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問題是大家現在情緒都非常高漲,競爭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種主旋律。

  這種競爭帶來的後果,就是將大家心中的怒火,轉化為了動力,原本是一場惡性競爭,如今就變成了一種良性競爭。

  矛盾還在增加,但是危險已經不存在了。

  這下面的人不鬧了,朝堂的士庶之爭也就鬧不起來了。

  破解之法,其實很簡單,只是說必須由年輕人站出來,老一輩不可能會這麼做,他們如果站出來開這口,那會非常丟人,因為這跟他們以前的形象相差太大了。由年輕人站出來徹底接管,就可以避免這一點,而事情也就變得簡單多了,年輕人年輕氣盛,有著一股子拼勁,管你面子不面子,成王敗寇。

  山東士族不但逃過這一劫,還沒有丟面子。因為崔戢刃兀自在繼續塑造士族的榮耀感,他是以一種非常高傲的態度向寒門宣戰,這也是他得士族子弟擁護的原因。

  ……

  ……

  太尉府。

  「呵呵!」

  長孫無忌將最新一期的大唐日報放下之後,一邊笑一邊說道:「難怪老夫一直猜不透他將會如何收場,原來這小子根本就不遵循常理行事,他們根本就沒有打算自己出來收場,而是讓四大家族自己出來收場。」

  一旁的來濟道:「這局的確布置的非常精妙,前一日看,士庶的這種爭鬥,不利於國家安定,甚至還極有可能會生出大亂,可這一期大唐日報出來之後,原本的階級爭鬥,立刻演化成了一種非常正面的競爭,如今士庶兩方都在奮發圖強,希望能夠戰勝對方。」

  韓瑗道:「但是最大的獲利者卻是韓藝,山東士族本就是士族之首,他們的應戰,等於是抬高了寒門的地位,韓藝是深受其利啊!」

  「非也!非也!」

  長孫無忌擺擺手,道:「最大的獲利者是陛下。與其說抬高了寒門的地位,還不如說是降低了士族的地位,而山東士族的地位一直都是陛下最為頭疼的事情,不但如此,這也開創了一個全民積極向上的局面,一切疑難雜症,將會迎刃而解,陛下和大唐都是深受其益,陛下下注韓藝,可謂是大獲全勝。」

  來濟皺眉道:「太尉的意思是,這盤棋其實是陛下在下,韓藝也是棋子之一。」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略顯感慨道:「當初先帝常與我說,當今陛下性子稍顯軟弱,需我等盡心輔助,老夫當初也是這般認為的。可事實證明,當今陛下一點也不軟弱,這帝王之術,不弱於先帝啊!老夫輸的並不冤枉呀。」

  ……

  ……

  皇宮!

  「哈哈!」

  李治仰面大笑,道:「這個韓藝真是聰明絕頂,如此辦法都能夠被他想到,厲害!真是厲害!朕都不得不服呀。」

  武媚娘一邊看著大唐日報,一邊笑道:「崔戢刃他們的文章,不就是正中韓藝嚇壞,推崇尚賢之風,比的是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李治道:「如果人人都想為國出力,為君分憂,造福百姓,而不是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何愁我大唐不更上一層樓,朕一直以來渴望的就是這種競爭。」

  武媚娘道:「如此說來,韓藝的這一步棋是為陛下走的。」

  李治一愣,道:「倒也不是說為朕走的,應該說是為大唐走的。其中獲利的,不僅僅是朕和韓藝,士族也是獲利者,其實士族漸漸衰弱,這已經不爭的事實,只是他們家族的底蘊和學術,令他們還能夠勉強維繫著自己的名望,朝廷也確實需要他們,但是韓藝說得好,朝廷需要他們,不是在於他們多厲害,而是在於世上人才太少。當下這場爭鬥,可算是一劑猛藥,可能會讓士族重新振作起來,你說士族是輸了,還是贏了。」

  武媚娘黛眉一皺,道:「可是他們四個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士族,臣妾認為這麼做還是會傷害許多士族,因此多半士族都不會贊成,這場紛爭怕是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這就是精妙所在。」

  李治道:「朝廷雖然一直在推崇尚賢之風,但其實並非如此,在選拔官員時,高門子弟占盡了極大的優勢,如果真的推崇尚賢之風,這些高門大姓一定會反對的。但是如果高門大姓主動推崇尚賢之風,那麼朝廷就可以做到遊刃有餘了。在前幾日韓藝的判罰中,許多士族為了自身利益,相互掣肘,山東士族是深受其害,你說山東士族為如何做?」

  武媚娘眼中一亮,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李治點點頭道:「不錯!山東士族如今肯定懷著一肚子怨氣,他們最恨得卻不是寒門,而是沒有挺身相助的士族,推崇尚賢之風,那麼不但可以解救他們山東士族,還能將其餘的高門大姓都給拉下水來,大家在同一個水塘裡面,誰生誰死,就各憑本事了。而山東士族又是士族之首,他們一旦堅定的擁護尚賢之風,不惜捨去朝廷給予他們的優待,再加上寒門的勢力,其餘的士族怕也是阻止不了的,朕終於可以放開手腳,提拔對於國家有用的人才。」

  正當這時,張德勝在門外道:「陛下,御史大夫送來一封奏章。」

  「拿進來。」

  「是。」

  張德勝走了進來,將一份奏章遞給了李治。

  李治打開一看,不禁一愣,「是他?」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