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頁
後來吳三桂帶兵入了湖北,眼瞅著就要跨江流竄江南之時,溫體仁卻命手下大將帶兵死死守住長江,不准吳三桂入江南半步。
吳三桂空有十數萬大軍,卻沒有水師,又怎麼可能渡江作戰?
想必是溫體仁看出了吳三桂的狼子野心,故而堅決不准他渡江--這相當於從側面幫助了團山軍,讓吳三桂無處可逃。
江南人傑地靈,在明末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算大,不像北方幾省,張力非常不情願江南也被打爛。
“溫體仁送來文書,要求歸附。盧象升不敢擅自決定,便打報告來了……”張力意味深長地瞥了康興安一眼,口中淡淡地說道。
康興安眼中露出鄙視的神情,不忿地應道:“溫體仁那老賊也不是什麼好人!”(未完待續。)
第559章 為萬世開太平(六)
張力沉吟片刻,微微搖了搖頭,對康興安道:“安子,百姓苦於天災人禍已久,現在人心思定,能不動兵戈便不動兵戈吧!江南乃是繁華之地,若是陷入戰火之中,也不是什麼好事。
康興安點了點頭,他心裡也很清楚:大明從萬曆末年以來,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戰亂和天災早已讓這個國家傷痕累累,現在確實急需休養生息。
張力十指輕輕叩擊案幾,琢磨了好半晌,而後開口道:“溫體仁也是一個典型,這都是前明的高官,以前沒少榨取民脂民膏,按說也是罪不容誅之人。我團山軍要收拾他們並不困難,不過我前面說了,國家經不起折騰,那便給他們留一條生路,以免狗急跳牆,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康興安眉頭緊皺,小聲問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張力眼睛微眯,緩緩地說道:“這些前明的高官,雖說人品低劣,但個個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國學素養還是非常高的。以後我新明各地將要開設各類學院,其中會有國學科,這些人便出任國學科教授,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機會,痛改前非吧……”
溫體仁等人的要求有兩個,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誠條件”的基礎。另外一是保證家產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權中獲得高官厚祿。
康興安一聽張力說讓以溫體仁為代表的這些舊官僚在學院中教書,眉頭皺得更加緊了,他想了想措辭,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人,溫體仁這等人人品低劣,所謂教書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虧呀!若教出的學生都像他,那豈不是誤人子弟?”
張力微微一笑,讚賞地看了康興安一眼,而後開口說道:“確實如你所言。師德乃是最為重要的一項。不過卻也不用擔心,在我的計劃中,學院都是分科教習,國學科只是其中一科。以後學生要學的科目多了,考試也不會只考一科。”
康興安一愣,旋即明白了過來,若是如此的話,倒也不必擔心。從古至今。教育都是一個老師教所有的知識,當然,主要是四書五經。現在張大人的意思學生要學諸多科目,國學科只是其中之一,那麼也就是說一個學生要接觸很多老師……
張力整了整嗓子,繼續說道:“我會給他們一個改過革新的機會。再者說了,他們若不想教書也可以不教,做一些文史方面的工作也是極好的。但想要獲得高官厚祿,那是絕無可能。想必溫體仁這些人也知道,改朝換代之際。李自成是怎麼對待前明大臣的。你去擬一份通告,回頭呈給我看--昭告天下,對於前明所有官吏,一律按此辦理。”
康興安連聲應諾:“是,大人!屬下明白了。”康興安很快從懷中掏出一根竹管,交到張力手上:“大人,這是咱們情報部福建處傳來的密信……”
張力一聽“福建”二字,心裡頓時猜了個七七八八--果不其然,拆開密信一看。正是關於鄭芝龍的情況!
在原本的歷史上,滿清南下以後,雖然滿清並沒有什麼水師,但是鄭芝龍卻依然選擇了投降。當然--那時候鄭成功已經長大。而且漸漸掌握了家族的實權。鄭芝龍投降滿清以後,最大的利用價值就是勸降鄭成功,不過鄭成功卻根本不鳥滿清,堅持抵抗。
這鄭芝龍骨子裡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兒,現在已經新明王朝建立,所有人都知道大軍很快就要南下。所以鄭芝龍也在思考出路了……
“江南水師大都督?”張力眉頭皺了起來,這便是鄭芝龍開出的投降條件。
康興安聽見張力說的這話,心裡頓時明白了鄭芝龍的要價。康興安想了一會,開口說道:“大人,您說過水師是國之重器,往後是一個大航海的時代,若是可能的話--”
頓了一頓,康興安接著道:“若是可能的話,還是要避免水師同室操戈才好。”
張力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七世紀正是大航海時代,原本的歷史上由於滿清入關,導致這一塊蛋糕跟祖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眼看著也要完成國家大一統了,那麼航海的利益必須有我華夏一族的一份--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團山水師實力依然比不過鄭家,但是以目前的形勢,加快造船進程的話,要不了多久鄭家水師應該就敵不過了。畢竟以鄭家的實力,又豈能與“舉國之力”相抗衡?
吳三桂空有十數萬大軍,卻沒有水師,又怎麼可能渡江作戰?
想必是溫體仁看出了吳三桂的狼子野心,故而堅決不准他渡江--這相當於從側面幫助了團山軍,讓吳三桂無處可逃。
江南人傑地靈,在明末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算大,不像北方幾省,張力非常不情願江南也被打爛。
“溫體仁送來文書,要求歸附。盧象升不敢擅自決定,便打報告來了……”張力意味深長地瞥了康興安一眼,口中淡淡地說道。
康興安眼中露出鄙視的神情,不忿地應道:“溫體仁那老賊也不是什麼好人!”(未完待續。)
第559章 為萬世開太平(六)
張力沉吟片刻,微微搖了搖頭,對康興安道:“安子,百姓苦於天災人禍已久,現在人心思定,能不動兵戈便不動兵戈吧!江南乃是繁華之地,若是陷入戰火之中,也不是什麼好事。
康興安點了點頭,他心裡也很清楚:大明從萬曆末年以來,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戰亂和天災早已讓這個國家傷痕累累,現在確實急需休養生息。
張力十指輕輕叩擊案幾,琢磨了好半晌,而後開口道:“溫體仁也是一個典型,這都是前明的高官,以前沒少榨取民脂民膏,按說也是罪不容誅之人。我團山軍要收拾他們並不困難,不過我前面說了,國家經不起折騰,那便給他們留一條生路,以免狗急跳牆,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康興安眉頭緊皺,小聲問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張力眼睛微眯,緩緩地說道:“這些前明的高官,雖說人品低劣,但個個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國學素養還是非常高的。以後我新明各地將要開設各類學院,其中會有國學科,這些人便出任國學科教授,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機會,痛改前非吧……”
溫體仁等人的要求有兩個,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誠條件”的基礎。另外一是保證家產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權中獲得高官厚祿。
康興安一聽張力說讓以溫體仁為代表的這些舊官僚在學院中教書,眉頭皺得更加緊了,他想了想措辭,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人,溫體仁這等人人品低劣,所謂教書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虧呀!若教出的學生都像他,那豈不是誤人子弟?”
張力微微一笑,讚賞地看了康興安一眼,而後開口說道:“確實如你所言。師德乃是最為重要的一項。不過卻也不用擔心,在我的計劃中,學院都是分科教習,國學科只是其中一科。以後學生要學的科目多了,考試也不會只考一科。”
康興安一愣,旋即明白了過來,若是如此的話,倒也不必擔心。從古至今。教育都是一個老師教所有的知識,當然,主要是四書五經。現在張大人的意思學生要學諸多科目,國學科只是其中之一,那麼也就是說一個學生要接觸很多老師……
張力整了整嗓子,繼續說道:“我會給他們一個改過革新的機會。再者說了,他們若不想教書也可以不教,做一些文史方面的工作也是極好的。但想要獲得高官厚祿,那是絕無可能。想必溫體仁這些人也知道,改朝換代之際。李自成是怎麼對待前明大臣的。你去擬一份通告,回頭呈給我看--昭告天下,對於前明所有官吏,一律按此辦理。”
康興安連聲應諾:“是,大人!屬下明白了。”康興安很快從懷中掏出一根竹管,交到張力手上:“大人,這是咱們情報部福建處傳來的密信……”
張力一聽“福建”二字,心裡頓時猜了個七七八八--果不其然,拆開密信一看。正是關於鄭芝龍的情況!
在原本的歷史上,滿清南下以後,雖然滿清並沒有什麼水師,但是鄭芝龍卻依然選擇了投降。當然--那時候鄭成功已經長大。而且漸漸掌握了家族的實權。鄭芝龍投降滿清以後,最大的利用價值就是勸降鄭成功,不過鄭成功卻根本不鳥滿清,堅持抵抗。
這鄭芝龍骨子裡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兒,現在已經新明王朝建立,所有人都知道大軍很快就要南下。所以鄭芝龍也在思考出路了……
“江南水師大都督?”張力眉頭皺了起來,這便是鄭芝龍開出的投降條件。
康興安聽見張力說的這話,心裡頓時明白了鄭芝龍的要價。康興安想了一會,開口說道:“大人,您說過水師是國之重器,往後是一個大航海的時代,若是可能的話--”
頓了一頓,康興安接著道:“若是可能的話,還是要避免水師同室操戈才好。”
張力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七世紀正是大航海時代,原本的歷史上由於滿清入關,導致這一塊蛋糕跟祖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眼看著也要完成國家大一統了,那麼航海的利益必須有我華夏一族的一份--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團山水師實力依然比不過鄭家,但是以目前的形勢,加快造船進程的話,要不了多久鄭家水師應該就敵不過了。畢竟以鄭家的實力,又豈能與“舉國之力”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