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罷了罷了,你這一文兩文的我鬧不清楚!”陳福不耐地擺擺手,“回去不可再說此事。”

  聶冬手裡卻已經拿著一份當地的物價單子了,出門的時候聶冬不僅帶了護衛,還把鹽商王慶元給帶了出來。可憐的王大掌柜,還想著忙過秋收好好老婆孩子熱炕頭,全家歡歡喜喜等過年呢,家裡的凳子還沒坐熱乎,又被聶冬拎出來了。

  族裡的人還無比的羨慕,明里暗裡說了不少酸話。王慶元心裡卻想罵娘,他知道的關於老侯爺的事越多,以後有風聲走漏,他全家的腦袋都不夠賠的!

  “十文錢的確有些過了,但也漲到了六文。”王慶元謹慎道。

  “剛秋收完,糧食就不夠了?”聶冬冷笑,“看來今年這年……不太好過啊。”

  與聶冬的推算不同,陳睿實打實的感受到了年關難過。北部三郡鬧了糧荒,手中三份秘折乃是三郡郡守送來的,均寫著已有小股流民鬧事。

  “小股?!”陳睿重重將摺子摔在案桌上,“朕還不知道這些人!若真是小股,哪裡還會往京城裡報,定是解決不了,才想著讓朕來收拾亂攤子!”

  199、一九九章 流民

  陳睿揉著額頭,這一整年全國就沒幾天太平日子, 好不容易通過商稅讓國庫充盈了些, 朝中一些大臣又要吵著開倉放糧。“不過是一群沽名釣譽之人!”陳睿暗暗罵道。大臣請命有時並不一定是真的為民著想,而是做戲罷了, 為了標榜自己有古之賢臣風範。

  “國庫的銀錢乃是備著出兵北狄之用。”丞相柴彥安與其子柴三郎商議道,“如今聖上也對那些個迂腐之人不甚滿意, 你身為大司農,近來要多多注意些。”

  柴三郎點頭:“兒子省的。今秋之時就已讓衙內各司清點全國各郡的官倉, 今年雖說是旱年, 但往年官倉內都有餘糧,北地三郡不至於連一季之糧都拿不出來。無非是看見今年乃聖上親政第一個年頭,知道必有仁政, 便正好借著流民的由頭來討要些好處罷了。”

  “聖上仁慈,你我千萬不能被那些人蒙蔽了眼睛, 萬不可辜負了聖上的信任。”柴彥安道, “如今娘娘在中宮也過得有些艱難,越在此時, 越要緊跟著聖意。”

  柴七娘入主中宮也有數月了, 至今沒有傳來喜訊,倒是有宮中其他美人小產的風聲傳出,那些捕風捉影之人最是擅長捏造罪名了。好在太后並沒有表現出不喜皇后的意圖, 也因此,柴彥安下令柴氏一族暫停朝堂上對霍家的攻擊。

  柴彥安又囑咐道:“齊王大婚,正妃側妃一起娶, 側妃乃少府之女,你與方少府有幾分交情,讓方氏女不可生妒,畢竟那是霍家女。”

  柴三郎慎重點頭。一切都要等宮中的娘娘生下太子,在此之前,柴氏一族一切的忍讓都是值得的。方少府原本有幾分怨氣,論官職,他乃九卿之一,僅屈三公之下;論親近,少府掌皇帝私庫,皇帝將自己的錢袋子都交給他來打點,難道不比那令人生厭的博陵侯更得皇帝歡心;論子女,他的閨女可是正室所出嫡女,如今竟要屈居於一庶女之下……可是,縱然有再多的不甘心,皇帝下旨讓你閨女嫁給齊王為側妃,那也是給你的臉面,不能不要!

  方少府自己憋屈,但也知道大局為重,少不得讓妻子教導女兒出嫁後如何與霍家女相處。今天又被柴三郎喊去小酌,自然也知道柴家是個什麼意思。

  “您放心,我的閨女我知道,再明白事理不過。”方少府道,“霍家的人跋扈些也是常理。原本府里不敢想著又能嫁予王爺這樣的好福氣,如今聖上下旨,那也是對下官的愛護。”

  “你能這樣想甚好。”柴三郎少了許多口舌,“令嬡的確是受了些委屈,但一時的委屈皆不算什麼,宮裡還有娘娘,讓她安心。”柴三娘乃正宮皇后,真正意義上的國母,不僅是後宮妃嬪們的頂頭上司,更是宗婦們的上司,她是有權利下懿旨給各宗婦的。

  方少府點點頭,府里也是這樣與閨女說的。

  京里的人在謀劃,聶冬一行卻遭遇了好幾股流民作亂。

  “荒唐,官道上竟然也有流民,周遭的大小官吏們都是吃白飯的嗎?!”陳福握著馬鞭,看著不遠處黑壓壓的人頭,有些惱怒。

  送親也是有時間的限制的,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將霍五娘送到京城,讓皇家的人等你,那是大不敬之罪!這些流民打不得,殺不得,又說不通道理,堵在官道上著實令人煩惱。

  聶冬也很納悶:“怎麼又遇到了,算上這一波,這有三次了吧。”

  “是四次。”霍明明記性明顯更好些,“官道都有驛站的人把守,尋常百姓走官道都會挨鞭子,如今竟成了這樣,眼前之景若是放在半年前,我可真不敢想。”

  秦蒼打馬迴旋到馬車旁,低聲道:“侯爺,大約有五六十人的流民跪在前方,希望咱們放糧呢。”

  聶冬蹙眉:“在這裡放糧,肯定又會發生哄搶。”他們在第一次遇到流民時,出於善心給了糧食,卻沒想到那流民見到有吃的,一窩蜂的圍上來瘋搶。侍衛們雖訓練有素,但眼前都是普通老百姓,也不好下太重的手,誰料流民卻越聚越多,他們可還是護送的霍五娘呢,若是讓霍五娘受了些驚,哪怕是被風吹起了車簾,都是大事!最後只好寄出了鞭子,朝著空地很抽了幾下,這才將流民震住。

  “那些人攔在路口?”聶冬問道。

  秦蒼點頭:“是!”

  聶冬揉著額頭,他同情那些百姓,可這好幾波流民已經讓他耽誤太多時間了,若放糧肯定又是一番波折,而且他們自己也沒有帶那麼多的糧食啊。到時候有人分不到,肯定又會亂。

  “派人去驛站,讓他們帶著驛卒來。”聶冬道,“官道亂成這樣,成何體統!”想了會兒,又道,“取些銀子給驛長,讓他在城郊支個粥棚,引流民們去哪裡便好。”

  “是!”

  秦蒼領命而去。

  聶冬探頭看向馬車外,長嘆道:“我記得前幾年都是好收成,朝廷發來的邸報里還特地讓各地官府收陳糧以備災荒,如今竟連官道都有流民,這附近的縣府官倉難道空空如也嗎?”

  “恐怕……”霍明明正要說什麼,話頭一轉,“不好,流民撲來了!秦蒼他們怎麼回事?!”

  秦蒼派了兩個侍衛拿著博陵侯府的令牌先快馬去驛站,誰料那原本跪在地上的流民們頓時起了身將秦蒼等人團團圍住。

  “大老爺們,給點吃的吧。”

  “大老爺們,求求你們啦,給點吃的我們就走……”

  不少流民伸著手,眼裡充滿了絕望。秦蒼見他們瘦骨伶仃,不敢強沖,只好給那兩個侍衛使了個眼色,三人又打馬回了幾步。

  霍明明沉聲道:“這些流民肯定知道咱們要去請驛卒來,他們形成了人牆,除非咱們的馬蹄子直接踏過去,否則是不會讓咱們過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