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保住這頂烏紗帽,張縣令覺得自己都要給老侯爺販鹽之舉搖旗吶喊!!此刻的笑容那叫個真心誠意誠:“侯爺,您放心,那一百文的鹽,絕對都是百姓買去了。城內鄉紳們,是一個都沒敢出手。”

  “縣令大人如此說,本侯實屬欣慰啊。”聶冬道,“不過張縣此番前來不止是來道謝的吧?”

  張縣令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真是瞞不住侯爺您的法眼。如今我博陵境內鹽價穩定,郡守大人也知道了此事。郡守大人對下官說,如今全郡內都在農忙,博陵既然有鹽,能否借些給郡內。”

  張縣令話音剛落,聶冬摔了擦手的帕子,揚聲怒道:“陶廣志他長能耐了啊!”

  “侯爺息怒!!”

  “他管好其他十九個縣便成了,手還伸到博陵來了?!!行啊,我博陵侯府的鹽,全讓他搬去啊!他這是要劫富濟貧當個俠客嗎?!!”

  霍文鍾聽著話越來越不靠譜,也趕緊道:“父親息怒!想來郡守大人以為博陵能穩住鹽價,必是因為鹽有富餘。”

  “富餘個屁!那都是我們博陵百姓往日裡一點一點省出來的!特地留在了農忙時節!”聶冬氣的站起身,“這種事乃們你們官府之間的事,我一不理事的侯爺也插不了手,至於鹽如何用,全看張縣令了!送客!”

  張縣令苦哈哈的賠笑。

  霍文鍾將他一路送到府外,帶著歉意道:“父親為了鹽也是操碎了心……”

  “大郎不必多言了。”張縣令道,“我懂得。這事的確是郡守大人有些不地道,這簡直就是打劫啊。我乃博陵縣令,自然要為本地百姓打算。”

  霍文鍾也有些生氣,博陵是富裕些,可救急不救窮,陶郡守這臉是不是也太大了?回到書房剛坐不久,就聽家僕道:“公子,侯爺正找您呢!”

  霍文鍾趕緊去了書房。聶冬正在研磨,見他來了,朝他招了招手:“大郎到這兒來坐。”

  霍文鐘有些不明所以。

  聶冬示意他提筆:“本侯記得你乃郡內督郵,既然是督郵,那自然要去向郡守報告你所督叔縣百官之行。”

  “是。”

  聶冬截過話:“正好每年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你就要去郡里了。陶廣志雖然與咱們府不親,但也不是個不明事理的人。本侯借他個膽子也不敢對張縣令說出那樣的話。敢開這個口,其中必有原因,你帶著書信去找他,問清楚到底所為何事!”

  霍文鍾連連點頭。

  陶廣志乃易陽郡守,博陵相當於易陽的省會城市,博陵侯在博陵橫行這麼多年,只要不惹到陶廣志頭上,這位郡守大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之前博陵侯拆城牆,向皇帝打報告的也是刺史而已,陶廣志並未添油加醋,原來的老侯爺偶爾偷溜去吳國找吳王玩兒,陶廣志也從未向皇帝打過小報告,突然這般大膽,實屬異常!

  聶冬道:“你走之後,博陵城內的事時讓二郎看著,再叫四郎去一趟趙縣,去打聽一下那邊的鹽價如何。”

  “是!”

  霍文鍾動作很快,帶著聶冬口述之後的書信,第二日一早便動身了。

  聶冬正在院子裡打著太極拳,秦蒼大步走來,低聲道:“淨義和尚的院子已看守妥當,侯爺您看……”

  “先晾著他。”聶冬抬手切西瓜,“吃喝照給,但不要與他說話。把陳福給叫回來,這小子成天跟著明明吃香的喝辣的,也該出些力氣了。”

  暗中調查這種事,還得讓陳福這暗衛頭子來干,秦蒼到底是專業不對口啊。

  193、一九三章 動亂

  淨義這段日子過得倒是不錯,除了被限制了自由, 一日三餐都照常供應, 外帶兩頓點心和茶水,他的行囊在一一檢查之後也歸還給了他。此刻他抱著一杯茶, 盤腿坐在迴廊的木板上望著遠處天空里悠閒飄著的幾朵雲。

  “博陵侯既然沒有下令殺我,可見我說的那些他也是明白的。”淨義心裡遠不如面上那般平靜, 他得為自己找到一條活路。古有呂不韋奇貨可居,博陵侯的條件可比秦異人要好太多了。可他要怎麼說動博陵侯謀反呢?淨義嘆了一口氣, 他還是太急了, 他應該等京里的內線們的消息來後再做出動作的,一旦皇帝把博陵侯逼急了,為了活命, 博陵侯也就不得不反!

  被淨義寄予厚望的聶冬,此刻的臉上卻有些詫異。霍家老四剛從趙縣辦差回來, 趙縣離博陵非常近, 騎上快馬來去不過一日的路程。

  霍四郎報來趙縣的鹽價:“趙縣去年得了時疫,雖有博陵救濟, 但兒子看來還沒有徹底緩過勁來, 如今天氣乾旱,趙縣那裡的鹽價已漲到了二百文一斗。趙縣離博陵頗近,博陵不少人都與趙縣有親, 一些人家省了不少鹽分給了親戚。兒子問了趙縣鄉紳,鄉紳回道趙縣能有二百文一斗的鹽已是託了博陵的福,再遠些的地方, 鹽價已漲到了五百文一斗,已經有私鹽販子在那一帶流竄了。”

  “咱們易陽郡一向是賦稅重郡,就是因為咱們這裡多產糧,而且山里鹵井也產一些鹽。連咱們郡內鬥如此了……”剩下的話聶冬沒說,霍四郎卻打了個寒顫。

  古代通訊不便,獲取信息通常會滯後許久。幸虧聶冬有先見之明的組建了博陵商行,博陵縣內各權貴人家均入了股,商行里的消息竟比官方要更快更全些。

  沒過幾日,商行的“商報”便送到侯府中。商人們帶回了各地的消息,絲綢與黃金的價格猛升,有些地方已有良民自賣為奴,牙行的行情倒是開始上漲……聶冬命人傳至各院,讓侯府里的幾位郎君發表各自看法。全國四十二郡,與易陽相鄰的三個郡情況都不容樂觀。

  “難怪陶廣志要急了。”聶冬嘆道,“一旦餓殍遍地,他這個郡守也難辭其咎。當初花大力氣穩定鹽價,如今看起來倒有些不妥了,如小兒抱重金過市,招人眼紅啊。”

  霍明明今日回府休息,連日在村莊裡練兵,她看起來消瘦了不少。此刻半靠在引枕里,整個人呈現出一種難得的放鬆姿態,手裡拿著“商報”,說道:“難道你就不知道找陶廣志要點好處?”

  “好處?”聶冬眨眨眼,“他一個皇帝派來的人,能給我什麼?頂多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霍明明將“商報”扔到聶冬身上,緩緩坐起身,笑了笑:“找他要兵,要錢,要軍械。”

  聶冬猛地警覺:“你去見淨義了?!”

  “淨義?”霍明明一頭霧水,“這和尚怎麼了?說起來我回府後還沒見著他。”

  聶冬微微鬆口氣,只見霍明明的眼神越來越玩味,只好將淨義那日的狂言一一說了。霍明明微楞,轉而大笑:“他真這麼說了?膽子挺大的啊!他到底是看中你哪一點了?”說著又突然降低了音量,“哎喲喲,這是要勸你去當皇帝??”

  聶冬渾身不自在,一張老臉通紅:“胡說什麼,我還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