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薄瑞榮看著孫子來了,微微鬆了一口氣,他的神情失去了往日的莊嚴肅穆,只有一種老邁充斥在身子骨里。兒子薄銘躍和兒媳薛薈伊陪在他的身邊,靜悄悄地守候著沉默寡言的老爺子。
看到薄瑾亭來了,薄銘躍點了點頭,道了句:“你來了。”而薛薈伊一絲反應都沒有。
現在這個場合,薄家的人馬都到齊了,唯獨薛薈伊的兒子薄瑾禮沒有過來。是個人都猜得到——這是因為薄瑾禮雇兇殺人,丟了薄家的面子。所以老太爺不讓他出現在任何公共場合,以免媒體再傳出什麼風言風語。
而薛薈伊見到薄瑾亭,難免尷尬。她面色不悅地瞥了薄瑾亭一眼,又很快把這種厭惡的眼神收拾好,扮作一個賢妻良母立在丈夫的身後。
“小亭,看看你奶奶吧。”薄銘躍嘆息一聲:“她昏迷之前,還一直牽掛著你。喊著我的大孫子什麼時候回來。”
薄瑾亭眼眶一熱,他不敢多看裡面的祖母,只是道:“爺爺,我帶了一個人來。”
話音剛落,薄瑾亭的身後走出來一個人,薄瑞榮的眼神頓時亮了。
“石醫生!”薄瑞榮立即走上前來,握住了石沛的手:“麻煩您特地從美國趕回來了!”
石沛一切以病人為先:“我剛才已經跟孫院長溝通過了,您夫人的病情暫時穩定了下來。我的意見,趕緊趁著現在,包機去美國波士頓。約翰教授已經和我談妥了,他將會在麻省總醫院為您夫人做搭橋手術。”
薄瑞榮還沒說個“好”字,身後的兒媳薛薈伊就道:“父親,理察醫生馬上就要下飛機了。您看,是不是在國內進行手術比較好?”
石沛奇了怪了:“理察醫生?哪個理察?”
“是這樣的,我這個兒媳比較孝順。她一聽說婆婆病倒了,就聯繫了一名英國皇家醫學院的教授,理察先生前來中國。”說著,薄老爺子覺得過意不去了,於是道:“這樣好吧,等理察先生來了,石醫生,你們一起商量怎麼做這個手術更穩妥些。”
“英國皇家醫學院的教授?”
石沛仔細想了想,印象中,理察的文章是讀過幾篇的。但是這號人在臨床上面實在沒什麼名氣。於是道:“我看,還是約翰教授的手術風險比較小,他畢竟是搭橋手術的世界第一人。”
薄瑞榮點了點頭:“我不是懷疑約翰教授的水平……我是想再穩妥一點,畢竟我的妻子已經經受不起任何意外了。”
薛薈伊也順著這句話道:“父親,我看,還是在國內動手術比較好。母親現在昏迷不醒,萬一上了飛機發生了意外怎麼辦?”
薄銘躍也附和道:“薈伊說得對,爸,這裡是三甲醫院,條件設備都不錯,既然有了好醫生,就不妨在國內開刀。”
但石沛搖了搖頭:“我當過這裡的外科科長,我知道這裡的設備情況。做低溫體外循環的搭橋手術,這裡的條件足夠了。但是約翰醫生做的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進行搭橋。這就需要用到哈佛的專業設備。”
“爸,這個……太危險了吧。”薛薈伊看著石沛,語氣中充滿了質疑:“連我這個行外人都知道,要想在人的心臟上動刀子,就得讓心臟停跳才可以。這個……心臟不停跳直接手術?!萬一,萬一不小心,媽她豈不是危險了……”
這也是薄瑞榮一直猶豫的原因,他也知道心臟不停跳開刀的難度比較大,哪怕是世界第一的醫生來做,也有失敗的危險。但是這種不停跳的搭橋手術,術後併發症較少,對於壽命的影響也較少。很適合妻子這種年齡已高的老人來做。
正在猶豫間,薄瑞榮看向了孫子薄瑾亭:“小亭,你怎麼看?”
“既然爸他們請了理察醫生,那就等理察醫生過來,和石教授商量一下最佳治療方法。”
薄瑾亭很是理智道。
***
不一會兒,理察醫生人就到了。
和石醫生一樣,他也是教授級別的外科醫生。不過和石沛的文質彬彬不同,理察看起來不修邊幅,下巴上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個子又高又大,體魄更像是個年輕的運動員。
薄瑾亭看到這個人的一剎那,嘴角不禁勾起了絲絲冷笑。
這麼巧,上輩子的時候,祖母就是死在這個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下的。
他還記得,這個理察術前保證了100%的成功率,卻讓祖母死的不明不白。聲稱是老人家年紀大了,連麻醉的那一關都沒有挺過去。
重生了這一世,父親和薛薈伊還是請來了這個醫生。
而理察醫生也沒料到,除了自己這個英國的“搭橋手術專家”以外,在場的還有哈佛的石教授。頓時也懵了一下。
他的眼神不由自主越過了薄家人,仿佛在疑惑著什麼。而被他注視的薛薈伊有些慌張,於是道:“時間不等人,理察醫生,石沛教授,你們儘快商量出一個最佳治療方案吧。”
於是石沛拿著診斷說明,跟理察談論起了病況。
薄瑾亭藉口上衛生間,離開了住院區,拿出手機打了一通電話——
“喂,一搏,幫我找個人的聯繫方式。”
“誰?”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前院長史密斯教授。”
——上輩子,當祖母死後,他特地調查過這個理察醫生。光光從履歷看,理察醫生沒什麼問題——他畢業於倫敦大學醫學院,博士學歷,Science Citation Index上收錄了多篇論文,憑藉著這些論文,理察的職稱晉升的很快。不到四十歲,他已經升到了教授職稱了。
但仔細調查後,薄瑾亭就發現了破綻:這個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達到了一個月一篇的頻率。那麼問題來了:一名真正的臨床專家,一位一線從醫人員,怎麼會有這麼大把的時間寫論文?他的時間是從哪裡來的?
他特地派了人去了倫敦調查,發現這位理察教授從不出現在醫院裡。因為他將大多的時間都花費在實驗室搞論文,很少出去做臨床實踐。
而理察身邊的同事、教授,都清楚他是個什麼貨色——光說不練——所以無論再忙,他們都不喊理察這個誇誇其談的傢伙來醫院上班。
調查當中,更令人意外的是,理察雖然不干臨床,卻是個家財萬貫的富豪。他上班開的車都是500萬美元一輛的布加迪威龍。而他的父母則是倫敦的下崗工人。
所以說,理察醫生是怎麼發家致富的?這真的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
但是上輩子的人生有限,他也沒有時間繼續追尋下去了。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之一。
不曾想,這輩子還能彌補這個遺憾……
很快,薄一博就聯繫到了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曾經是理察的帶教老師。他深知自己的這個學生,十分熱衷於寫論文和報告。理察能年紀輕輕評上教授職稱,靠的也是海量的論文發表。但論文占據了他太多的時間,所以理察幾乎不怎麼碰臨床了。
看到薄瑾亭來了,薄銘躍點了點頭,道了句:“你來了。”而薛薈伊一絲反應都沒有。
現在這個場合,薄家的人馬都到齊了,唯獨薛薈伊的兒子薄瑾禮沒有過來。是個人都猜得到——這是因為薄瑾禮雇兇殺人,丟了薄家的面子。所以老太爺不讓他出現在任何公共場合,以免媒體再傳出什麼風言風語。
而薛薈伊見到薄瑾亭,難免尷尬。她面色不悅地瞥了薄瑾亭一眼,又很快把這種厭惡的眼神收拾好,扮作一個賢妻良母立在丈夫的身後。
“小亭,看看你奶奶吧。”薄銘躍嘆息一聲:“她昏迷之前,還一直牽掛著你。喊著我的大孫子什麼時候回來。”
薄瑾亭眼眶一熱,他不敢多看裡面的祖母,只是道:“爺爺,我帶了一個人來。”
話音剛落,薄瑾亭的身後走出來一個人,薄瑞榮的眼神頓時亮了。
“石醫生!”薄瑞榮立即走上前來,握住了石沛的手:“麻煩您特地從美國趕回來了!”
石沛一切以病人為先:“我剛才已經跟孫院長溝通過了,您夫人的病情暫時穩定了下來。我的意見,趕緊趁著現在,包機去美國波士頓。約翰教授已經和我談妥了,他將會在麻省總醫院為您夫人做搭橋手術。”
薄瑞榮還沒說個“好”字,身後的兒媳薛薈伊就道:“父親,理察醫生馬上就要下飛機了。您看,是不是在國內進行手術比較好?”
石沛奇了怪了:“理察醫生?哪個理察?”
“是這樣的,我這個兒媳比較孝順。她一聽說婆婆病倒了,就聯繫了一名英國皇家醫學院的教授,理察先生前來中國。”說著,薄老爺子覺得過意不去了,於是道:“這樣好吧,等理察先生來了,石醫生,你們一起商量怎麼做這個手術更穩妥些。”
“英國皇家醫學院的教授?”
石沛仔細想了想,印象中,理察的文章是讀過幾篇的。但是這號人在臨床上面實在沒什麼名氣。於是道:“我看,還是約翰教授的手術風險比較小,他畢竟是搭橋手術的世界第一人。”
薄瑞榮點了點頭:“我不是懷疑約翰教授的水平……我是想再穩妥一點,畢竟我的妻子已經經受不起任何意外了。”
薛薈伊也順著這句話道:“父親,我看,還是在國內動手術比較好。母親現在昏迷不醒,萬一上了飛機發生了意外怎麼辦?”
薄銘躍也附和道:“薈伊說得對,爸,這裡是三甲醫院,條件設備都不錯,既然有了好醫生,就不妨在國內開刀。”
但石沛搖了搖頭:“我當過這裡的外科科長,我知道這裡的設備情況。做低溫體外循環的搭橋手術,這裡的條件足夠了。但是約翰醫生做的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進行搭橋。這就需要用到哈佛的專業設備。”
“爸,這個……太危險了吧。”薛薈伊看著石沛,語氣中充滿了質疑:“連我這個行外人都知道,要想在人的心臟上動刀子,就得讓心臟停跳才可以。這個……心臟不停跳直接手術?!萬一,萬一不小心,媽她豈不是危險了……”
這也是薄瑞榮一直猶豫的原因,他也知道心臟不停跳開刀的難度比較大,哪怕是世界第一的醫生來做,也有失敗的危險。但是這種不停跳的搭橋手術,術後併發症較少,對於壽命的影響也較少。很適合妻子這種年齡已高的老人來做。
正在猶豫間,薄瑞榮看向了孫子薄瑾亭:“小亭,你怎麼看?”
“既然爸他們請了理察醫生,那就等理察醫生過來,和石教授商量一下最佳治療方法。”
薄瑾亭很是理智道。
***
不一會兒,理察醫生人就到了。
和石醫生一樣,他也是教授級別的外科醫生。不過和石沛的文質彬彬不同,理察看起來不修邊幅,下巴上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個子又高又大,體魄更像是個年輕的運動員。
薄瑾亭看到這個人的一剎那,嘴角不禁勾起了絲絲冷笑。
這麼巧,上輩子的時候,祖母就是死在這個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下的。
他還記得,這個理察術前保證了100%的成功率,卻讓祖母死的不明不白。聲稱是老人家年紀大了,連麻醉的那一關都沒有挺過去。
重生了這一世,父親和薛薈伊還是請來了這個醫生。
而理察醫生也沒料到,除了自己這個英國的“搭橋手術專家”以外,在場的還有哈佛的石教授。頓時也懵了一下。
他的眼神不由自主越過了薄家人,仿佛在疑惑著什麼。而被他注視的薛薈伊有些慌張,於是道:“時間不等人,理察醫生,石沛教授,你們儘快商量出一個最佳治療方案吧。”
於是石沛拿著診斷說明,跟理察談論起了病況。
薄瑾亭藉口上衛生間,離開了住院區,拿出手機打了一通電話——
“喂,一搏,幫我找個人的聯繫方式。”
“誰?”
“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前院長史密斯教授。”
——上輩子,當祖母死後,他特地調查過這個理察醫生。光光從履歷看,理察醫生沒什麼問題——他畢業於倫敦大學醫學院,博士學歷,Science Citation Index上收錄了多篇論文,憑藉著這些論文,理察的職稱晉升的很快。不到四十歲,他已經升到了教授職稱了。
但仔細調查後,薄瑾亭就發現了破綻:這個人發表的論文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達到了一個月一篇的頻率。那麼問題來了:一名真正的臨床專家,一位一線從醫人員,怎麼會有這麼大把的時間寫論文?他的時間是從哪裡來的?
他特地派了人去了倫敦調查,發現這位理察教授從不出現在醫院裡。因為他將大多的時間都花費在實驗室搞論文,很少出去做臨床實踐。
而理察身邊的同事、教授,都清楚他是個什麼貨色——光說不練——所以無論再忙,他們都不喊理察這個誇誇其談的傢伙來醫院上班。
調查當中,更令人意外的是,理察雖然不干臨床,卻是個家財萬貫的富豪。他上班開的車都是500萬美元一輛的布加迪威龍。而他的父母則是倫敦的下崗工人。
所以說,理察醫生是怎麼發家致富的?這真的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
但是上輩子的人生有限,他也沒有時間繼續追尋下去了。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之一。
不曾想,這輩子還能彌補這個遺憾……
很快,薄一博就聯繫到了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曾經是理察的帶教老師。他深知自己的這個學生,十分熱衷於寫論文和報告。理察能年紀輕輕評上教授職稱,靠的也是海量的論文發表。但論文占據了他太多的時間,所以理察幾乎不怎麼碰臨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