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霍文鍾道,“是讓你們儘量避開這些人。”

  “啊?!”

  連同王慶元在內的其他兩位博陵鹽商一起詫異的叫了起來。見到霍文鍾臉色一沉,三人立刻低下了頭,剛才真是太失態了!

  霍文鍾道:“你們最近在顧了一些下青坊那邊池安的漁民替你們運貨對不對?”

  三人額頭冒著細汗。

  下青坊那邊的漁民被池安人視為不詳,老百姓都說因為他們惹怒了龍王爺,所以這幾年海邊總是不太平,池安這裡的人都不喜歡他們,那就是一群災星!

  他們雇了一群災星來運老侯爺最為重視的鹽,這要是讓老侯爺知道了……不不不,大公子都知道了,老侯爺說不定已經知道了啊!!

  三人噗通一聲跪下。

  王慶元哭道:“小人們錯了,小人們不該貪便宜,小人們這就去將他們走趕跑!”

  身旁的兩個掌柜也一個勁兒的磕頭:“公子饒了小人一命吧,小人再也不敢了!!”

  誰料霍文鍾微微挑眉,端起了桌上特地替他泡好的香茗,細細品了一口,說道:“侯爺說你們這次,做的對!”

  “小人們再也不……”王慶元正哭著,聽得此話,整個人像是被誰突然按下了暫停鍵,以一個滑稽的模樣望著霍文鍾,連哭出來的鼻涕都沒擦,“啊???”

  霍文鍾看著覺得噁心,王慶元見他臉色不好,連忙垂下頭抽出帕子趕緊擦了兩把。

  除了王慶元外,另外兩個掌柜實際上都是博陵侯府的家生子,只是這重身份,除了博陵侯和霍文鍾外,連博陵侯府其他的大小主子們都不知道。在旁人看來,他們不過是普通的買賣人罷了。

  “你們仔細聽著。”霍文鍾掃了這三人一眼,“老侯爺知道你們已經和褚家的鹽商們見過面了,也商談過幾次,剛談妥了三十車鹽運回博陵,老侯爺很欣慰,你們沒有偷懶。”

  “不敢。”王慶元道,“能為侯爺效力,小人萬死不辭。”

  “這些話就留著見老侯爺再說吧。”霍文鍾道,“不過不管是老侯爺還是我,都不喜歡聽這種漂亮話。”

  屋內靜的厲害,王慶元恨不得賞自己一耳光,真是最近得意過頭了,竟然在大公子面前耍花腔!

  “鹽的事你們繼續談,用池安的漁民替你們運鹽這主意不錯。”霍文鍾笑了笑,“給了那些人一口飯吃,不然他們得餓死,你們這是在積功德。”

  王慶元拿不準霍文鍾到底是不是在說反話,垂著頭,不敢吭聲。

  “池安城和池寧縣的交界處有一處海灘,你可知道?”

  “小人知道。”

  “那裡有個叫金老大的人是嗎,聽說你們要從哪裡過,得給他交些銀子?”

  “小人,小人只想著消財免災,這些小事不必麻煩侯府的侍衛出馬,小人……”

  “行了。”

  霍文鐘不耐煩的抬抬手,截斷了王慶元的懺悔。這人做買賣很激靈,就是膽子忒小,一聽到侯府風吹草動就會立刻縮回去,哪怕是談成的買賣,若是拿不準老侯爺和他的意思,王慶元一準全部推掉。

  “與他談筆買賣吧,整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有意思嗎?不如坐下來好好談生意,也算是個正經營生。”

  王慶元嗖的一下瞪大了眼睛。

  老侯爺和大公子這是要讓他去和海盜做買賣?!!

  “除了賣給他們鹽,還可以給他們一些糧食嘛。”霍文鍾笑道,“至於價錢,適當提高一些又何妨呢,或者直接讓他們拿海中珍寶來換。”

  做到王慶元這個位置上的商人們,黑道白道都會有些交情。在池安的地盤上,去結交海盜,難怪老侯爺讓他避開那些大宗商戶了!

  直到霍文鍾走後,王慶元還呆呆的跪在那裡,過了半響,臉色複雜的看著兩位同伴:“二位老哥哥,你們說這……這到底是讓咱們幹什麼?!”

  那兩個掌柜對視了一眼,其中一個道:“既然老侯爺想要一些海中珍寶,那咱們就要替侯爺換回來。”

  “哦……”王慶元明白了,老侯爺這是要做珍珠的生意了啊。池安禁了海,除了鹽價和海產品外,珍珠這本來就稀少的寶物就更難得見了。

  這年頭離人工養珠還早了上百年,所有珍珠全是野生,絕對的奢侈品!

  既然了解到老侯爺想要什麼,王慶元頓時也不害怕了。不就是和金文龍做買賣麼,海盜也是人啊,只要是人就有利可圖,王慶元手裡也有一群打手,他自覺有博陵侯府撐腰,對上海盜真不那麼膽怯。

  “我去查查這份名單上的人。”王慶元道。老侯爺給他這份名單,一來是讓他避開他們,防止池安人知道他和海盜做買賣,二來也是方便他查查這些人底,若是哪一環節遇上了,也要有個對策。

  “這王老哥哥是個實誠人啊。”陶良武嘆道。

  在他旁邊的馬掌柜與他一樣,都是老侯爺暗中培養的那一撥人。

  馬掌柜道:“侯爺說了,讓咱們查清這些個海盜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還是咱們侯爺看的透徹。”陶良武一想到池安禁海那群人,就忍不住翻白眼,“這世上哪裡來的那麼多的海盜,這群人把別人的活路給斷了,可不就把人逼成了海盜麼!”

  陶良武的老子和娘都是伺候霍家老爺子那一輩的,老爺子去了後,霍家分家,陶良武和馬掌柜就被博陵侯給帶走了。那時候老侯爺還只是個沒什麼名氣小將領,陶良武他們就替老侯爺籌銀子。因家奴不能舉孝廉,老侯爺許了他們普通百姓的身份。如今陶良武的兒子在博陵念書,那私塾還是老侯爺出銀子修得。

  王慶元不過是明面上的人物,聶冬真正要用是陶良武這撥人。

  與此同時,在池寧拼命抵抗海盜的任柏雲終於收到了老侯爺的口信。

  “烽火台?!”任柏雲一臉“你逗我”的表情看著前來接頭的侍衛,“這要上哪兒建烽火台啊?等烽火台建好後,池寧恐怕早就城破了!!”

  那侍衛示意他不要激動:“侯爺說了,現在在臨海的山上建烽火台肯定是來不及了,可你們總不能一直被海盜牽著鼻子走吧。在每個漁村中,準備一處柴堆,只要發現海盜就立刻點燃柴堆,這樣一來,其他漁村的人就可以提前把值錢的都帶走,只留一座空村讓他們搶。”

  任柏雲是經歷過北狄之戰的人,自然清楚烽火台的作用。但在海邊建造烽火台,幾乎沒有人提過。一來朝廷不重視海戰,二來對於朝廷來說,池安的海盜遠不如北狄的威脅大。在這裡建烽火台實在是不划算。

  “侯爺還說了,你們可以多堆幾個柴堆,若是海盜人數多,就點兩堆柴,來的少,就點一堆柴。”

  任柏雲頗為無語:“兄弟,哥哥我知道烽火台是怎麼回事,不用再解釋了。”

  那侍衛道:“我這兒不是看任大哥你有些走神麼。侯爺還囑咐了,如果池寧有條件的話,最好讓你們的水師將領佩帶響箭或鞭炮,遇到突然情況,也好互通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