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朝的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有個慣匪馬福田,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打跨了馬匪後,藉口防匪護陵,又聲稱“舉行軍事演習”,把東陵三十里內戒嚴,這個大土匪軍長便指揮部下挖墳盜墓,干出了一樁震驚全國的醜惡事件。

  不久,馬蘭峪的滿族人民發現慈禧、乾隆墳墓被人挖掘,即報地方當局查辦,這樣,孫殿英盜挖東陵的消息很快傳到全國,各地報紙紛紛揭載,要求嚴辦孫殿英。孫殿英拿出寶物中的一部分送給宋美齡、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因而得到保護,可以逍遙法外。雖然國民政府命津衛戍司令閻錫山組織軍法會審,以商震為審判長主持其事,但也不過逢場作戲,最後不了了之。數年之內,孫殿英或送或賣,使這批價值連城的國寶失散殆盡。

  孫殿英盜墓之後,率部移駐延關、南口一帶。不久,全世界軍隊縮編,各軍縮編為旅,孫殿英任四十二旅旅長。1929年初,孫殿英又率部開往膠東,蔣介石命其開赴皖北,他拒絕執行,反而與張宗昌、褚玉璞勾結在一起。蔣介石為拉攏孫殿英,並未責怪於他,還把孫部擴編為新編第十師,將防地改為河南商丘,這樣,孫殿英又率部移駐河南。

  1930年春,在中原大戰醞釀期間,孫殿英看到馮、閻勢力較大,便有意依附於馮、閻。馮、閻也希望將孫殿英爭取過來,於是,委任他為第四方面軍第五路總指揮兼安徽省主席,這樣,孫殿英叛蔣而改投馮、閻,令所部開赴豫東、皖北布防,自率一部進駐亳州。在此期間,孫殿英常與馮、閻部重要將領鹿鍾麟、宋哲元、孫良誠、徐永昌、徐源泉、石友三等大賭麻將,還故意輸錢討好。不原大戰開始後,蔣介石派出大軍八九萬人向孫部防區進攻,4月,亳州城被圍,孫殿英一邊抵抗,一邊向馮、閻求援,馮玉祥派孫連仲率五個師馳援亳州,至7月,亳州才被解圍,歷時九十餘日。亳州解圍後,孫殿英率部退至朱仙鎮。不久,所部被蔣軍擊潰,狼狽逃往黃河。中原大戰結束時,孫殿英看到馮、閻敗局已定,為求出路,派人赴瀋陽見張學良,表示輸誠。不久,張學良率部入關,馮、閻失敗,孫殿英率部退到山西,駐防晉城一帶,張學良將孫部改編為第四十師,孫殿英任師長。這樣,孫殿英又投到張學良麾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殿英升任第四十一軍軍長。1932年2月,日軍三萬餘人向熱河進攻,孫殿英奉張學良之命率第四十一軍由山西馳援熱河,向赤峰前進。當時,駐守熱河的東北軍湯玉麟部和萬福麟部與敵一觸即潰,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孫殿英部進抵赤峰,即展開阻擊戰,相持達七晝夜,後退往猴頭溝門,繼續與敵作戰十餘日,最終戰敗而後撤察哈爾。孫殿英熱河抗戰,可算得是他一生中唯一光彩的一頁。他的部隊雖在抗戰中受到很大損失,但他吞併了湯玉麟的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團以及其他義勇軍,依然保存著一定的實力。為了擴大影響,抬高自己的地位,他請出進步人士李錫九為高等顧問,韓麟符為政訓處處長,中共黨員宣俠父為秘書長,還吸收了不少中共黨、團員和左派青年到部隊。

  1933年5月,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孫殿軍防地與同盟軍的防地接壤,馮玉社派人與孫殿英接洽談,爭取他加入抗日同盟軍。蔣介石也派人以察哈爾省主席為餌唆使他攻打同盟軍。孫殿英左右為難,對雙方也不表態。蔣介石為了杜絕他和馮玉祥的聯合,發表他為青海屯墾督辦,令其部離開察哈爾,前往邊遠的青海,準備在中途將其部解決。1934年春,孫殿英率部向西北推進。當時,青海軍閥馬步青、馬步芳,寧夏軍閥馬鴻賓、馬鴻逵都不願孫殿英染指西北,他們聯合起來,發起了“四馬拒孫”之戰。孫殿英久攻寧夏城而不克,旅長楊干臣、於世銘等陣前倒戈,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閻錫山又出兵斷其歸路,蔣介石又趁機明令撤銷其本兼各職,孫殿英被迫東撤,於4月初返抵包頭,後前往太原晉祠暫時隱居,殘部被閻錫山收編。

  1936年2月,在冀察地區的宋哲元,邀請孫殿英到北平,發表他為察北保安司令,但不過是空銜而已。1937年七·七事變後,宋哲元又加委他為冀北民軍司令。孫殿英設司令部於房山縣城,大批收容由北平潰退下來的士兵、警察、土匪,很快即由一個“光杆司令”發展到三四千人馬。其後,孫殿英撤退到冀南山區,隊伍又發展到一萬多人。1938年夏,孫殿英在武漢經戴笠引薦見到蔣介石,蔣介石給了他一個暫編第五軍的番號,孫殿英感激得倒地便拜,稱蔣為“再生父母”。1939年,孫殿英由冀南撤至豫北林縣一帶,所部改為新編第五軍,以刑肇棠、康祥為副軍長,歸龐炳勛指揮。孫殿英盡力討好龐炳勛,親自為他熬製用海洛因和鴉片混合的煙膏,他利用龐炳勛的保護,避免與國民黨嫡系部隊直接衝突;利用刑肇棠和八路軍的關係,從八路軍處解決一些服裝、彈藥。同時,他又和日本人暗中來往,為日後投敵作準備。在他的新五軍軍部附近,他開設了三個招待所,分別招待國民黨將領、八路軍和日本人,可謂“狡兔三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