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認為這是狐假虎威,崔民干是沾了你們皇室的光。

  崔義中、崔義玄等一干山東士族的大臣,氣得差點沒有吐血,原本我們可是第一的,是李世民將我們降到第三,我們都還一肚子委屈,落到你嘴裡,我還是沾皇室的光了。

  但是他們也不敢反駁,這要爭那就不是跟韓藝在爭,而是跟皇室在爭。

  韓藝又趁熱打鐵道:「而且微臣認為《氏族志》並不利於國家的發展,會將百姓引向歧途,造成君不君,民不民,制度崩壞,姓氏、官制傻傻分不清楚,百姓究竟該聽姓崔,還是聽宰相的,是該聽朝廷的,還是鄉紳的,除非官員大小皆以姓氏排位,如此方可,否則的話,只會醞釀無可估計的後患。」

  這小子是打算幹什麼?

  在場的大臣硬生生脫出一身大汗來,這本是敏感的話題,你還說得這麼敏感,真是太恐怖了。

  李治聽著確實有道理,問道:「那你以為該當如何?」

  這話聽得大臣們是心慌慌,你別接這茬啊!

  韓藝立刻道:「微臣曾聽過這麼一句話,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說得也是極為貼切。可是微臣想問陛下一句,朝廷該尚什麼?」

  李治皺眉道:「朝廷當然尚冠冕。」

  冠冕就是大官的意思。

  韓藝搖頭道:「陛下此言不妥,朝廷重在選官吏,也就是從不是官員的人中選挑選出合適的人才來當官,怎麼能說尚冠冕呢?」

  李治聽著迷糊,道:「那你應該說尚什麼?」

  「古書有雲,任官惟賢才。朝廷當然是得尚賢才啊。」韓藝道。

  李治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你說得也有道理。」

  典型被忽悠的症狀。

  韓藝道:「陛下一直都說自己求賢如渴,當然得以能者居之,怎麼能以賢德才幹以外的東西來劃分人才呢?這也會誤導百姓,以為姓什麼就很厲害,什麼人的兒子就很厲害,誰家有錢就很厲害,長此下去,就會讓百姓過於的追求名利,而忽略自身道德、品格、氣節,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國家是不能失去這些的,買賣婚姻的興起就是因為大家都追求那些不知所謂的名利才導致的。

  秦王嬴政,稱自己為始皇帝,憑的不是他老子是誰,而是因為他統一了六國,完成中原歷史上第一次大統一。漢武帝之所以讓人稱頌,也不是因為他姓劉,而是因為他打敗了匈奴,揚我中原之威。先帝被尊稱為天可汗,憑的可不是《氏族志》,而是先帝的從諫如流,知人善用,以及那自古皆貴自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寬廣胸懷。凌煙閣的大臣們,又有哪一個是憑藉姓氏、父母、祖宗躋身凌煙閣的。」

  說到這裡,韓藝是慷慨激昂,口沫橫飛,「朝廷應該引導百姓去崇尚那些道德高尚、有氣節、有才華,為國家,為百姓做出貢獻的人,將他們視作榜樣,這樣的話,凌煙閣的功臣才會越來越多。如果微臣有兒子,我一定會跟他講述凌煙閣功臣的故事,告訴他,將來要做像衛國公李靖,梁國公房玄齡那樣的大英雄,而不是告訴他將來想辦法多賺點錢娶哪家的閨女,亦或者將自己姓氏改成姓崔。」

  第864章 寒門扛把子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論述,真是行雲流水,精彩絕倫。

  但是在一眾大臣耳里,卻如同死亡的喪鐘,個個都是大汗淋漓,尤其是山東士族,真是汗流浹背。

  其實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甭管昏君、明君都會這麼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問題是韓藝這分明就是若有所指呀。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氏族志。

  這《氏族志》可謂是李世民人生中一大敗筆,他過於的樂觀,也過於的想當然。

  當初李世民一邊強調取得政治地位不能靠傳統的姓氏、家庭地位多麼高貴,但轉過臉來又重新規定出民系高低排列等次,使當朝高爵顯位者又得世代相襲。

  因此《氏族志》仍是一個抬高士族地位、貶仰庶族地位的「貴族譜」,那麼百姓還是有這個士庶概念。而士族是文化、禮制、經濟的代名詞,並非是官階的高地,那相比之下,百姓當然願意去推崇底蘊深厚的山東士族,畢竟他們的爸爸爺爺都告訴他們,山東士族多麼多麼厲害,而不是那一群開國武夫,所以這麼一鬧,山東士族的名望不減反增。

  除此之外,在當時關隴門閥也學習山東士族,互相聯姻,集團日益鉤連擴大,最終形成了足以抗衡皇帝的關隴集團,貞觀末期其實就已經呈現出來了,李世民看明白了這局,但是他也沒有辦法,這才有了李勣這一條暗線。

  就李治的角度而言,《氏族志》沒有幫到他任何忙,反而令他多出非常多的困難來,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不孝。

  李世民心裡肯定也後悔,因此他後面都沒有怎麼提這事了。

  因而士族階層很鬱悶,尤其是山東士族,他們不能贊成《氏族志》,因為他們以前一直都反對,但是相比起沒有的話,他寧可這《氏族志》存在。還有韓藝屢屢強調的任人唯賢,這話誰敢說錯,反駁的人不是不打自招,自己是關係戶,靠關係才爬上來的。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真是有夠陰的。

  朝堂上是靜的可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