自討苦吃麼。

  韋思謙倒也想接,他覺得這是御史台的職責所在,可他又不是老大,上面還有崔義玄在,他也不好做聲。

  李治目光一掃,道:「既然幾位愛卿暫時沒有好的人選,那就先擱著吧!你們先退下。哦,韓藝留下。」

  「臣等告退!」

  第991章 最大的隱患

  「真是奇怪!」

  從兩儀殿內出來之後,李義府眉頭緊鎖,滿面困惑之色,向著一旁的許敬宗小聲道:「賢兄,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陛下立刻宣召我等前來,分明是挺看重此事,可是卻只是商議了片刻,還未商議出一個結果,陛下就讓我等回去了,陛下究竟是什麼意思啊?」

  許敬宗也沒有弄明白,道:「這老夫也想不明白。」

  李義府若有所思道:「其實說到底也就幾個佃農而已,哪怕陛下再寵信韓藝,也沒有必要因為幾個佃農,而去責怪那些勛貴。其實只要陛下讓韓藝退還那些佃農,此事就可以解決了,那些勛貴們也是這樣想的。」

  許敬宗也沒有想出一個頭緒來,哼道:「韓藝這小子這才一回來,就不得安生了,他若不在,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李義府道:「韓藝的動機也非常令人感到不解,他這麼做的話,可是將所有鄉紳、地主、貴族、滿朝文武、皇親國戚都給得罪了,難道他真的只是氣昏了頭,可是以我對他的了解,他不像似這麼衝動的人啊!」

  許敬宗道:「你的意思是其中另有貓膩?」

  李義府點點頭,道:「這我還真說不清楚,不過,既然陛下沒有表態,那我們還是靜觀其變,免得落入了韓藝的圈套當中。」

  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

  兩儀殿內。

  待那些大臣退出之後,李治立刻陰沉著臉盯著韓藝,過得半晌,他才道:「你小子還真會給朕惹麻煩,朕這才剛剛提拔了你,你就不能給朕安生一點麼。」

  這怪我,要不是他們來弄我,我——我也會去弄他們的!韓藝行禮道:「陛下明鑑,微臣這麼做絕非因為自己,而是為了我大唐。」

  「又是為了大唐!」李治哼了一聲,道:「行,你倒是說說看,你為了大唐又是如何的嘔心瀝血。」

  「嘔心瀝血倒也談不上!」韓藝訕訕一笑道。

  李治慍道:「別說廢話,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韓藝正色道:「陛下,我大唐的國制是什麼,不就是均田制麼,而均田制的關鍵在於土地,因此自貞觀年初,太宗聖上就嚴格的限制了王公貴族兼併土地,一品官員、二品官員能夠占地多少,可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可是從貞觀末期到永徽年間,天下太平,故對此有些鬆動,而且功勳之後日益增多,這些王公貴族,鄉紳地主都開始兼併土地。

  可是話說回來,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一旦國家安定繁榮,這些王公貴族,鄉紳地主就會開始兼併土地,因為他們手中握有大量的錢財,而且子孫越來越多,只有兼併土地。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百姓的承受力過於脆弱,一旦有個風吹雨打,只能賣土地,先渡過難關,為了生計又只能淪為佃農,朝廷應當重視這事。」

  李治皺了皺眉,他心裡其實也明白,因為開國功勳本就是一些人,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個個都是兒孫滿堂,那麼對於土地的需求自然也是日益增大,其實朝廷都賞了他們這些功勳之後不少土地,但還是遠遠不夠,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指著邊上的凳子道:「你坐吧!」

  「多謝陛下!」

  韓藝坐了下來。

  李治又道:「你繼續說下去。」

  「遵命!」

  韓藝又道:「兼併土地有三害,其一,傷及陛下的利益,他們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土地不會變多,到以後陛下的封賞會越來越艱難,遲早會面臨無地可封的局面,但封賞功臣田地,那是朝廷的制度,甚至可以說是陛下給予臣子的承諾,到那時候,又該怎麼辦?陛下要居安思危,不能等問題出現之後,再去想著如何解決。

  其二,傷及百姓利益,均田制本是還百姓自由身,讓百姓都有地可耕種,從而使得國家安定下來,這也是我大唐能夠富強的根本原因所在。可是他們大肆兼併土地,導致百姓最終又淪為他們剝奪的對象,倘若風調雨順,這些佃農倒還能夠勉強活下去,可一旦有個什麼災難的,百姓不但要面臨災難帶來的傷害,還得面臨地主的剝削,朝廷的稅收,在這三重打擊下,佃農的日子只會越來越苦,甚至於引發暴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