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邊去,看哥表演吧!韓藝又向李治道:「陛下,自古以來,凡是善於納諫、知人善用的君王,其統治的朝代往往政治穩定、國泰民安。而那些不善於納諫,獨斷專橫,甚至封住大臣喉舌的君王,必然危機四伏、天下大亂。先帝一代明君,開創出一個偉大的朝代,這個偉大就在於先帝從諫如流,虛懷若谷,任人唯賢,朝政之開明,更是曠古爍今,這是我大唐之根本所在,這也是微臣敢這麼說的原因,陛下也應當如此,否則的話,偉大將會戈然而止。」

  這就是韓藝式發言,偉大、曠古爍今,先把這個泡沫吹大了再說。

  哪怕是李勣這成精的老狐狸聽得不免也是內心澎湃,這話說的真是太好了,也佩服韓藝的勇氣和智慧,站出來道:「陛下,老臣認為特派使這一番話,堪比馬周的《陳時政疏》,甚至於更為重要,馬周的《陳時政疏》堪稱我朝第一奇文,但也得君主能夠聽進去,若君主不聽,恐怕那一篇奇文避免不了石沉大海,先又從諫如流,才會有《陳時政疏》。」

  韓瑗、來濟等人也忍不住了,站了出來,支持韓藝的這一番論調,要求李治從諫如流,維持貞觀時期的政治開明。這些人都是經歷過貞觀時期,他們當然希望政治能夠開明,皇帝能夠從諫如流,不然的話,他們都沒有用武之地啊!什麼話都不敢說,那這大臣當的真是太委屈了。

  久久未語的李治突然嘆了口氣,道:「朕乃暴君也!」

  大臣都嚇到了,驚恐的望著李治,你這也太會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你才剛剛掌權,暴君都不輪到你。

  李治斜目望上,哀傷道:「猶記得先帝在世時,大臣們皆是積極進諫,或當面陳奏,或回頭寫奏摺上奏,那案桌前是奏章是堆積如山,朕也常常見到父皇批閱奏章,亦或者與大臣論政到天明。可是自從朕即位以來,滿朝文武皆是不語,由此可見,朕乃暴君,爾等都害怕朕,朕真的好好檢討一番。」

  這是正話反說呀,你們這些大臣一天到晚,連個屁不放,我要你們這些大臣幹什麼。

  其實韓藝這一番話,正對李治的心思,李治剛剛掌權,要大展身手,這需要大臣們的配合,你們都不說話,那我怎麼去大展身手,他迫切的希望跟群臣有良好的互動,從諫如流。

  群臣惶恐,齊齊行禮道:「臣等失職,還請陛下責罰。」

  李治道:「各位愛卿免禮,這事一個巴掌拍不響,朕與各位愛卿當共勉之。」說著他又向崔義玄道:「御史大夫,吏部尚書。」

  「老臣在。」

  「今後考察大臣們政績,需將進諫納入參考,朕不養無用之臣。」

  「老臣遵命。」

  你們不說話,那就乾脆回家帶孩子去,不要站在這裡占地方。

  聽得一聲高亢的叫喊,「諸位大臣,君主尚且如此,父母該當如何處之?」

  猶如一聲驚雷。

  群臣一愣,這話轉得簡直絕了,君主都要求自己從諫如流,虛懷若谷,父母之命還有臉獨斷專橫麼?

  這小子真是太——!李治都不知該如何誇讚韓藝了,笑著點點頭道:「韓藝之言,甚合朕心。刑部尚書。」

  「臣在。」

  「在《唐律·戶婚律》添上這一條,婚姻大事,子女自當遵從父母之命,但若有正當理由,亦可拒絕,父母也不可逼之。」

  「微臣遵命。」

  這真的沒有人敢反駁這一點了,聖人有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身為大臣你如果覺得這是不孝的話,那麼大臣要求皇帝從諫如流,廣開言路,不可獨斷專行,豈不是不忠的行為。

  這是一個道理。

  崔義中等一干人都開始抹汗了,這來的太快了,他們都如在夢中一般,如今幡然醒悟,趕緊思考對策。

  但是韓藝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立刻就道:「啟稟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李治一愣,隨即笑道:「說。」

  大臣們心中莫名一緊。

  韓藝道:「微臣請求陛下廢除《氏族志》。」

  此話一出,群臣驚恐萬分。

  許敬宗來精神了,站出來喝道:「大膽!《氏族志》乃是先帝親自修訂的,豈能說廢就廢。——陛下,老臣懇請陛下治韓藝大不敬之罪。」

  韓藝笑道:「許大學士,方才陛下都鼓勵我們進諫,這第一次上奏,你就要陛下治我的罪,我真不知該治我的罪,還是你的罪。」

  這小子真是狡猾!李治暗自嘀咕一句,現在不管韓藝說什麼,他都不敢治罪韓藝,不然的話,豈不是自打嘴臉,朝著韓藝道:「為何要廢除《氏族志》?」

  韓藝道:「回稟陛下,先帝以刊正姓氏之名,修訂了《氏族志》。將天下姓氏分為三六九等,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清河崔民干列為三等。微臣認為這是對於皇室的侮辱呀,陛下貴為天子,本就是至高無上的,將皇室與一個鄉紳土豪例入書中,這不是將皇室與地主並列在一個框架裡面,百姓一看,第一皇室,第三崔民干,這制度不是制度,禮法不是禮法,官制不是管制,整一四不像啊。」

  李治一聽,猛然醒悟過來,原來原因在這裡啊。

  其實李世民修訂《氏族志》,就是在跟山東士族慪氣,你們憑什麼第一,我要第一,結果這麼一弄,那崔民干一家的名望,騰騰的往上漲,李世民鬱悶的都快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