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切對於一個老人來講,是必須要考慮的。老人都害怕死,並不是害怕死亡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而是怕死後不該發生的事。

  他決定,再次立允礽為太子。雖然,這個廢太子還在發瘋,但一個瘋人平息眼下的事情是最好不過的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目前保存著這份詔書,詔書中用滿文和漢文合璧寫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再立再廢(1)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廢太子允礽復立。短短的五個月,允礽從失去太子之位到再得到太子之位,一點也沒有欣喜之情。太子之位對於他來講,幾乎等於可有可無了。如果他不瘋,他的真心想法就是想當皇帝。康熙再立他,他或許也應該知道為什麼,第一,是為了穩定內部各皇子之間的傾軋紛爭,在立他的同時,康熙將諸子大都封王。第二,康熙之所以再立他,是因為康熙的確很疼愛他,又因為發生了喇嘛事件,康熙認為他是被冤枉的。他的所作所為的確受到了妖術所致。

  無論我們是否相信康熙相信妖術這一說,但就其當時的情形來講,復立允礽的確是平息一切矛盾的最好辦法。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允礽都有被立的資格。第一,他是廢太子,而當時康熙所找到廢黜的原因在現在看來是錯誤的,是有人搞鬼,所以,這就是一件冤案,現在復立他不過是給他平反而已;第二,皇八子的勢力正在逐漸擴大,必須要找出一個與他抗衡,或者說吸引這股勢力轉向的力量。這力量必須是允礽,其他人沒有條件也沒有資本。

  這樣看來,康熙之所以再立允礽,一半原因是出於感情因素,另一半是出於把皇八子壓到自己身上的重量分出一半給允礽。可康熙老頭似乎忘了一件事,允礽的瘋病的確是受到其他皇子的壓力所致,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總不死,而讓允礽感覺前途渺茫。他欲復立允礽時問他,當初你做了什麼還記得嗎?允礽回答,朦朧,朦朧,什麼都不記得了。康熙便對大臣們說,太子的確是被壞人給搞成這樣的,現在重新立他為太子,希望他的病馬上能好起來。假設,允礽的瘋病沒有好,那麼,立這樣一個瘋太子又有什麼意義?假設,他的病好了,允礽會忘記自己已經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卻還得不到皇位的事實嗎?他會忘記自己最親近的大臣索額圖被父親處死的事情嗎?

  史料證明,允礽的瘋病好了。所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左右,康熙發現諸大臣為太子結黨會飲,其步軍統領托合齊,尚書耿額、齊世武都在其中。康熙惱火非常,他認為這是太子又想成立太子黨。步軍統領托合齊本是太子乳母的丈夫凌普的朋友,曾任內務府總管,凌普的貪橫弄權為康熙所深知。步軍統領其實就是九門提督,等於後來的京區衛戍司令兼警察署長,如果成為太子的死黨,康熙的安全就很容易受到威脅。當初索額圖擔任的領侍衛內大臣,也是正一品,也是握大權的要職。清制,武職之正一品官與文職之大學士相當者,即為領侍衛內大臣,掌統領侍衛親軍。現在去了索額圖,來了托合齊,康熙當然放心不下。不久,他便以對付索額圖的辦法將托合齊、齊世武處死。處死理由為:兩人

  貪污受賄太子二千兩白銀。並發了一道上諭說:“諸事皆因允礽。允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語貨財囑此輩貪得諂媚之人,潛通消息,尤無恥之甚。”

  允礽在這件事以後,病又復發。但這次病症主要表現在言語上,“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他向著蒼天大喊,質問蒼天,並且也間接地質問父親。

  他在太子之位並沒有四十年,他似乎在四捨五入。也許四十年不過是一個虛數,他那聲長嘆還可以這樣來敘述:古今天下,豈有一輩子太子乎?

  他被復立太子後,企圖重新結納親信,擴張勢力的欲望本就很正常。這時的他已經三十五歲,而其他幾個皇子的勢力正在慢慢地擴大,這樣的形勢放在任何人面前都會有所擔心的。萬一出變故該怎麼辦?萬一,自己再被廢了該怎麼辦?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可預知,也不可能讓他放心。就在他時時擔心的時候,又有謠言說“東宮雖復,將來恐也難定”。這話對他來講猶如驚弓之鳥。這個時候,他太著急了,慌中難免會出錯,可這怪不得他。因為此時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他嗅到了那種腥風的味道,他只是想儘快即位做皇帝而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康熙將允礽黜廢,禁錮咸安宮。從此,允礽消失了,徹底地消失在皇帝寶座前。只是因為他那句仰天長嘆的話,只是因為康熙覺得這個太子仍舊如從前一樣結黨營私。也是從這以後,康熙徹底放棄了再立太子的打算,後來,他雖然命大學士、九卿等裁定太子儀仗,但到死也沒有使用,或許是沒來得及使用。

  允礽太子的第二春只不過三年零七個月,在這三年零七個月里,皇八子黨並沒有閒著。有關太子允礽的壞事一件都跑不了,他們都將這些事情上報給康熙,沒有的事,他們就捕風捉影。康熙將允礽廢黜後,他們安靜了一段時間,可過不久,這些人又跳了出來。

  有一天,康熙忽然發現,允礽已經沒有力量再與皇八子黨抗衡了。他的結黨活動完全是小兒科,難成大事了。這樣一個太子,即使有一天把位置傳給他,他能保得住嗎?康熙嘆息,這個可愛的老頭也不想想,是誰把太子的勢力折騰成現在讓他嘆息的田地的。一方面,他想要允礽長得更加茁壯,另一方面卻總挖允礽的牆角。矛盾,後人可以看到他矛盾的心態,而他自己卻覺察不出來。也正是因為允礽的力量被嚴重削弱而允礽卻想要增加力量,所以,太子之位的爭鬥更加白熱化。最後,康熙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廢黜允礽。後來史學家認為,允礽的再廢,防止了政變的發生。如果不廢,允礽父子之間、兄弟之間的糾紛必將愈演愈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