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頁
但是,若是鄭家放棄大6,跑去台灣甚至東南亞那些鳥國當山大王--啊,不,海大王的話,短期內團山水師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比較近的地方團山軍可以登6作戰,但是以現在的這些戰船以及補給能力,很明顯不支持跑去爪哇國登6,這也很容易陷入窮兵黷武的惡性循環之中--張力現在想做的,並不是打仗,而是展內政。
“答應他的條件。”張力眼中精光一閃,很快下了決斷。
6地上的事情張力絕不妥協,但是水師情況特殊,必須用智慧來解決。先穩住鄭芝龍,斷了他的外逃念想,而後徐徐圖之。
說直白一點,現在暫且讓鄭芝龍集團先苟延殘喘幾日,往後收拾他的法子有一百種,但眼目下不能逼他狗急跳牆。
張力忽然話鋒一轉,輕飄飄地說了一:“不過……江南水師大提督的職位,我準備授給鄭成功--呃,不,鄭經!你把消息反饋過去,重點是\“準備\”二字!明白嗎?”
康興安很快就明白了張力的用意,連連點頭稱是,笑著道:“大人這是驅虎吞狼之計呀!”
張力微微頷,摸了摸鼻子:“哪是什麼驅虎吞狼,明明就是挑撥離間。也罷,咱們就來看看,鄭家內部會不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吧……”
康興安在心裡仔細一琢磨,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訥訥地道:“大人,鄭家內部各方勢力肯定會派人前來京師運作--到時候可就任由咱們擺布了!”(未完待續。)
第560章 大結局——華夏好運
西元一六三七年八月十一日,困守武昌多日的吳三桂被部下所殺,殘餘的數萬大軍悉數向盧象升投降,南方最大的一股軍事勢力至此消亡。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畢竟在團山軍強大的攻勢之下,吳三桂又如何抵擋得了?人心惶惶之中,即使他不被部下出賣,也只有兵敗自殺這一條出路而已。
南北兩個方向軍事進攻都有如風捲殘雲一般,直到此刻,大家才明白當初張力在朝鮮與滿清決戰的深意。
將戰場設在國外,自然可以避免國內因為戰亂殃及池魚,這也是很好的一種策略。譬如現在朝鮮國在經歷連番大戰以後,即使只是“觀戰”,但朝鮮百姓也死了好幾十萬,朝鮮國愈發地凋敝起來。
而在朝鮮解決了滿清主力之後,團山軍聲勢如日中天,不管再打哪一方勢力,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瀋陽已經被圍兩月之久,團山軍的火炮源源不斷地往城下集結,從開始的四百多門漸漸增加到了一千多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大炮也將運達那裡。
戰爭的勝負早就沒有懸念,而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京師貢院。
在這裡,新明王朝第一次開科取士今日正式開考。
今日開考的是遼東和北直隸的考生,他們考取的也都是遼東和北直隸的官職。
這有點像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地方官直接考,而中央一級的考試要到明年才舉行。先來兩個地方試點嘛,對於像倫才大典這種重大革新,張力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個偌大的國家掌握在張力手中,他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重大。哪怕是後世很常見的做法,到底適不適合在這年月推行,張力也不敢肯定。
古往今來,中國都太大。情況太複雜。即使後世的偉人搞改革開放,那也是先找深圳來試驗,這給了張力很大的啟示。
就算是自己認為正確的決策,也不能一拍腦門就做出來。必須小心謹慎,能試點的必須先試點。
新明王朝首次考場還是設置在貢院,不過卻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處理。張力自己以前在這裡考過進士,雖說是有些“取巧”,但也在號房裡待過的人。一想到這個痛苦的過程心裡就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以往科舉考試往往要在號房裡考幾天,吃喝拉撒都在裡面,很多人都發揮不出平常的水平。由於現在國家缺乏官員,很多地方都暫時留用的老官僚,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考試錄取的名額也比科舉多得多。
張力將每一科的考卷分成上、中、下三卷,每天只考一卷,每一卷的答題時間只是兩個時辰,這樣能夠儘可能的保證考生的狀態。
畢竟大多數考生新學工科、農科,幾個月時間能有一點基本概念也就可以做做小官兒了。又怎麼能要求太高?
三天的考試結束之後,閱卷官們便開始閱卷。張力這次專門從遼東將宋應星調來京師擔任總閱卷官,而下面的普通閱卷官也都是從事相應行業的技術人員。當然,國學科張力請了以前翰林院的馬學士來閱卷,這讓這位清流領袖感到頗為自得,也為張力掙了不少人心。
最終考試進行得一切順利,這讓張力著實鬆了一口氣。雖然第一批錄取的人水平都不怎麼樣,但至少也是開了先例,以後慢慢在完善吧!
一年不行可以兩年,兩年不行可以四年。只要改變了科舉的科目,年輕人甚至小孩子便會開始受到引導,慢慢地改變幾千年來只重視儒學的傳統。
工業革命已經悄悄開始萌芽,但這一切還需要積累。張力很清楚,沒有日積月累的沉澱,分分鐘造出汽車飛機石油那是多麼不靠譜的事兒,也只能臆想罷了。
好在,一切都開始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
比較近的地方團山軍可以登6作戰,但是以現在的這些戰船以及補給能力,很明顯不支持跑去爪哇國登6,這也很容易陷入窮兵黷武的惡性循環之中--張力現在想做的,並不是打仗,而是展內政。
“答應他的條件。”張力眼中精光一閃,很快下了決斷。
6地上的事情張力絕不妥協,但是水師情況特殊,必須用智慧來解決。先穩住鄭芝龍,斷了他的外逃念想,而後徐徐圖之。
說直白一點,現在暫且讓鄭芝龍集團先苟延殘喘幾日,往後收拾他的法子有一百種,但眼目下不能逼他狗急跳牆。
張力忽然話鋒一轉,輕飄飄地說了一:“不過……江南水師大提督的職位,我準備授給鄭成功--呃,不,鄭經!你把消息反饋過去,重點是\“準備\”二字!明白嗎?”
康興安很快就明白了張力的用意,連連點頭稱是,笑著道:“大人這是驅虎吞狼之計呀!”
張力微微頷,摸了摸鼻子:“哪是什麼驅虎吞狼,明明就是挑撥離間。也罷,咱們就來看看,鄭家內部會不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吧……”
康興安在心裡仔細一琢磨,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訥訥地道:“大人,鄭家內部各方勢力肯定會派人前來京師運作--到時候可就任由咱們擺布了!”(未完待續。)
第560章 大結局——華夏好運
西元一六三七年八月十一日,困守武昌多日的吳三桂被部下所殺,殘餘的數萬大軍悉數向盧象升投降,南方最大的一股軍事勢力至此消亡。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畢竟在團山軍強大的攻勢之下,吳三桂又如何抵擋得了?人心惶惶之中,即使他不被部下出賣,也只有兵敗自殺這一條出路而已。
南北兩個方向軍事進攻都有如風捲殘雲一般,直到此刻,大家才明白當初張力在朝鮮與滿清決戰的深意。
將戰場設在國外,自然可以避免國內因為戰亂殃及池魚,這也是很好的一種策略。譬如現在朝鮮國在經歷連番大戰以後,即使只是“觀戰”,但朝鮮百姓也死了好幾十萬,朝鮮國愈發地凋敝起來。
而在朝鮮解決了滿清主力之後,團山軍聲勢如日中天,不管再打哪一方勢力,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瀋陽已經被圍兩月之久,團山軍的火炮源源不斷地往城下集結,從開始的四百多門漸漸增加到了一千多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大炮也將運達那裡。
戰爭的勝負早就沒有懸念,而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京師貢院。
在這裡,新明王朝第一次開科取士今日正式開考。
今日開考的是遼東和北直隸的考生,他們考取的也都是遼東和北直隸的官職。
這有點像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地方官直接考,而中央一級的考試要到明年才舉行。先來兩個地方試點嘛,對於像倫才大典這種重大革新,張力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個偌大的國家掌握在張力手中,他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重大。哪怕是後世很常見的做法,到底適不適合在這年月推行,張力也不敢肯定。
古往今來,中國都太大。情況太複雜。即使後世的偉人搞改革開放,那也是先找深圳來試驗,這給了張力很大的啟示。
就算是自己認為正確的決策,也不能一拍腦門就做出來。必須小心謹慎,能試點的必須先試點。
新明王朝首次考場還是設置在貢院,不過卻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處理。張力自己以前在這裡考過進士,雖說是有些“取巧”,但也在號房裡待過的人。一想到這個痛苦的過程心裡就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以往科舉考試往往要在號房裡考幾天,吃喝拉撒都在裡面,很多人都發揮不出平常的水平。由於現在國家缺乏官員,很多地方都暫時留用的老官僚,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考試錄取的名額也比科舉多得多。
張力將每一科的考卷分成上、中、下三卷,每天只考一卷,每一卷的答題時間只是兩個時辰,這樣能夠儘可能的保證考生的狀態。
畢竟大多數考生新學工科、農科,幾個月時間能有一點基本概念也就可以做做小官兒了。又怎麼能要求太高?
三天的考試結束之後,閱卷官們便開始閱卷。張力這次專門從遼東將宋應星調來京師擔任總閱卷官,而下面的普通閱卷官也都是從事相應行業的技術人員。當然,國學科張力請了以前翰林院的馬學士來閱卷,這讓這位清流領袖感到頗為自得,也為張力掙了不少人心。
最終考試進行得一切順利,這讓張力著實鬆了一口氣。雖然第一批錄取的人水平都不怎麼樣,但至少也是開了先例,以後慢慢在完善吧!
一年不行可以兩年,兩年不行可以四年。只要改變了科舉的科目,年輕人甚至小孩子便會開始受到引導,慢慢地改變幾千年來只重視儒學的傳統。
工業革命已經悄悄開始萌芽,但這一切還需要積累。張力很清楚,沒有日積月累的沉澱,分分鐘造出汽車飛機石油那是多麼不靠譜的事兒,也只能臆想罷了。
好在,一切都開始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