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明明卻只從中看到了吳王的軟弱。

  除了侯府的侍衛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吳國保衛戰的,對北疆人的戰力,還是頗為敬畏。反倒是隨行出來侯府侍衛們聽完此言,不由露出了不屑之色。

  趙縣來的人,心裡不悅,霍明明有這樣的姿態,他們不能說什麼,因為霍明明是他們的恩主,而且霍明明的實力放在那裡,這群在侯府里嬌生慣養的侍衛憑什麼看不起吳王?!

  穆鴻便是一位出身吳國的士卒,因沒有聽從長官的命令搜刮乾淨小民手裡的糧食,被長官編入了輔兵營里。聽同鄉說要來投靠霍明明,心裡一橫,想著在吳國待著也要被軍法處置,不如逃了。同鄉因病死在了半途,他倒是跌跌撞撞地去了趙縣。

  此刻維護故土的情愫上來了,對那侯府侍衛道:“北疆人出生後不會走路便會騎馬,半大的小子騎術都比普通人高出一截,他們整日與馬相伴,天生的騎兵種子!”

  陳福懶洋洋回道:“哦。”

  穆鴻氣結。霍明見兩撥人有點劍拔弩張的苗頭,咳嗽了一聲:“休息夠了,繼續趕路吧。”

  雖然霍明明是穆鴻等人現在的恩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看著隨便什麼人詆毀他們的老主人吳王。到了傍晚,見霍明明休息去了,穆鴻等人決定來找陳福一行比試比試。

  侯府侍衛也是打心裡瞧不起這群吳國來的士卒,在他們看來這些人不過是一群喪家犬,因他們的小主子好心,才收留下來的。見穆鴻上門挑釁了,自然不甘示弱。

  雙方心裡都憋著一口氣,一時間打的熱鬧。這樣的動靜,霍明明再聽不到,那可真是聾了。更何況一路上雙撥人明里暗裡的互相攻擊,她也有目共睹。

  這還沒到吳國呢,她這隊伍倒是自己先亂了,霍明明覺得有點頭疼。

  還是隊伍成分不純導致啊……

  眼見著雙方快要動刀了,霍明明終於忍不住吼道:“住手!”

  “主子!”

  “將軍!”

  雙方訕訕地收回手,老實地站在一旁。

  “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心裡都在想什麼!”霍明明負手走來,目光不善,“在這裡,我就把給挑明了!”

  “陳福,你是不是覺得吳王對北疆的做法有些軟弱了?!”

  陳福看了一眼對面的穆鴻,果斷點頭:“是!”

  “說出你的理由。”

  陳福大聲道:“二十年前,博陵侯任衛尉將軍,替先帝鎮守北地三郡,邊界與吳國相當,但將北疆打的退地五十里,兩次直搗北疆王庭,其中以少勝多不計其數!末將以為,還未殺敵,倒是先滅了自己的志氣,這種膽小之人就該以軍法處置!”

  霍明明看向穆鴻:“那你呢,你有什麼要說的。”

  穆鴻垂著頭,和博陵侯那樣的戰神比起來,吳王的確是不夠看的。他說不出吳王的英勇事跡,只好默不作聲。陳福見狀,頗為得意,吳國從上到下都是這種長他人志氣的窩囊廢。

  誰料霍明明突然對著陳福道:“此人叫穆鴻,乃是我當初在吳國認識的一介小校。兩年前,北疆衝破吳國防線,將要攻入內城,他的長官為了大軍撤退,命他去徵收撤退時需要的糧草。他因征糧不利,從戰兵被降為輔兵!然而陳福你可知道,因為他沒有完成征糧任務,他負責那五十戶百姓,都安全逃走了。而那些口糧全部被徵收的人,全部餓死在了撤退的途中!”

  “我相信諸君都知道輔兵意味著什麼?輔兵意味著是戰場上是一批上的人,是將軍們用來搓敵人士氣的工具,是死了也不心疼的東西!這個吳國小校,他沒有博陵侯那樣神勇,但他同樣守護了一方百姓!!”

  “將軍,我……”穆鴻語塞,他想說他並沒有那麼偉大。他這麼卑賤的一個人怎麼就和博陵侯相提並論了?

  陳福卻羞愧難當:“穆兄弟,對不住。”

  穆鴻也不是小氣之人,哈哈一笑,此節算是翻過。倒是後來霍明明私下又對穆鴻說道:“你之前說北疆人的騎術無雙,這點我也的確不認同,有空你和陳福他們比比馬上功夫吧。”

  陳福這一批侍衛全部都是深的博陵侯衛尉親衛大營騎兵真傳,他們的騎術可以說代表了整個朝廷騎兵的最高水準,縱然對上北疆最優秀的騎手,也不遜色。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對北疆人沒有天然的畏懼,他們的前輩不止一次打敗過北疆,他們也見過不少北疆的俘虜,這種心理建防是穆鴻等人比不上的。

  “別忘了我們去吳國的目的。”霍明明意氣風發道,“我們可是去幫吳王如何抵禦北疆騎兵的,若是我們先怕了,這筆買賣就不用談了!穆鴻,重新確定路線,我們先繞到邊界去!”

  “遵命!”

  229、二二九章 撞破

  春末夏初, 天氣轉暖,又不如盛夏那麼熱,正是大好時節, 也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之一。霍文鐘的差事主要還是在郡城。新來的這位龐郡守好像怕霍文鍾事兒太多給累著了,乾脆讓他儘量別做事, 但名聲都給他。這讓霍文鍾渾身不自在, 本來私下裡可能因為家世一些原因,部分會占便宜, 可也沒有這樣在明面上占同僚便宜的啊, 真要那樣做了自己的官聲還要不要了?!

  是以霍文鍾一面要謝龐郡守的好意,一面又不能得罪同僚,凡是還是自己親力親為,比當初陶郡守在時還要累上數倍。時間久了,霍文鍾都覺得這龐郡守難不成是他爹的政敵或者是他自己的政敵派來的?好在龐大人的腦子還是在的,看到自己巴結錯了方向後,趕緊停了。

  霍文鍾只好感嘆這位豬隊友還沒有笨到那個地步。不過對於龐郡守這樣牆頭草的性格, 倒是很方便他行事了。至少現在龐郡守是畏博陵侯到了頂點,生怕郡守的位置還沒焐熱就被趕了下去,霍文鍾跟他告個假,也批的很利落。

  臨走時還特失落地對霍文鍾說本應該和他一起去見老侯爺的,嚇得霍文鍾趕緊搬出一堆朝廷大義, 郡守替朝廷鎮守一方,若真時不時去與本地列侯會面,必然會被參上一本……

  等霍文鍾終於從郡城回到博陵, 還來不及歇上一口氣,一向心思縝密地他便發現府里的侍衛少了許多。他年紀輕輕已是督郵一職,除了家世,更多的是個人的資質。這些侍衛都是他父親一手帶出來的親衛,非必要時刻是不會離開侯府的,若是普通辦差,一般出去兩三個人便了不得了,好傢夥,如今走了近乎三十人,這人數都是一個斥候小隊了。

  因父親的關係,霍文鍾雖從沒沾過行伍之事,但對行軍一事上也很熟悉。一口氣撒出去了一個斥候小隊,霍文鍾將府里的一些流水冊子拿了出來,府里竟然還走了五十多匹馬……

  兩相一合計,霍文鍾知道這裡面出事了,而且還很大。

  這麼多的侍衛出去,而且還是帶著馬,那就是一支騎兵小隊。莫要小看人數只有三十人,三十個全副武裝後的騎兵小隊,在戰場上可是一支利箭,他們可以顛覆整個戰局。朝中多少大將都以培養出自己的親衛騎兵為榮,但本朝承平已久,哪有那麼多戰役讓他們培養出真正上過戰場見過血的騎兵。也只有博陵侯這樣,少年成名,被先帝派到北地,一守便是十多年,才培養出了這麼多人才。當時連連征戰,面對的又是北疆騎兵那樣的強勁的敵人,也就造就了侯府現在的侍衛們。算得上是某種意義上的天時地利人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