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返鄉士兵儘速搭上特別列車,前往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的集結地點。各個部隊將在這些集結地點休息、整編。當列車穿越鄉間,民眾聚集在沿線的車站月台上,拿更多香菸和巧克力送給士兵。倫敦郊區的窗戶上懸掛床單做成的條幅,上頭寫著“孩子們,辛苦了”和“遠征軍,幹得好”之類的話。兒童則站在十字路口揮舞著米字旗。

  當一列“敦刻爾克專車”進站的時候,邱吉爾的軍事顧問伊斯梅將軍的夫人正在牛津車站轉車。在此之前,月台上的群眾百無聊賴,對周圍漠不關心。當他們看見疲憊的臉龐、繃帶以及殘破的制服時,霎時明白這些新來者的身份。群眾爭先恐後沖向車站的小賣部,為筋疲力盡的大兵送來大量食物和飲料。那天晚上,伊斯梅將軍跟她說起撤退行動的成果,她回答道:“是的,我已親眼見證了奇蹟。”

  “奇蹟”——就是這個詞。除了“奇蹟”二字,再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形容如此出乎預料、難以解釋的命運逆轉。邱吉爾在國會演說中,把它稱之為“解救的奇蹟”。朴次茅斯海軍上將威廉·詹姆斯爵士(William James)寫信給海軍同僚時,只能“感謝上帝賜予敦刻爾克的奇蹟”。戈特將軍的參謀長波納爾將軍在日記中寫道:“敦刻爾克撤退行動無疑是一場奇蹟。”

  事實上,這段時間出現許多奇蹟。首先是天氣。英吉利海峽通常十分險惡,很少長時間不作怪,而撤退有賴平靜的海象,在敦刻爾克的九天裡,海峽一片風平浪靜。老一輩至今仍津津樂道地說,他們從沒見過海峽如此平靜。

  暴風雨一度似乎朝海岸直撲而來,最後卻急轉北上愛爾蘭海峽。北風會激起洶湧的波浪,但是海上一開始吹西南風,後來轉為東風。只有一個早上(五月三十一日)出現向岸風,引發了嚴重的問題。六月五日(結束撤退的隔天)風向轉為北風,激起狂暴的碎浪拍打空蕩蕩的海灘。

  在天上,雲層、霧氣和雨水似乎總來得恰是時候。德國空軍曾三次集結(五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和六月一日),預備對敦刻爾克展開全面轟炸。然而每一回,隔天都出現低矮的雲層,導致德軍無法進行有效的後續行動。德軍過了三天才發現東面防波堤扮演的角色,主要就是因為西南方吹來了煙霧,為防波堤提供空中掩護。

  另一項奇蹟是希特勒在五月二十四日下達的休止令,讓坦克部隊在即將一舉殲滅盟軍之際暫停行動。當天,古德里安的裝甲師已經抵達布爾堡,就在敦刻爾克西南方十英里外,他們與港口之間毫無屏障,絕大多數英國遠征軍仍然滯留在南方四十三英里外的里爾。等到坦克部隊在五月二十七日拂曉前再度出動,盟軍已鞏固了撤退走廊,遠征軍擁入敦刻爾克,而拉姆齊的救援船隊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行動。

  希特勒的“休止令”似乎太過匪夷所思,以至於有人認為他是故意放英國遠征軍一馬。這套理論是這麼說的:只要軍隊依然完好,英國就會覺得自己可以更有尊嚴地坐上和平談判桌。

  當時置身敦刻爾克的人恐怕很難相信這套理論。如果希特勒私心打算放英國遠征軍回家,那麼他做得太不留餘地,計謀差一點失敗,險些逮到全體遠征軍。而且,他沒對德國空軍、炮兵部隊和S艇吐露秘密,他們全都使盡全力阻撓撤退行動,沒有人被指示放水。再說,希特勒本人也提出許多戰術,指導軍隊如何在海灘上肆虐。

  證據明確顯示,希特勒確實有心阻止撤退行動,卻不願意冒險折損他的裝甲部隊。反正英軍似乎已插翅難飛:佛蘭德斯地區不適合坦克作戰、部隊已經散得太開、盟軍在阿拉斯發動的小型反攻讓他心煩;據說坦克部隊損失了五成戰力,他需要把裝甲師投入下一階段的戰役,也就是穿越索姆、刺進法國的心臟。

  這項決定可以理解,尤其是經歷過一戰的德國人更能體會。法國舉足輕重,而巴黎則是關鍵所在。德國上次沒有攻克巴黎,這次絕不能出任何差錯,寧可冒險讓敦刻爾克出現奇蹟,也絕不能重新上演“馬恩河奇蹟”。

  當赫爾曼·戈林宣稱德國空軍可以獨力拿下敦刻爾克,決策變得簡單多了。希勒特並沒有被欺瞞太久——他在戈林顯然無法兌現承諾的好幾天前就撤除了“休止令”,但是空軍元帥吹的牛皮確實影響了戰局。

  當坦克車在五月二十七日再度出動,德軍的攻勢已失去原有的節奏,而裝甲師將領的念頭全都轉向南方。曾經慷慨激昂地請命要求讓他的裝甲部隊進攻敦刻爾克的古德里安,現在眼睛裡只有索姆。

  還有另一項奇蹟來自德國空軍本身。戈林也許永遠無法阻止撤退行動,但他大可以造成更多損害。德國軍機鮮少掃射擁擠的海灘從未使用破裂彈,從不攻擊多佛或拉姆斯蓋特這類誘人的目標。但這並非因為他們不想做,而是因為缺乏訓練。斯圖卡轟炸機是訓練來進行地面支持的,不是用來封鎖,戰鬥機應該留在高空掩護轟炸機,而不是飛下來摻和。不論基於什麼因素,這些疏忽讓盟軍多了好幾千名士兵得以回家。

  “假如遠征軍無法回到英國,”布魯克將軍後來寫道,“很難想像陸軍如何從重創中恢復。”這就是敦刻爾克的實際意義。英國可以更換兩千四百七十二具折損的火炮,可以重新添購六萬三千八百七十九台棄置的車輛,但是二十二萬四千六百八十六名獲救士兵是無可取代的。一九四〇年夏天,他們是英國僅剩的、受過訓練的部隊。後來,他們將成為盟軍反攻歐陸的核心。幾位將領——布魯克、亞歷山大和蒙哥馬利——都從敦刻爾克學到了寶貴經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