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沒有掙扎,沒有一般犯罪里醜惡的工具。只有大開的窗戶,朝東南方猛刮的酷寒
風雪,還有下得又濃又密的雪花——這兩個共犯安靜得很,像死人一樣安靜。”
“接下來,神智清清楚楚的兇手在房子裡忙來忙去,做一些確定一段時間內不會讓
人察覺歐文太太不見了的事。他打掃清潔,幾小時以後,他甚至套上他姑姑的裙子和大
背心,把頭包在圍巾里,大膽地讓已經起床的鄰居看到他,讓他們以為那是歐文太太。
然後,他回到她的房間,恢復他平常的模樣,靜悄悄地離開屋子。”
“他可能被人看到。”寶莉提醒他。
“他的確被兩三個人看到,可是一個人在那個時候離開學院很正常,沒有人會多想
什麼。天氣很冷,大雪一直下,他下半邊的臉圍了條圍巾,看到他的人也不能保證能再
認出他來。”
“從此再沒有人看到他或是聽到他的消息了嗎?”寶莉問。
“他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警察在找他,也許有一天會找到。果真如此,本世紀的
天才就又少了一個。”
3.結局
他停了下來,全然陷入沉思,寶莉也沉默了。有個隱隱約約、可是特定形式的記憶
揮之不去,有個念頭一直在腦里縈繞,攪得她心緒大亂。那個念頭是她心底一種難以解
釋的感覺,告訴她應該回想那件醜惡的罪行。其中有樣東西——要是她記得是什麼東西
就好了——是可以讓她破解這悲慘謎案的線索,就這麼一次,可以讓她打敗角落裡這個
自負又尖酸的稻草人。”
他透過一副碩大的骨邊眼鏡望著她,而她可以看到他骨嶙嶙的手指,關節在桌面上
不停打結、打結、打結,直到她懷疑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另外十隻手指可以解開他在這
條累壞了的細繩上打好了的結。
突然,好似無中生有,寶莉想起來了——整件事情都呈現在她眼前,像閃電一般短
而清晰:歐文太太躺在洞開的窗戶邊死了,其中一扇的上下曳繩是斷的,非常科學地用
一根細繩綁起撐住。她記起來了,那時大家對於這條暫時充當曳繩的繩子曾經有過的議
論。
寶莉記起來,報紙上附有相片,照出這條結打得極好的細繩。那條細繩設計得精密
之極,讓窗架的重量把結壓得更緊,使得窗戶一直大開。她記起來,大家對這條重要的
細繩揣測紛紛,其中主要結論是:兇手是個水手,因為牢牢系住窗架的結是如此精細,
如此複雜,又如此之多。
而寶莉知道得更清楚。在她心底,她看到這些手指因為激動而加倍地緊張,最初機
械似地,甚至無意識地抓起一團線托窗戶固定住,然後出於最強烈而不由自主的習慣,
她看到那些骨瘦又靈巧的手指在那條細繩上打結、打結,一個接一個,比她曾親眼見過
的那些結更精巧,更複雜。
“如果我是你,”她說,不敢看他坐的那個角落。“我會戒掉一直在細繩上打結的
習慣。”
他沒有回答。等到寶莉終於鼓起勇氣抬頭看,角落裡已經空了,桌面上放著幾枚銅
板,穿過桌面她可以看到他格子西裝的衣角,他奇特的帽子,他瘦弱而皺巴巴的身影,
很快消失在街尾。
不久之後,《觀察家晚報》的寶莉·波頓小姐終於嫁給了《倫敦郵報》的李察·佛
畢學先生。從那天起,她沒有再見過角落裡的老人。
風雪,還有下得又濃又密的雪花——這兩個共犯安靜得很,像死人一樣安靜。”
“接下來,神智清清楚楚的兇手在房子裡忙來忙去,做一些確定一段時間內不會讓
人察覺歐文太太不見了的事。他打掃清潔,幾小時以後,他甚至套上他姑姑的裙子和大
背心,把頭包在圍巾里,大膽地讓已經起床的鄰居看到他,讓他們以為那是歐文太太。
然後,他回到她的房間,恢復他平常的模樣,靜悄悄地離開屋子。”
“他可能被人看到。”寶莉提醒他。
“他的確被兩三個人看到,可是一個人在那個時候離開學院很正常,沒有人會多想
什麼。天氣很冷,大雪一直下,他下半邊的臉圍了條圍巾,看到他的人也不能保證能再
認出他來。”
“從此再沒有人看到他或是聽到他的消息了嗎?”寶莉問。
“他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警察在找他,也許有一天會找到。果真如此,本世紀的
天才就又少了一個。”
3.結局
他停了下來,全然陷入沉思,寶莉也沉默了。有個隱隱約約、可是特定形式的記憶
揮之不去,有個念頭一直在腦里縈繞,攪得她心緒大亂。那個念頭是她心底一種難以解
釋的感覺,告訴她應該回想那件醜惡的罪行。其中有樣東西——要是她記得是什麼東西
就好了——是可以讓她破解這悲慘謎案的線索,就這麼一次,可以讓她打敗角落裡這個
自負又尖酸的稻草人。”
他透過一副碩大的骨邊眼鏡望著她,而她可以看到他骨嶙嶙的手指,關節在桌面上
不停打結、打結、打結,直到她懷疑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另外十隻手指可以解開他在這
條累壞了的細繩上打好了的結。
突然,好似無中生有,寶莉想起來了——整件事情都呈現在她眼前,像閃電一般短
而清晰:歐文太太躺在洞開的窗戶邊死了,其中一扇的上下曳繩是斷的,非常科學地用
一根細繩綁起撐住。她記起來了,那時大家對於這條暫時充當曳繩的繩子曾經有過的議
論。
寶莉記起來,報紙上附有相片,照出這條結打得極好的細繩。那條細繩設計得精密
之極,讓窗架的重量把結壓得更緊,使得窗戶一直大開。她記起來,大家對這條重要的
細繩揣測紛紛,其中主要結論是:兇手是個水手,因為牢牢系住窗架的結是如此精細,
如此複雜,又如此之多。
而寶莉知道得更清楚。在她心底,她看到這些手指因為激動而加倍地緊張,最初機
械似地,甚至無意識地抓起一團線托窗戶固定住,然後出於最強烈而不由自主的習慣,
她看到那些骨瘦又靈巧的手指在那條細繩上打結、打結,一個接一個,比她曾親眼見過
的那些結更精巧,更複雜。
“如果我是你,”她說,不敢看他坐的那個角落。“我會戒掉一直在細繩上打結的
習慣。”
他沒有回答。等到寶莉終於鼓起勇氣抬頭看,角落裡已經空了,桌面上放著幾枚銅
板,穿過桌面她可以看到他格子西裝的衣角,他奇特的帽子,他瘦弱而皺巴巴的身影,
很快消失在街尾。
不久之後,《觀察家晚報》的寶莉·波頓小姐終於嫁給了《倫敦郵報》的李察·佛
畢學先生。從那天起,她沒有再見過角落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