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霍明明倒吸一口涼氣,她真的被驚到了,“你做了什麼?”

  聶冬垂眸:“抱歉……”他剛才差點又被博陵侯那洶湧的回憶吞噬了。

  “沒事。”霍明明低聲道,“不管你做什麼,我總是站在你這邊的。”

  聶冬苦笑:“哪怕會有很多人死去?哪怕我明知那些流寇各個不懷好心還給他們資助了錢糧。”

  222、二二二章 徵稅

  連聶冬都不曾發現, 此刻他心裡是多麼的矛盾。可是他不得不走出這一步,可邁出去之後,卻又會不斷地責問自己, 更重要的是, 他不能與任何人訴說,甚至徵求他們的意見。只有霍明明,這個與他最為親密的人, 他期盼著她能夠理解, 可又覺得, 縱然霍明明對他的挑起戰爭的行為不齒,也是理所當然……

  所以當他帶著一絲期盼的目光望著霍明明時,聶冬忐忑的如同一個初生兒。

  “你知道我最討厭的人是什麼嗎?”霍明明突然問道。

  但她也不準備讓聶冬回答, 便自顧說道:“剛到吳國的時候,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然而當我目睹周圍的人被另一群人殺死的時候, 我真的很討厭我自己, 我討厭自己什麼都做不到, 只能倉皇而逃。後來我加入了吳國的軍隊,然而我依舊討厭自己, 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 只能服從命令。那段日子, 其實我過得很不好。”

  聶冬微微張嘴,想要安慰她,從又不知從何說起。

  “我討厭那樣的生活, 但我知道我真正討厭的是我自己無法改變它。沒有什麼比“無能為力”這四個字能讓人厭惡了,因為它代表著你連嘗試的可能都沒有。”

  “所以當你有能力也有條件去做成一件事的時候,為什麼不去做呢?你愧疚什麼呢?”霍明明堅定道。

  “明明……”聶冬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頓時變成了波浪形的荷包蛋,熱淚盈眶。看的霍明明抖了三抖,立刻道:“憋回去!”

  嚶嚶嚶……

  聶冬心裡默默咬袖子。

  各地權貴來京朝見不會在京城耽擱太多時間,一來放心不下自己的屬地,二來這麼多勛貴雲集,哪怕是京城也是倍感壓力,生怕出什麼亂子,任何意義上的。

  聶冬到底還記得自己此番來京城的最終目的,遞了本摺子給陳睿,痛批陶廣志如何仗勢欺人!只是在看到“仗勢欺人”這四個字的時候,陳睿明顯愣了愣。

  從博陵侯口裡說出這樣的話,還真是難得啊……

  整個摺子沒有一字提到陶廣志的政績,全部都是攻擊陶廣志欺負霍文鍾,欺負博陵侯府的世子,這讓博陵侯很是下不來台面。同時也也在摺子里大罵了一通霍文鐘的不中用,竟然就那樣老實站著讓陶廣志罵,同樣丟人。

  陳睿對著這封摺子沉思了許久。博陵侯寫的前言不搭後語的,好像不管是陶廣志還是霍文鍾都得罪他了,他心裡很不爽,很委屈,求皇上撐腰。

  “陶廣志在易陽郡多久了?”

  安靜的書房內,陳睿突然出聲問道。

  一旁伺候的內侍立刻道:“回稟聖上,已有三年了。”

  “三年了啊……”陳睿意味不明地嘆了聲。

  陶廣志是他父親選出來的官,但卻是第一批向他表忠心的老臣,所以他也一直重用他。只是如今看來,是要給他挪個地方了。

  不管是陶廣志還是霍文鍾,他都是欣賞的。如果沒有博陵侯,陳睿相信就算此二人有些矛盾,也不會走心,那二人都是大局為重的。只可惜,他調不動博陵侯,自然也調不動博陵侯世子,有博陵侯這個跳上竄下的在陶廣志與霍文鍾之間時不時添把火,他難得欣賞的一對循吏,恐怕要因為博陵侯而起嫌隙。

  “也罷。”陳睿心中已有了計量,將陶廣志調到別的郡去,不僅全了君臣之誼,也省的他老來斷些亂七八糟的官司。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陳睿可不想在看到博陵侯的摺子了。此外博陵侯的那封摺子尾部提到了自己半路上的遭遇,頗感委屈,自己隨行的人也傷了不上,希望皇上能給點賞賜,比如將趙縣的賦稅賜給他,這樣一來,他就有銀子給隨行的人看病了……

  “簡直荒謬!”陳睿哭笑不得。不過還是找人問了趙縣是何地。得知乃易陽郡內一處發生過時疫十分貧瘠的縣城後,不由多想了一會兒。

  “這博陵侯,分明就是想多撈些供奉銀子。又擔心獅子大開口令朕不滿意,所以才提了這個趙縣。也罷也罷,就算是安撫一下太后好了。”陳睿隨手批了“可”字。

  當聶冬聽得陳睿的旨意後,縱然早有準備,但難免詫異。竟然都批了。

  隨後,他就笑不出來了。

  陳睿派了一位“天使”隨博陵侯一同回博陵。這可不是因為陳睿心疼博陵侯特地派來伺候他的,而是需要博陵侯捧著的。這位“天使”代表陳睿去與新上任的易陽郡守商議在易陽開展“借商令”。

  “給了趙縣一地的賦稅,就必須還他更多的銀錢,咱們這位皇上真是一點虧都吃不得啊。不僅不吃虧,還總想占便宜。”聶冬坐在寬大的馬車裡,伸手托腮道,臉上的神色頗為風雲變幻。

  “皇上可是公開表揚了你忠君愛國呢。”霍明明似笑非笑。陳睿借著博陵侯在中山郡的亂民遭遇,給博陵侯按了一個臨危不亂,沒有辱沒朝廷威嚴的美名,贊他在危難之中依舊忠君愛國。

  想想還真夠諷刺的,聶冬可是一心想要炒皇帝的魷魚呢。

  既然博陵侯如此忠心愛國,那肯定是要為國分憂的。正好易陽郡一向都富庶,這“借商令”乃大司農向陳睿提出的新的賦稅種類,那就由易陽郡來當這個試點吧。

  “借商令”不能完全叫做稅,不然朝廷在旱年不減徭役還要增稅,朝廷的名聲還要不要了!所以柴三郎給這個“稅”加了一層幾乎等於無的遮羞布,這錢是向富戶們“借”的喲。借的錢用來助軍,多好的事啊,朝廷的給大軍的糧草也有找落了,富戶們也是給軍隊做貢獻呀,你借的越多,朝廷還會給你表彰喲,還免除你的徭役喲。

  “依照本朝律,富人以三十稅一就可以用錢抵消勞役,他們本來就拿銀子免了,又來一道借商令,分明是二次收費!”聶冬沒好氣道,“這個陳睿,難道成天就是和柴府的那幾個人商量怎麼從老百姓手裡榨乾最後一兩銀子嗎?!”

  223、二二三章 代理

  聶冬恨不得給陳睿貼上一個標籤要錢不要命!

  “不知易陽郡的新郡守性格如何?”霍明明有些好奇, “也不知郡下二十個縣,這借商令要從哪個縣開始呢?”

  聶冬托腮:“我只知道不會是博陵,也不會是趙縣。剩下的十八個縣……我也沒有看過聖旨,很難猜啊。”

  易陽郡屬於大郡,除了相當於省會的博陵發展最好外,還有四個縣也頗有實力,其餘的縣雖然貧窮些, 但也未曾出過什麼大亂子。單從“借商令”試點的選擇來看,選擇易陽郡是個非常穩妥的做法。只是想到推動陳睿做出這個決策的是柴家, 聶冬怎麼看都感覺有一股陰謀的味道在裡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