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福順又道,“神仙回答說:是因為沒有使用賢才,不肖的人沒有除掉。’
皇上又問:‘誰是賢,誰是不肖呢?’
神仙說:‘賢能的人如徐階、楊博,不肖的人如嚴氏父子。’
皇帝嘆口氣道:‘朕也知道嚴氏父子很貪婪,那麼天帝怎麼不處死他們呢?’
神仙回答說:‘我如果處死了他們,就會加深重用他們的人的罪責,所以才留給你自己處置的呀。’”
那太監福順說:“皇帝聽了,沉吟了好一會,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是啊,這是什麼意思呢?雨停後,鄒應龍回到家裡,不思茶飯,整夜想著這件事。妻子奇怪地說:“看你淋了雨是不是中邪了?去看看醫生吧。”但他動也不動,只是默默地想著自己的心事。如果皇帝真的動了心,要除掉嚴氏父子,搶先上疏,彈劾嚴嵩,自然可以榮立奇功啊。但是如果並不像太監所說的那樣,皇帝仍然寵著他呢?想想從前的沈煉、楊繼盛,還有前幾年的吳時中等人,被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要扳倒嚴嵩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呀!鄒應龍就這樣想著想著入睡了。
------------
章五十七 扶乩辨奸 私訪嚴宅(3)
------------
不知不覺的,鄒應龍夢見自己帶著隨從,扛著弓箭出去打獵。他們在荒山野地追來跑去,突然看見前面有一座高山,形似虎豹,他站在那裡不動,對準那座高山猛放一箭。他走進細細一看,卻不知道箭頭飛到哪兒去了。他繼續往東走,不一會,前面又出現一座山,不過比剛才那座要小得多。那座小山腳下的東邊有一幢樓,下面全是水田,田裡堆著一堆米,米上蓋著稻草。他覺得奇怪,對著那座小山又發一箭。神啦,這一箭穿樓而過,直射山尖。箭到樓倒山崩,轟隆隆作響,把他驚嚇得一身冷汗。
鄒應龍醒來,想想這個奇怪的夢,心裡嘣嘣跳個不停。他是在雨天聽了太監的話,才一門心思地想著彈劾嚴嵩的,哪曉得夜裡會做出這樣一個夢。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想,高山,高山,合起來不就是“嵩”字嗎?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使他興奮不已,感到夢中的情景都可迎刃而解。不是嗎?東邊的樓就是“東樓”,這可是嚴世蕃的字呀。田上面有米,米的上面再加蓋稻草,合起來不就是“蕃”字嗎?明白了,這個夢分明是告訴自己要對準嚴世蕃發力,連帶著才能扳倒嚴嵩啊!他不再猶豫。第二天,他專門找到徐階,將自己的打算向他通報。徐階認為時機成熟,點頭支持他上疏皇帝,彈劾嚴氏父子。
鄒應龍回到家裡,閉門謝客,抓緊時間寫成《貪橫蔭臣欺君蠹國疏》,集中控告嚴世蕃橫行霸道、貪污誤國的滔天罪行。
疏文稱“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親權勢,專橫擅權,貪得無厭,賣官鬻爵,廣致賄賂……”為了增強皇帝的信心,鄒應龍特別在疏文的結尾贅上一句道:“如臣有一言不實,請即斬臣首以謝嚴氏父子!”
嘉靖皇帝雖然有心對嚴嵩動手,但看了鄒應龍的奏疏,心裡仍然矛盾重重。自己與嚴嵩從認識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君臣關係也有二十多年呀,這期間發生過多少事,都有嚴嵩的影子哩。這種感情割不斷,理還亂,哪能僅聽一個御史的話,就把首輔嚴嵩輕易地拿下來呢?
為了慎重,嘉靖皇帝決定自己微服出宮,親臨嚴嵩的私宅看個究竟。哪知,皇帝還沒有出行,宮內太監已經將消息飛快地傳到嚴嵩的耳朵里。嚴嵩這些天一直為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勢而擔心,這消息像噩耗一般令他坐臥不安。他連夜找來工匠把廳堂上的雕龍畫鳳鑿掉,讓人爬上屋頂將黃瓦塗黑,朱漆大門重新油上黑漆。屋裡的擺設也來了個大搬家,金銀財寶、字畫古玩一律藏於密室,外面只擺上一些日常家用的桌椅屏風。
嘉靖皇帝悄悄入到嚴宅,看到的是一色的黑牆黑瓦黑門,並無什麼朱門黃瓦、雕龍畫棟啊。心下便對鄒應龍的奏疏有些不以為然,甚至以為他是有意誣陷嚴嵩,因此又改變了對嚴嵩的看法,公開到嚴家去做客,君臣之間又恢復了以前的親密無間,晚上回宮還是嚴嵩親自為他提燈籠送行哩。
鄒應龍看到這般情景,嚇得六神無主,不敢出門,忙找徐階去討主意。徐階說道:“要是皇上懷疑你,不早就把你關起來了嗎?依我看,這事不能急,你要像平常一樣,要沉著,別聲張,更不要害怕。”
鄒應龍能不害怕嗎?想想十幾年前的錦衣衛經歷沈煉、九年前的兵部車駕司員外郎楊繼盛的下場,真是不寒而慄呀!皇帝究竟安的什麼心呢?
那一陣子,嘉靖皇帝心裡對朝廷的奏疏增多頗不高興,當時嚴嵩正好請假在家休養,嘉靖皇帝便想:哎,何不到他家去散散心呢?這一天,皇帝沒對任何人講,換上便裝,帶上兩個小侍從,悄悄摸到嚴府。哪知,到了相府門前,卻被門侍攔住。皇帝邊走邊說自己與嚴首輔是舊交,千萬別驚動你家老爺。這樣走進了府第,那門侍一看,想趕過來攔阻,早已被皇帝甩得遠遠的。他一直走到二堂還沒看見人,整個府內靜悄悄的。不知怎麼皇帝走到了嚴嵩的書齋里,裡面儘是古書,並無主人閱讀,連個書童也沒有。他正要令隨身的小侍從到裡面找人的,卻看見書齋後面有一扇小門半掩著。皇帝感到好奇,過去悄悄地拉開門一看,又是一重天地。這裡也是一座四合小院,中間有一方天井,下面是一個小亭,像其他的亭台軒榭一樣,各個建築小巧不失大方,華麗不失雅致。走進去細細看之,那小院落竟是朱牆黃瓦,雕樑畫棟,儼然皇宮一般。難道這就是鄒應龍所說的宮殿黃瓦嗎?既然來了,何不進去看看?嘉靖皇帝令兩個小侍從跟在後面,不動聲色地向前走去。
皇上又問:‘誰是賢,誰是不肖呢?’
神仙說:‘賢能的人如徐階、楊博,不肖的人如嚴氏父子。’
皇帝嘆口氣道:‘朕也知道嚴氏父子很貪婪,那麼天帝怎麼不處死他們呢?’
神仙回答說:‘我如果處死了他們,就會加深重用他們的人的罪責,所以才留給你自己處置的呀。’”
那太監福順說:“皇帝聽了,沉吟了好一會,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是啊,這是什麼意思呢?雨停後,鄒應龍回到家裡,不思茶飯,整夜想著這件事。妻子奇怪地說:“看你淋了雨是不是中邪了?去看看醫生吧。”但他動也不動,只是默默地想著自己的心事。如果皇帝真的動了心,要除掉嚴氏父子,搶先上疏,彈劾嚴嵩,自然可以榮立奇功啊。但是如果並不像太監所說的那樣,皇帝仍然寵著他呢?想想從前的沈煉、楊繼盛,還有前幾年的吳時中等人,被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要扳倒嚴嵩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呀!鄒應龍就這樣想著想著入睡了。
------------
章五十七 扶乩辨奸 私訪嚴宅(3)
------------
不知不覺的,鄒應龍夢見自己帶著隨從,扛著弓箭出去打獵。他們在荒山野地追來跑去,突然看見前面有一座高山,形似虎豹,他站在那裡不動,對準那座高山猛放一箭。他走進細細一看,卻不知道箭頭飛到哪兒去了。他繼續往東走,不一會,前面又出現一座山,不過比剛才那座要小得多。那座小山腳下的東邊有一幢樓,下面全是水田,田裡堆著一堆米,米上蓋著稻草。他覺得奇怪,對著那座小山又發一箭。神啦,這一箭穿樓而過,直射山尖。箭到樓倒山崩,轟隆隆作響,把他驚嚇得一身冷汗。
鄒應龍醒來,想想這個奇怪的夢,心裡嘣嘣跳個不停。他是在雨天聽了太監的話,才一門心思地想著彈劾嚴嵩的,哪曉得夜裡會做出這樣一個夢。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想,高山,高山,合起來不就是“嵩”字嗎?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使他興奮不已,感到夢中的情景都可迎刃而解。不是嗎?東邊的樓就是“東樓”,這可是嚴世蕃的字呀。田上面有米,米的上面再加蓋稻草,合起來不就是“蕃”字嗎?明白了,這個夢分明是告訴自己要對準嚴世蕃發力,連帶著才能扳倒嚴嵩啊!他不再猶豫。第二天,他專門找到徐階,將自己的打算向他通報。徐階認為時機成熟,點頭支持他上疏皇帝,彈劾嚴氏父子。
鄒應龍回到家裡,閉門謝客,抓緊時間寫成《貪橫蔭臣欺君蠹國疏》,集中控告嚴世蕃橫行霸道、貪污誤國的滔天罪行。
疏文稱“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親權勢,專橫擅權,貪得無厭,賣官鬻爵,廣致賄賂……”為了增強皇帝的信心,鄒應龍特別在疏文的結尾贅上一句道:“如臣有一言不實,請即斬臣首以謝嚴氏父子!”
嘉靖皇帝雖然有心對嚴嵩動手,但看了鄒應龍的奏疏,心裡仍然矛盾重重。自己與嚴嵩從認識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君臣關係也有二十多年呀,這期間發生過多少事,都有嚴嵩的影子哩。這種感情割不斷,理還亂,哪能僅聽一個御史的話,就把首輔嚴嵩輕易地拿下來呢?
為了慎重,嘉靖皇帝決定自己微服出宮,親臨嚴嵩的私宅看個究竟。哪知,皇帝還沒有出行,宮內太監已經將消息飛快地傳到嚴嵩的耳朵里。嚴嵩這些天一直為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勢而擔心,這消息像噩耗一般令他坐臥不安。他連夜找來工匠把廳堂上的雕龍畫鳳鑿掉,讓人爬上屋頂將黃瓦塗黑,朱漆大門重新油上黑漆。屋裡的擺設也來了個大搬家,金銀財寶、字畫古玩一律藏於密室,外面只擺上一些日常家用的桌椅屏風。
嘉靖皇帝悄悄入到嚴宅,看到的是一色的黑牆黑瓦黑門,並無什麼朱門黃瓦、雕龍畫棟啊。心下便對鄒應龍的奏疏有些不以為然,甚至以為他是有意誣陷嚴嵩,因此又改變了對嚴嵩的看法,公開到嚴家去做客,君臣之間又恢復了以前的親密無間,晚上回宮還是嚴嵩親自為他提燈籠送行哩。
鄒應龍看到這般情景,嚇得六神無主,不敢出門,忙找徐階去討主意。徐階說道:“要是皇上懷疑你,不早就把你關起來了嗎?依我看,這事不能急,你要像平常一樣,要沉著,別聲張,更不要害怕。”
鄒應龍能不害怕嗎?想想十幾年前的錦衣衛經歷沈煉、九年前的兵部車駕司員外郎楊繼盛的下場,真是不寒而慄呀!皇帝究竟安的什麼心呢?
那一陣子,嘉靖皇帝心裡對朝廷的奏疏增多頗不高興,當時嚴嵩正好請假在家休養,嘉靖皇帝便想:哎,何不到他家去散散心呢?這一天,皇帝沒對任何人講,換上便裝,帶上兩個小侍從,悄悄摸到嚴府。哪知,到了相府門前,卻被門侍攔住。皇帝邊走邊說自己與嚴首輔是舊交,千萬別驚動你家老爺。這樣走進了府第,那門侍一看,想趕過來攔阻,早已被皇帝甩得遠遠的。他一直走到二堂還沒看見人,整個府內靜悄悄的。不知怎麼皇帝走到了嚴嵩的書齋里,裡面儘是古書,並無主人閱讀,連個書童也沒有。他正要令隨身的小侍從到裡面找人的,卻看見書齋後面有一扇小門半掩著。皇帝感到好奇,過去悄悄地拉開門一看,又是一重天地。這裡也是一座四合小院,中間有一方天井,下面是一個小亭,像其他的亭台軒榭一樣,各個建築小巧不失大方,華麗不失雅致。走進去細細看之,那小院落竟是朱牆黃瓦,雕樑畫棟,儼然皇宮一般。難道這就是鄒應龍所說的宮殿黃瓦嗎?既然來了,何不進去看看?嘉靖皇帝令兩個小侍從跟在後面,不動聲色地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