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06-10
第130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世家腐朽墮落,導致天下大亂, 各地起義軍層出不窮。終於在司馬氏皇室形同虛設後, 馬文才率領著自己名下的軍隊以及馬家私軍揭竿而起, 正式打起了起義大軍的旗幟。
馬文才雖然深知世家對天下的毒害, 但如今這個時候他還是繼續拉攏世家,因為在這個底層百姓毫無晉升通道,寒門子弟依附於世家的時代,若是不拉攏世家,他所謂的起義大軍純屬笑話。
所以馬文才目前對世家的態度是拉一批打一批,因為他也是出身世家,所以支持他的世家還是不少的。
東晉皇室會淪為吉祥物, 就是因為皇權不集中, 對各地掌控弱, 導致當地世家把持權力,後面甚至到了皇權不下郡的地步。
因此馬文才在打天下的時候就有意識的想辦法將世家從他們世代紮根的地區舉家搬遷到其他地區。這種方法實施得並不是很順利,因為一個世家占據一塊地盤,他們搬遷就等於放棄自己地盤上的根基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 受到的阻礙自然很大。於是他改而想辦法取代世家抱團的情況。
馬文才想到了萬松書院, 若是讓師生同窗情誼取代家族抱團這種狹隘的關係如何?
萬松書院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世家子弟,便是曾經馬文才也希望能去萬松書院擴展人脈,不就是因為師生同窗這種人脈關係遠比族人關係要廣泛得多?
同窗遍天下,即使他遠在外地為官,也能就近尋求同窗的幫助,而家族卻是長鞭莫及。這種情況下, 該選擇師生同窗關係還是選擇家族關係,明白人自然清楚。
越發覺得這個想法可行的馬文才開始大力扶持萬松書院,以回報老師和學院的名義,讓萬松書院成為他的官方認定書院,甚至還時不時的親自去書院提拔幾個能力不錯的學子加以重用。
而在他馬文才面前,師生同窗之間互相提拔幫助遠比同族之間提拔互助更容易,漸漸的潛移默化,他麾下世家子弟就朝萬松書院蜂擁而去。
而山長也在馬文才這個弟子的暗示下,不光收世家子弟,連寒門子弟也大肆招收,並且在學院裡對他們一視同仁。
馬文才從書院裡提拔幾個寒門子弟後,那些有才華有眼光的寒門子弟意識到他想要重用出身寒門的讀書人,看到出路的寒門子弟也沒人願意再做世家子的附庸了。
這些行為都是馬文才在潛移默化中做到的,等那些世家反應過來,寒門子弟已經在馬文才麾下頗成氣候,打壓不得了。
不過弊端初顯,馬文才麾下世家開始幾頭押注,對他效力也不再用心,其他還未歸降的世家則是轉頭站在司馬皇室那邊。
畢竟司馬氏做皇室,他們世家還能滋潤的把持朝政,而馬文才卻在打壓世家。
<<<<<<<<<<<<<<<
即便是馬文才因為對世家潛移默化的動手導致有些世家決定頑抗到底,但他卻依舊如天命在身一般,大軍推動無比順利,眼看著大半個南方被打了下來,京都建康近在眼前。
馬文才取司馬氏而代之的勢頭實在太猛,又有許多世家寧可被他慢刀子割肉也要投入他麾下,唯恐他奪了司馬氏天下後直接揮下屠刀將他們全族幹掉。
立刻死與以後死該怎麼選,傻子都知道應該選擇後者,因為死緩總有機會減刑的。
在攻下京都之前,馬文才倒是遇到一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梁山伯找來了。
在他起義之前,梁山伯不肯答應在他麾下軍中效力,然而如今他都打下了半個天下,眼看著就要入主京都成為新皇,梁山伯卻找上門來問他當初的承諾是否還算數。
當初馬文才許下的一個軍師之位,如今不知多少人傑打破頭都想得到,他梁山伯不知哪兒來這麼大臉還指望著軍師之位!
不過梁山伯都直接問馬文才承諾是否算數了,馬文才難道要說他以前的承諾不算數嗎?所以他還是只能笑著點頭說算數了。
於是馬文才給梁山伯安排了一個軍師之位,當著麾下眾人的面隆重介紹梁山伯:“處仁與我曾是同窗,當初我起兵之前便承諾了給處仁一個軍師之位,奈何處仁沒有答應。今日他來投奔我,這個軍師之位依舊兌現!希望諸位與處仁好好相處。”
馬文才麾下各軍師謀士看向梁山伯的目光就有點不善了,他們費多大的勁兒才走到今天這個地位的,結果這小子來了個空降?
再加上梁山伯如今年齡雖不大,但依舊是一副鬱郁不得志的喪氣相,令在場沒幾個人對他看得上眼。
<<<<<<<<<<<<<<<
很快梁山伯這些年的經歷就擺在了馬文才的案桌上。
馬文才看完後不禁搖了搖頭:“看來所謂的傳奇愛情,在沒有了阻礙後也不過如此!”
梁山伯做了縣令後又去了一趟祝家提親,再加上祝英台在家中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給梁山伯,祝員外終究是抵不過一片愛女之心。而且祝英台也不像馬文才前世記憶中那樣有婚約在身,因此最終祝員外還是答應了梁山伯的提親。
祝英台如願的嫁給了梁山伯,哪怕日子過得沒有在祝家舒坦也沒有怨言。但她卻不知婆媳關係的難搞。
梁母意外得知祝英台曾女扮男裝去書院求學做了自己兒子同窗,並且與兒子同居三年之久,頓時對祝英台這個兒媳不滿到了極點,甚至懷疑她生性放蕩。若非祝英台背後有祝家撐腰,她真能幹出逼兒子休妻的事情來。
第130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世家腐朽墮落,導致天下大亂, 各地起義軍層出不窮。終於在司馬氏皇室形同虛設後, 馬文才率領著自己名下的軍隊以及馬家私軍揭竿而起, 正式打起了起義大軍的旗幟。
馬文才雖然深知世家對天下的毒害, 但如今這個時候他還是繼續拉攏世家,因為在這個底層百姓毫無晉升通道,寒門子弟依附於世家的時代,若是不拉攏世家,他所謂的起義大軍純屬笑話。
所以馬文才目前對世家的態度是拉一批打一批,因為他也是出身世家,所以支持他的世家還是不少的。
東晉皇室會淪為吉祥物, 就是因為皇權不集中, 對各地掌控弱, 導致當地世家把持權力,後面甚至到了皇權不下郡的地步。
因此馬文才在打天下的時候就有意識的想辦法將世家從他們世代紮根的地區舉家搬遷到其他地區。這種方法實施得並不是很順利,因為一個世家占據一塊地盤,他們搬遷就等於放棄自己地盤上的根基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 受到的阻礙自然很大。於是他改而想辦法取代世家抱團的情況。
馬文才想到了萬松書院, 若是讓師生同窗情誼取代家族抱團這種狹隘的關係如何?
萬松書院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世家子弟,便是曾經馬文才也希望能去萬松書院擴展人脈,不就是因為師生同窗這種人脈關係遠比族人關係要廣泛得多?
同窗遍天下,即使他遠在外地為官,也能就近尋求同窗的幫助,而家族卻是長鞭莫及。這種情況下, 該選擇師生同窗關係還是選擇家族關係,明白人自然清楚。
越發覺得這個想法可行的馬文才開始大力扶持萬松書院,以回報老師和學院的名義,讓萬松書院成為他的官方認定書院,甚至還時不時的親自去書院提拔幾個能力不錯的學子加以重用。
而在他馬文才面前,師生同窗之間互相提拔幫助遠比同族之間提拔互助更容易,漸漸的潛移默化,他麾下世家子弟就朝萬松書院蜂擁而去。
而山長也在馬文才這個弟子的暗示下,不光收世家子弟,連寒門子弟也大肆招收,並且在學院裡對他們一視同仁。
馬文才從書院裡提拔幾個寒門子弟後,那些有才華有眼光的寒門子弟意識到他想要重用出身寒門的讀書人,看到出路的寒門子弟也沒人願意再做世家子的附庸了。
這些行為都是馬文才在潛移默化中做到的,等那些世家反應過來,寒門子弟已經在馬文才麾下頗成氣候,打壓不得了。
不過弊端初顯,馬文才麾下世家開始幾頭押注,對他效力也不再用心,其他還未歸降的世家則是轉頭站在司馬皇室那邊。
畢竟司馬氏做皇室,他們世家還能滋潤的把持朝政,而馬文才卻在打壓世家。
<<<<<<<<<<<<<<<
即便是馬文才因為對世家潛移默化的動手導致有些世家決定頑抗到底,但他卻依舊如天命在身一般,大軍推動無比順利,眼看著大半個南方被打了下來,京都建康近在眼前。
馬文才取司馬氏而代之的勢頭實在太猛,又有許多世家寧可被他慢刀子割肉也要投入他麾下,唯恐他奪了司馬氏天下後直接揮下屠刀將他們全族幹掉。
立刻死與以後死該怎麼選,傻子都知道應該選擇後者,因為死緩總有機會減刑的。
在攻下京都之前,馬文才倒是遇到一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梁山伯找來了。
在他起義之前,梁山伯不肯答應在他麾下軍中效力,然而如今他都打下了半個天下,眼看著就要入主京都成為新皇,梁山伯卻找上門來問他當初的承諾是否還算數。
當初馬文才許下的一個軍師之位,如今不知多少人傑打破頭都想得到,他梁山伯不知哪兒來這麼大臉還指望著軍師之位!
不過梁山伯都直接問馬文才承諾是否算數了,馬文才難道要說他以前的承諾不算數嗎?所以他還是只能笑著點頭說算數了。
於是馬文才給梁山伯安排了一個軍師之位,當著麾下眾人的面隆重介紹梁山伯:“處仁與我曾是同窗,當初我起兵之前便承諾了給處仁一個軍師之位,奈何處仁沒有答應。今日他來投奔我,這個軍師之位依舊兌現!希望諸位與處仁好好相處。”
馬文才麾下各軍師謀士看向梁山伯的目光就有點不善了,他們費多大的勁兒才走到今天這個地位的,結果這小子來了個空降?
再加上梁山伯如今年齡雖不大,但依舊是一副鬱郁不得志的喪氣相,令在場沒幾個人對他看得上眼。
<<<<<<<<<<<<<<<
很快梁山伯這些年的經歷就擺在了馬文才的案桌上。
馬文才看完後不禁搖了搖頭:“看來所謂的傳奇愛情,在沒有了阻礙後也不過如此!”
梁山伯做了縣令後又去了一趟祝家提親,再加上祝英台在家中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給梁山伯,祝員外終究是抵不過一片愛女之心。而且祝英台也不像馬文才前世記憶中那樣有婚約在身,因此最終祝員外還是答應了梁山伯的提親。
祝英台如願的嫁給了梁山伯,哪怕日子過得沒有在祝家舒坦也沒有怨言。但她卻不知婆媳關係的難搞。
梁母意外得知祝英台曾女扮男裝去書院求學做了自己兒子同窗,並且與兒子同居三年之久,頓時對祝英台這個兒媳不滿到了極點,甚至懷疑她生性放蕩。若非祝英台背後有祝家撐腰,她真能幹出逼兒子休妻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