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宰相敬翔對郢王朱友珪也很了解,其狡猾程度不下於朱溫。朱溫當初從唐昭宗那裡搶來帝位,難保他這個兒子在他死後不會這樣做。君臣二人嘆息了一回,朱溫毅然道:讓他遠離洛陽,去萊州做刺史。敬翔以為這個主意不錯。

  但君臣二人都錯了,當王氏因心花怒放而將朱溫的遺囑散播出去時,朱友珪早就有了另一番打算。他當時很想不明白,父親是不是病糊塗了,朱友文只是義子,有著眼前他這個親生兒子不給,卻把帝位傳給外人?況且,自己到萊州做刺史,說不上哪一天就會被反覆無常的父親殺了。即使父親不殺,但不敢保證將來的朱友文也不殺他。

  就在912年七月十八日夜晚,患病多年的梁太祖朱溫病情突然加重時,朱友珪帶著早已經聯絡好的左龍虎軍統軍韓勍和僕人馮廷諤以及諸多士兵闖進了寢宮。朱溫驚起,喝問:“反者是誰?”

  朱友珪接口:“你猜!”

  父親大罵:“果然是你。你這個畜生,殺父之罪,天地不容!”

  兒子再接口道:“老賊本就該碎屍萬段!”

  朱溫的病忽然就被嚇沒了,跳起來要逃。朱友珪的僕人馮廷諤大喝一聲,掄刀來殺他。朱溫繞著柱子跑了三圈,最終因年老體衰,腳步一慢,被馮廷諤追上,在他胸前捅了個窟窿,抽出刀時,把腸子也帶了出來。朱友珪命人將父親的屍體用氈子包起,就埋在了寢宮地下。

  接著,他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拿著偽詔,馳往東都汴梁,令東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均王朱友貞,速誅友文。朱友貞不知是假,即誘入友文,將其殺掉。友文妻王氏,還沒有奉朱溫之命去汴梁,就被朱友珪派人殺了。一面又對外宣布偽詔道:朕艱難創業,逾三十年,托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協力,期於小康。豈意友文陰蓄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間,甲士突入大內,賴郢王友珪忠孝,領兵剿戮,保全朕躬。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倫,宜令權主軍國重事,再聽後命。

  這份偽詔大概意思是說,我經營天下三十多年了,登基稱帝有六年,大家過得都還不錯。可朱友文這個畜生居然想謀反,昨天晚上,有一刺客進入我房要刺殺我。幸好郢王友珪及時趕到殺了刺客,又誅了朱友文,保全了我性命。但是我因為受到驚嚇,病更加重了。連朝政都難理,現在我就把軍國重事託付給郢王友珪,他就代表我。

  朱友文,這個一無所知的人就這樣間接地被兄弟朱友珪殺掉了。甚至在他死之前,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太子,而且在朱溫病入膏肓的情況下,他很快就會成為一國之主。可惜,這一切對死人來講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他的死和秦始皇太子扶蘇之死是驚人的相似,都是父親在最後一刻認可的接班人,都是自己的弟弟借著已死的父親的命令誅殺之。所不同之處在於,扶蘇是自殺,便給後人留下了幾許傷感;朱友文是被另一兄弟誘殺,所以只是讓人感到惋惜而已。

  對於朱友貞是如何誘殺朱友文太子的,史書毫無提及。這對朱友文的輕視可以想見。事實上,關於朱友文,《新舊五代史》中都是異常的簡略: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太祖養以為子。太祖領四鎮,以友文為度支鹽鐵製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賦聚斂以供軍實。太祖即位,以故所領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征賦,置建昌宮總之,以友文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東京。

  對於一朝的太子居然簡練到如此程度,可見,後人對這位太子並不持認可態度。即使持了這種態度,將這樣一位太子放到五代的君不君臣不臣的亂世里也是沒有一點可認真寫下來的必要的。

  他的死從表面上來看,是朱友珪大逆不道所致。但要追根溯源,殺他之人非朱友珪,而是他父親朱溫。朱溫以背叛黃巢起家,歷唐朝三帝:僖宗、昭宗和他所立的傀儡哀帝。在打天下時,他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才能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待稱帝後,他與宰相敬翔共同為治理後梁作出了諸多貢獻。但到了晚年,他卻忽然變了一個人,除了年輕時疑心病重和嗜殺之外,還好淫。

  這種淫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當然,誰也想像不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淫的對象是常人無法想像的。他把封建道德禮儀統統地視為腳底泥,他把淫的對象從大臣的妻子兒女上升到兒媳婦身上來。

  朱溫共有七個親生兒,長名友裕,次為友珪、友璋、友貞、友雍、友徽、友孜,友孜一作友敬。算上義子朱友文共稱八兒。友裕早死,追封郴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友文受封博王;最小的兒子友孜當時很小,故未得王爵。除了大兒子朱友裕早死,妻子未娶,小兒子友孜年紀尚小未成親外,其他六個人都有妻子,而這些妻子在丈夫常於外地征戰時都在朱溫床邊,朱溫美其名曰:侍寢。

  丈夫在外為其打江山,妻子為其解決生理需求,朱溫這個皇帝做得的確樂不可言。但弊端就此產生,妻子總為在外的丈夫打算,所以在大事小事上無論朱溫偏向於哪一個皇子,都會引來其他皇子的嫉妒。即使是朱溫很客觀地為某個皇子辦了一件事,在其他皇子那裡,也認為是因為該皇子的媳婦的緣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