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啥?”宋歌懵了。
“夫人姐姐不是嫁去夏家了麼,夏通判是你姐姐夫君的堂兄,在申州也算是一有名的才子。”段凌蹙眉解釋道,“岳母的娘家又在申州,頗有勢力,夏通判時常借著岳母家族的名頭在申州作威作福,一些百姓們敢怒而又不敢言,另外一些則是被蒙在鼓裡,覺得這不作為並不關夏通判的事兒。”
段凌沒有說的是,這也是先前老知府做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夏青面上笑著,實際上許多事情都是打著馬虎眼就過去了,若不是宋歌提起,段凌也沒有想著會查這麼一個人。也沒有想到這夏青背後,竟然有這麼厚的勢力。
怕是宋歌想多了,段凌也沒有說多少,只是讓宋歌好生照顧自己,這一陣子就不要來衙門了,等他將事情處理完才來。然而宋歌一聽段凌不讓她來申州就炸了,瞪著一雙鹿眼,振振有詞道——
“我不來,誰幫您修整公文。”
“誰在您累的時候去替您揉肩,還是相公要尋別的姑娘來了?”
“要是顧著公文不回家,我不就獨守空閨了?”
也不知宋歌的腦袋裡裝著的是什麼東西,一連串話下來,段凌便只有點頭沒有反駁的份了,只好繼續由著宋歌過來,但是便又開始派人在後面跟著宋歌,怕是宋歌會出一些什麼事情可就不好了。
而夏青似乎沒有看出他的心思,依舊笑得和煦,段凌吩咐下去的事情都應得極快,可後來段凌查起來夏青只應聲不做事。
心頭起了火,可這個時候要是處置了夏青就正中了夏青的計策了。
他於老百姓而言是外來者,是生疏的那一個,除非自己掌握實的證據要不然很難說通老百姓,還容易被夏青反咬一口。便只能夠按兵不動,而後尋上適合的時候解決夏青。
而在查探夏青那家事的時候,段凌甚至還查出些耐人尋味的事情。
——有關宋歌的。
可見宋歌笑得一臉恬淡自足,猶豫了幾分還是決定將這些耐人尋味的事情給壓下來了。若是一些事情說出來會打破此時的平靜,還會使得身邊的人兒沒了笑顏,那還是將這些事情爛在肚子裡,省的傷人了。
夏青不作為,段凌便另外譴人去將事情處理了,而後暗自收買了夏青的眼線,讓眼線匯報夏青的一舉一動,而後也讓眼線匯報夏青,讓夏青以為他還是被蒙在鼓裡什麼都不知道。
段凌耐著性子等待機會,還真被段凌等到了夏青露出馬腳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他與宋歌已經來了申州七個月了,宋歌也有了三個月身孕,快要當娘了。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兩章=3=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宋歌有了孩子之後,內斂了不少。
本來去了申州將性子放開了,整個人愛笑愛鬧了不少,而得知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心頭兀然升起一陣使命感,覺得為了孩子,自己要憋著。
想吃核桃酥,憋著。
想去街上逛,憋著。
想去城郊踏青,憋著。
憋著憋著宋歌都覺得自己要憋出病來了,幸得段凌不怎麼限制她的行動,允許她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隨處打鬧。
只不過宋歌若想跟著段凌去衙門的話則要提前與段凌知會一聲,段凌不放心她一個人去,這時候還是尋夏青證據的關鍵時候,怕的便是夏青知道了什麼,然後對宋顏不利罷了。
七個月下來,段凌也不是白呆的,隱約查探到了申州裡面的一些秘密,這些事情抽絲剝繭,聯繫的竟然是宋家,夏家,以及宋夫人背後的何家。
段凌不敢輕舉妄動,便將這些事情寫成公文報上了朝廷,同時也給摯友顧沐顏寫了一封信,給他說了說這裡的事情。不過也沒有指望顧沐顏能夠聯繫上,聽聞顧沐顏幾月前曾想一姑娘提過親,結果那姑娘並沒有答應,轉眼就嫁給了另外一戶人家了。
具體的事情段凌也沒有多問,心想給兄弟一個緩衝的空間,而顧沐顏許是被這一件事情影響到了,辭了宮廷畫師一職,遊山玩水去了。
申州百姓們似乎感覺到了段凌的用心,那些異議的聲音小了不少,只有極個別人還在嚷嚷。但嚷嚷了之後總會有人從中提出質疑。
——段知府瞧著挺好的啊,便連城中乞討的人也少了不少。
老知府在這半年來了申州一回,是夏青負責接待的,段凌並沒有出現。正當百姓們傳是老知府不待見段凌,風言風語傳得正烈的時候,老知府又在眾人面前誇讚了段凌一番。
說是後生可畏。
許是這一聲誇讚,讓夏青有幾分繃不住了,隨後老知府走了之後,申州又開始傳段凌的不是了,那些話聽多了便連與段凌一同處理公事的人兒聽著都覺得怪異了。
畢竟段凌就在一側,他的所作所為別人還是會知道的,自然是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段凌一直不對這些話做任何評價,也從不為自己澄清什麼,直到夏青按捺不住帶了人上來質問段凌的不作為,段凌才開始反擊。
等得便是夏青自動自覺上門的時候。
若是他去動夏青,便會有人說是他看不慣夏青什麼的,這其後的事情不好圓,可要是夏青自己帶人上來了,那就不能說是他欺負人了。
宋歌也是這個時候,才對她的夫君又多了幾分的認識。
兀然想起自家夫君可是會為了小姑娘的一句笑鬧話而憋著心緒寒窗苦讀的人,也是當今陛下選中的臣子,其心思深沉,可不是夏青的那些小心思能夠應付的。
夏青能夠在申州製造言論,很大一部分是倚靠了背後的夏家和何家。夏家是盛京有名的商戶,而宋三小姐宋顏又嫁給了夏家下一任當家,也便意味著夏家之側還有一個宋家。
而宋家的發源地是在申州,宋夫人的娘家何家此時正是申州最大的商戶。
商的力量說起來還是很強大的,幾層關係下來,便連老知府也不敢隨便動夏青,但又擔心夏青會從中做些什麼,就將夏青放在身側,算是牽制。
但還未來得及將這一層關係告知新任知府,老知府就因家中的事情不得不先辭官離開了,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新任知府收拾。
老知府心頭有些愧疚,因此處理了家中事宜之後特意來了一趟申州。新任知府是一個年輕人,許是猜到了他的心思,還避開了與他的見面。
在夏青的帶領下逛了一圈申州,隱約猜到了段凌的想法,便只能夠感慨一句後生可畏了。
此番夏青要尋段凌麻煩用的理由便是段凌做事情不周全,州中鬧了旱災,不少茶商叫苦連天,一年的收成就這樣沒了,怕是其他人不相信,還尋了人過來作證。
尋來的人便是此番旱災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家茶商,而家中的那口子因為這一件事氣急攻心,直到現在還病在床頭。夏青幾次過去慰問,婦人聽了夏青的話,便覺得是段凌的不是了。
而後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夏青一慫恿,婦人便答應了跟他一同前去衙門鬧事了。
“夫人姐姐不是嫁去夏家了麼,夏通判是你姐姐夫君的堂兄,在申州也算是一有名的才子。”段凌蹙眉解釋道,“岳母的娘家又在申州,頗有勢力,夏通判時常借著岳母家族的名頭在申州作威作福,一些百姓們敢怒而又不敢言,另外一些則是被蒙在鼓裡,覺得這不作為並不關夏通判的事兒。”
段凌沒有說的是,這也是先前老知府做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夏青面上笑著,實際上許多事情都是打著馬虎眼就過去了,若不是宋歌提起,段凌也沒有想著會查這麼一個人。也沒有想到這夏青背後,竟然有這麼厚的勢力。
怕是宋歌想多了,段凌也沒有說多少,只是讓宋歌好生照顧自己,這一陣子就不要來衙門了,等他將事情處理完才來。然而宋歌一聽段凌不讓她來申州就炸了,瞪著一雙鹿眼,振振有詞道——
“我不來,誰幫您修整公文。”
“誰在您累的時候去替您揉肩,還是相公要尋別的姑娘來了?”
“要是顧著公文不回家,我不就獨守空閨了?”
也不知宋歌的腦袋裡裝著的是什麼東西,一連串話下來,段凌便只有點頭沒有反駁的份了,只好繼續由著宋歌過來,但是便又開始派人在後面跟著宋歌,怕是宋歌會出一些什麼事情可就不好了。
而夏青似乎沒有看出他的心思,依舊笑得和煦,段凌吩咐下去的事情都應得極快,可後來段凌查起來夏青只應聲不做事。
心頭起了火,可這個時候要是處置了夏青就正中了夏青的計策了。
他於老百姓而言是外來者,是生疏的那一個,除非自己掌握實的證據要不然很難說通老百姓,還容易被夏青反咬一口。便只能夠按兵不動,而後尋上適合的時候解決夏青。
而在查探夏青那家事的時候,段凌甚至還查出些耐人尋味的事情。
——有關宋歌的。
可見宋歌笑得一臉恬淡自足,猶豫了幾分還是決定將這些耐人尋味的事情給壓下來了。若是一些事情說出來會打破此時的平靜,還會使得身邊的人兒沒了笑顏,那還是將這些事情爛在肚子裡,省的傷人了。
夏青不作為,段凌便另外譴人去將事情處理了,而後暗自收買了夏青的眼線,讓眼線匯報夏青的一舉一動,而後也讓眼線匯報夏青,讓夏青以為他還是被蒙在鼓裡什麼都不知道。
段凌耐著性子等待機會,還真被段凌等到了夏青露出馬腳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他與宋歌已經來了申州七個月了,宋歌也有了三個月身孕,快要當娘了。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兩章=3=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宋歌有了孩子之後,內斂了不少。
本來去了申州將性子放開了,整個人愛笑愛鬧了不少,而得知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心頭兀然升起一陣使命感,覺得為了孩子,自己要憋著。
想吃核桃酥,憋著。
想去街上逛,憋著。
想去城郊踏青,憋著。
憋著憋著宋歌都覺得自己要憋出病來了,幸得段凌不怎麼限制她的行動,允許她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隨處打鬧。
只不過宋歌若想跟著段凌去衙門的話則要提前與段凌知會一聲,段凌不放心她一個人去,這時候還是尋夏青證據的關鍵時候,怕的便是夏青知道了什麼,然後對宋顏不利罷了。
七個月下來,段凌也不是白呆的,隱約查探到了申州裡面的一些秘密,這些事情抽絲剝繭,聯繫的竟然是宋家,夏家,以及宋夫人背後的何家。
段凌不敢輕舉妄動,便將這些事情寫成公文報上了朝廷,同時也給摯友顧沐顏寫了一封信,給他說了說這裡的事情。不過也沒有指望顧沐顏能夠聯繫上,聽聞顧沐顏幾月前曾想一姑娘提過親,結果那姑娘並沒有答應,轉眼就嫁給了另外一戶人家了。
具體的事情段凌也沒有多問,心想給兄弟一個緩衝的空間,而顧沐顏許是被這一件事情影響到了,辭了宮廷畫師一職,遊山玩水去了。
申州百姓們似乎感覺到了段凌的用心,那些異議的聲音小了不少,只有極個別人還在嚷嚷。但嚷嚷了之後總會有人從中提出質疑。
——段知府瞧著挺好的啊,便連城中乞討的人也少了不少。
老知府在這半年來了申州一回,是夏青負責接待的,段凌並沒有出現。正當百姓們傳是老知府不待見段凌,風言風語傳得正烈的時候,老知府又在眾人面前誇讚了段凌一番。
說是後生可畏。
許是這一聲誇讚,讓夏青有幾分繃不住了,隨後老知府走了之後,申州又開始傳段凌的不是了,那些話聽多了便連與段凌一同處理公事的人兒聽著都覺得怪異了。
畢竟段凌就在一側,他的所作所為別人還是會知道的,自然是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段凌一直不對這些話做任何評價,也從不為自己澄清什麼,直到夏青按捺不住帶了人上來質問段凌的不作為,段凌才開始反擊。
等得便是夏青自動自覺上門的時候。
若是他去動夏青,便會有人說是他看不慣夏青什麼的,這其後的事情不好圓,可要是夏青自己帶人上來了,那就不能說是他欺負人了。
宋歌也是這個時候,才對她的夫君又多了幾分的認識。
兀然想起自家夫君可是會為了小姑娘的一句笑鬧話而憋著心緒寒窗苦讀的人,也是當今陛下選中的臣子,其心思深沉,可不是夏青的那些小心思能夠應付的。
夏青能夠在申州製造言論,很大一部分是倚靠了背後的夏家和何家。夏家是盛京有名的商戶,而宋三小姐宋顏又嫁給了夏家下一任當家,也便意味著夏家之側還有一個宋家。
而宋家的發源地是在申州,宋夫人的娘家何家此時正是申州最大的商戶。
商的力量說起來還是很強大的,幾層關係下來,便連老知府也不敢隨便動夏青,但又擔心夏青會從中做些什麼,就將夏青放在身側,算是牽制。
但還未來得及將這一層關係告知新任知府,老知府就因家中的事情不得不先辭官離開了,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新任知府收拾。
老知府心頭有些愧疚,因此處理了家中事宜之後特意來了一趟申州。新任知府是一個年輕人,許是猜到了他的心思,還避開了與他的見面。
在夏青的帶領下逛了一圈申州,隱約猜到了段凌的想法,便只能夠感慨一句後生可畏了。
此番夏青要尋段凌麻煩用的理由便是段凌做事情不周全,州中鬧了旱災,不少茶商叫苦連天,一年的收成就這樣沒了,怕是其他人不相信,還尋了人過來作證。
尋來的人便是此番旱災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家茶商,而家中的那口子因為這一件事氣急攻心,直到現在還病在床頭。夏青幾次過去慰問,婦人聽了夏青的話,便覺得是段凌的不是了。
而後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夏青一慫恿,婦人便答應了跟他一同前去衙門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