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藍英年:誰歪曲歷史(4)
宋子文返回重慶後,不願再到莫斯科參加屈辱的談判,怕背上千載罵名。他請求免去自己所兼任的外交部長,由王世傑接替自己到莫斯科談判。王世傑也不想承擔喪權辱國的罪名,希望在中蘇談判結束之後再上任。蔣介石一定要宋子文去,他和史達林都是政府首腦,不然談判不對等。宋子文只得硬著頭皮去了。臨行前蔣介石向宋子文保證,他本人對中蘇條約及其後果將負完全責任。宋子文承認外蒙古獨立,8月14日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簽字。消息傳來,不僅中國知識界驚愕,北平等地學生還上街遊行,反對不平等條約。當然也有張西曼那樣對條約的熱情讚頌者。所以說,“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有不同的看法”,並非如張小曼文所說“是多年以後的事情”。
對條約確實存在不同的看法。張女士在文章中提到莫洛托夫1945年4月5日召見日本駐蘇大使,提前一年單方面廢止《蘇日中立條約》,卻未提到張西曼對這份條約與眾不同的態度。既然說朱正的《怎樣的天火》一文就這一條約“惡毒攻擊”了張西曼,張女士理應批駁朱正的“惡毒攻擊”這才“不能斷章取義”。可張女士既沒講明條約的內容,也沒寫出張西曼對該條約的態度。我不得不替她講清楚。《蘇日中立條約》是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簽訂的,兩天後《新華日報》全文發表。既然“理當詳細查閱歷史資料”,這份報紙並不難找。條約較長,不引用了,只引用它最後的宣言:
遵照蘇日於1941年4月13日締結之中立條約精神,蘇日雙方政府為保證兩國和平與友好邦交起見,茲特鄭重宣言,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1941年4月13日於莫斯科
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簽署)
日本政府代表松岡洋右、建川美次(簽署)
“條約”與“宣言”發表後,中國輿論譁然。日本1931年侵占東北後,成立“滿洲國”,蘇聯誓當尊重其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蒙古人民共和國即外蒙古,當時同樣是中國領土。趁中日戰爭時機,老列強的後代再次瓜分中國。中國救國會的幾位領袖發表了一封《致史達林元帥的公開信》,指出條約損害了中國領土完整。在這封由王造時執筆擬稿的公開信上簽名的有沈鈞儒、章乃器、史良、李公朴和沙千里等知名人士。張西曼卻對《蘇日中立條約》“有不同的看法”。他寫道:“蘇聯因感在遠東之孤立,而西方反動派更在加緊鼓勵吞滅歐陸的希特勒德國執行‘防共同盟’的十字軍任務,為減輕東顧之憂和分化軸心陣線起見,乃於4月13日與日寇訂立一時權宜的中立條約,為期五年。但對援華初衷並不損害。”
張西曼是站在蘇聯立場上解釋這一“條約”的,所以得到西曼諾夫的綽號。
對蘇德入侵波蘭,張西曼也有與眾不同的看法。1939年8月23日蘇德外長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協定了瓜分波蘭的步驟。該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半個月後便占領了華沙。9月12日蘇聯向波蘭發兵,占領了根據密約劃給蘇聯的部分波蘭領土。波蘭第四次被瓜分。蘇軍俘虜了一萬五千多名波蘭軍官,後來都被槍殺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裡,殺害了四千餘名波蘭軍官,即著名的卡廷慘案。1990年春天,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到卡廷拜謁亡靈,那時我正在蘇聯執教,在電視上看到雅魯澤爾斯基和身後的波蘭人手持蠟燭在森林中行走。
張西曼是如何看待蘇聯出兵侵占波蘭的呢?他寫道:“蘇聯的出兵東歐陰謀中心的波蘭,是在保衛那原有而被宰割的同胞……以革命的武力來謀本族或他族的解放。就是‘爭取和平’的真義。”當今日公眾已經了解事實真相的時候,對張西曼的這種“高論”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張小曼女士的文章結尾有一段話:“每個評論歷史的人,也應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而不是人云亦云,理當詳細查閱歷史資料,再做出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符合客觀歷史真實的判斷。如果背離歷史背景,甚至歪曲歷史,那樣的結果只會害人害己、誤導讀者。”張女士是否應對照著這段話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誰歪曲了歷史。
藍英年:誰歪曲歷史(5)
(本文使用了《蔣介石為何向史達林低頭》的部分材料,謹向作者表示感謝)
朱正:眼看世界,心想中國——讀《冷眼向洋》增訂本(1)
“冷眼向洋”是一句歇後語,毛澤東有詩:“冷眼向洋看世界”。說“冷眼向洋”就是“看世界”的意思。即使不曾聯想到毛詩也可以,從清朝說的“出洋考察”到前些年說的“洋為中用”,都是把“洋”字解釋做外國的意思。說“冷眼向洋”,就是用冷靜的眼光去看外國。資中筠、陳樂民主編,資中筠、陳樂民、馮紹雷、劉靖華幾位合著的這一部《冷眼向洋》,副題就是“百年風雲啟示錄”,就是用冷靜的眼光觀察20世紀這一百年美國、歐洲、俄羅斯(其中有七十年是蘇聯)有些怎樣的風雲變幻,特別是它們的這些成敗得失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
宋子文返回重慶後,不願再到莫斯科參加屈辱的談判,怕背上千載罵名。他請求免去自己所兼任的外交部長,由王世傑接替自己到莫斯科談判。王世傑也不想承擔喪權辱國的罪名,希望在中蘇談判結束之後再上任。蔣介石一定要宋子文去,他和史達林都是政府首腦,不然談判不對等。宋子文只得硬著頭皮去了。臨行前蔣介石向宋子文保證,他本人對中蘇條約及其後果將負完全責任。宋子文承認外蒙古獨立,8月14日夜,《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簽字。消息傳來,不僅中國知識界驚愕,北平等地學生還上街遊行,反對不平等條約。當然也有張西曼那樣對條約的熱情讚頌者。所以說,“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有不同的看法”,並非如張小曼文所說“是多年以後的事情”。
對條約確實存在不同的看法。張女士在文章中提到莫洛托夫1945年4月5日召見日本駐蘇大使,提前一年單方面廢止《蘇日中立條約》,卻未提到張西曼對這份條約與眾不同的態度。既然說朱正的《怎樣的天火》一文就這一條約“惡毒攻擊”了張西曼,張女士理應批駁朱正的“惡毒攻擊”這才“不能斷章取義”。可張女士既沒講明條約的內容,也沒寫出張西曼對該條約的態度。我不得不替她講清楚。《蘇日中立條約》是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簽訂的,兩天後《新華日報》全文發表。既然“理當詳細查閱歷史資料”,這份報紙並不難找。條約較長,不引用了,只引用它最後的宣言:
遵照蘇日於1941年4月13日締結之中立條約精神,蘇日雙方政府為保證兩國和平與友好邦交起見,茲特鄭重宣言,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1941年4月13日於莫斯科
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簽署)
日本政府代表松岡洋右、建川美次(簽署)
“條約”與“宣言”發表後,中國輿論譁然。日本1931年侵占東北後,成立“滿洲國”,蘇聯誓當尊重其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蒙古人民共和國即外蒙古,當時同樣是中國領土。趁中日戰爭時機,老列強的後代再次瓜分中國。中國救國會的幾位領袖發表了一封《致史達林元帥的公開信》,指出條約損害了中國領土完整。在這封由王造時執筆擬稿的公開信上簽名的有沈鈞儒、章乃器、史良、李公朴和沙千里等知名人士。張西曼卻對《蘇日中立條約》“有不同的看法”。他寫道:“蘇聯因感在遠東之孤立,而西方反動派更在加緊鼓勵吞滅歐陸的希特勒德國執行‘防共同盟’的十字軍任務,為減輕東顧之憂和分化軸心陣線起見,乃於4月13日與日寇訂立一時權宜的中立條約,為期五年。但對援華初衷並不損害。”
張西曼是站在蘇聯立場上解釋這一“條約”的,所以得到西曼諾夫的綽號。
對蘇德入侵波蘭,張西曼也有與眾不同的看法。1939年8月23日蘇德外長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協定了瓜分波蘭的步驟。該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半個月後便占領了華沙。9月12日蘇聯向波蘭發兵,占領了根據密約劃給蘇聯的部分波蘭領土。波蘭第四次被瓜分。蘇軍俘虜了一萬五千多名波蘭軍官,後來都被槍殺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裡,殺害了四千餘名波蘭軍官,即著名的卡廷慘案。1990年春天,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到卡廷拜謁亡靈,那時我正在蘇聯執教,在電視上看到雅魯澤爾斯基和身後的波蘭人手持蠟燭在森林中行走。
張西曼是如何看待蘇聯出兵侵占波蘭的呢?他寫道:“蘇聯的出兵東歐陰謀中心的波蘭,是在保衛那原有而被宰割的同胞……以革命的武力來謀本族或他族的解放。就是‘爭取和平’的真義。”當今日公眾已經了解事實真相的時候,對張西曼的這種“高論”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張小曼女士的文章結尾有一段話:“每個評論歷史的人,也應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而不是人云亦云,理當詳細查閱歷史資料,再做出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符合客觀歷史真實的判斷。如果背離歷史背景,甚至歪曲歷史,那樣的結果只會害人害己、誤導讀者。”張女士是否應對照著這段話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誰歪曲了歷史。
藍英年:誰歪曲歷史(5)
(本文使用了《蔣介石為何向史達林低頭》的部分材料,謹向作者表示感謝)
朱正:眼看世界,心想中國——讀《冷眼向洋》增訂本(1)
“冷眼向洋”是一句歇後語,毛澤東有詩:“冷眼向洋看世界”。說“冷眼向洋”就是“看世界”的意思。即使不曾聯想到毛詩也可以,從清朝說的“出洋考察”到前些年說的“洋為中用”,都是把“洋”字解釋做外國的意思。說“冷眼向洋”,就是用冷靜的眼光去看外國。資中筠、陳樂民主編,資中筠、陳樂民、馮紹雷、劉靖華幾位合著的這一部《冷眼向洋》,副題就是“百年風雲啟示錄”,就是用冷靜的眼光觀察20世紀這一百年美國、歐洲、俄羅斯(其中有七十年是蘇聯)有些怎樣的風雲變幻,特別是它們的這些成敗得失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