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1926年夏,廣州國民革命軍北伐,吳佩孚首先遭到沉重打擊,孫傳芳決定和奉系重新修好,共同對付北伐軍。11月,孫傳芳派楊文愷先後去見張宗昌和張作霖,取得了諒解。隨後,張作霖、張宗昌、孫傳芳齊集天津,由張宗昌、孫傳芳聯合提議,推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12月1日,張作霖宣誓就職,任命張宗昌、孫傳芳為副司令。同時,決定派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南下支援孫傳芳。
1927年初,張宗昌調集十餘萬軍隊南下援助孫傳芳,進駐南京、上海等地。在上海,直魯聯軍大舉屠殺工人、學生,鎮壓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但是,隨著北伐軍向華東的進逼,北洋軍將領陳儀、周鳳岐、陳調元、王善等先後歸附北伐軍。北伐軍占領了浙江及安徽的安慶、蕪湖等地,直取南京、上海。孫傳芳見大勢已去,遂將寧滬防務移交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自己率部逃往江北揚州。張宗昌的王翰鳴第十一軍在壽州遭到慘敗,張宗昌親征合肥,圍了三個月也未攻下。3月下旬,北伐軍先後占領南京、上海,後又渡江北進,直魯聯軍節節敗退,5月,北伐軍攻下了蚌埠、徐州,張宗昌率殘部退回濟南。
對張宗昌的敗退,張作霖十分惱怒,要追查責任。就在這時,張宗昌得到一個情報,說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和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暗中有聯繫,於是,決定殺畢庶澄。由於畢庶澄手握軍權,張宗昌不便明殺,更不願自己下手,便指使時任直隸軍務督辦的部將褚玉璞,於4月4日在濟南將畢庶澄誘捕殺害。張宗昌既借刀殺了人,又搪塞了南下戰敗的罪責,把失利原因推到畢庶澄通敵之上。
直系吳佩孚、孫傳芳兩支軍閥勢力在北伐軍的打擊之下,已被消滅瓦解,剩下奉系軍閥還想負隅頑抗。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就任安國軍大元帥,並宣布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宗昌被任為安國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團軍團長。張作霖趁寧、漢分裂之機,派張宗昌率軍開赴隴海線一帶對付馮玉祥軍隊,雙方在徐州交戰,張宗昌部損失慘重。張作霖急電嚴斥張宗昌“久戰無功”,張宗昌惱羞成怒,於10月上旬,與馮軍再激戰於河南蘭考一帶。張宗昌師長潘鴻鈞用計誘降了馮軍之旅長姜明玉率部倒戈,逮捕了馮軍第八方面軍副總指揮、軍長鄭金聲,押解濟南。張宗昌獲勝,大喜,下令槍殺鄭金聲,眾幕僚勸阻,但張宗昌執意要殺。而這一殺,也象孫傳斬殺施從濱一樣,使自己在數年之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1928年春,國民黨四大軍事集團聯合北伐,奉軍節節潰敗,張宗昌在山東的日子已很不好過,山東地方勢力多派聯合,逼張宗昌脫離張作霖,自成山東省保安總司令部。不久,又聽說南京政府委任陳調元為山東省主席。張宗昌受到內外逼迫,只得於4月底率直魯聯軍離開山東撤入直隸之德州、天津至冀東灤州。
6月初,張作霖知道京、津已不可保,決定退出關外。但6月4日,他乘火車離開北京後,於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張作霖死後,張宗昌悲痛萬分,手下尚有五萬人馬不知何去何從。他向張學良懇求出關,張學良深怕他出關後取而代之,不令不允許出關,反而派于學忠等部將其控制。北伐軍占領京、津後,9月,白崇禧率部到達冀東,包圍了張宗昌部。張宗昌感到大勢已去,化裝從一條小巷走出,找到一條小魚船,從灤州口逃往大連,再乘船東渡日本,殘部五萬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編。
張宗昌雖然流亡日本,但仍不甘心失敗,尋機卷土重回。1929年,他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糾合魯東餘部在煙臺登陸,結果遭到失敗,仍逃回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占東北,張學良率東北軍退入關內,出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1932年春,張學良擔心張宗昌充當汗奸,電邀他立即返回中國,暫居北京鐵獅子胡同。
張宗昌回國後,則想返回山東招集舊部,東山再起。然而,當時的山東省主席是國民黨冀豫魯“剿匪”總指揮、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哪裡能讓張宗昌卷土重回?8月,張學良召集華北駐軍諸將領到北平參加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經石友三的介紹,張宗昌認識了韓復榘。其後,又經石友三的撮合,張宗昌、韓復榘、于學忠、張學良結成盟兄弟。張宗昌比韓復榘年長几歲,遂以大哥自居,曾在席間向老弟說了這麼一段話:“俺的許多老部下現在都散駐在山東各處,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匯合成一支隊伍!”聽了這話,韓復榘表面不動聲色,只陪笑敷衍,然而,內心已動了殺機,他知道張宗昌會對自己在山東的統治構成威脅。
兩天後,韓復榘由濟南返回北平。又過了幾天,張宗昌便收到韓復榘派出人送來的許多禮物和一封親筆信,邀請張宗昌速到濟南,“共謀大事”。張宗昌看信後,覺得機會來臨,決定南下山東。然而,張宗昌的舊部金壽昌、徐曉樓、他的母親祝巫婆、下野軍閥吳佩孚、孫傳芳,還有張學良等,全都反對張宗昌回山東,認為韓復榘不懷好意。但張宗昌東山再起之心急切,並不理會眾人的勸阻,於8月底攜帶原參謀長金壽昌到達濟南。
張宗昌到濟南後,受到韓復榘的盛情款待,石友三也被邀來作陪。但是,幾天下來,也沒聽韓復榘提到“共謀大事”,張宗昌感到很失望。再說,張學良得知張宗昌南下山東,十分著急。9月2日,張學良借張宗昌姨太太之名給張宗昌發一電報,假稱祝巫婆病危,讓他馬上返回北平。3日上午,張宗昌接到電報,萬分焦急,即向韓復榘說明及辭行。韓復榘也顯得很焦急和同情,當即派人為張宗昌訂了下午5點37分的火車票。
1927年初,張宗昌調集十餘萬軍隊南下援助孫傳芳,進駐南京、上海等地。在上海,直魯聯軍大舉屠殺工人、學生,鎮壓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但是,隨著北伐軍向華東的進逼,北洋軍將領陳儀、周鳳岐、陳調元、王善等先後歸附北伐軍。北伐軍占領了浙江及安徽的安慶、蕪湖等地,直取南京、上海。孫傳芳見大勢已去,遂將寧滬防務移交張宗昌的直魯聯軍,自己率部逃往江北揚州。張宗昌的王翰鳴第十一軍在壽州遭到慘敗,張宗昌親征合肥,圍了三個月也未攻下。3月下旬,北伐軍先後占領南京、上海,後又渡江北進,直魯聯軍節節敗退,5月,北伐軍攻下了蚌埠、徐州,張宗昌率殘部退回濟南。
對張宗昌的敗退,張作霖十分惱怒,要追查責任。就在這時,張宗昌得到一個情報,說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和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暗中有聯繫,於是,決定殺畢庶澄。由於畢庶澄手握軍權,張宗昌不便明殺,更不願自己下手,便指使時任直隸軍務督辦的部將褚玉璞,於4月4日在濟南將畢庶澄誘捕殺害。張宗昌既借刀殺了人,又搪塞了南下戰敗的罪責,把失利原因推到畢庶澄通敵之上。
直系吳佩孚、孫傳芳兩支軍閥勢力在北伐軍的打擊之下,已被消滅瓦解,剩下奉系軍閥還想負隅頑抗。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就任安國軍大元帥,並宣布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宗昌被任為安國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團軍團長。張作霖趁寧、漢分裂之機,派張宗昌率軍開赴隴海線一帶對付馮玉祥軍隊,雙方在徐州交戰,張宗昌部損失慘重。張作霖急電嚴斥張宗昌“久戰無功”,張宗昌惱羞成怒,於10月上旬,與馮軍再激戰於河南蘭考一帶。張宗昌師長潘鴻鈞用計誘降了馮軍之旅長姜明玉率部倒戈,逮捕了馮軍第八方面軍副總指揮、軍長鄭金聲,押解濟南。張宗昌獲勝,大喜,下令槍殺鄭金聲,眾幕僚勸阻,但張宗昌執意要殺。而這一殺,也象孫傳斬殺施從濱一樣,使自己在數年之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1928年春,國民黨四大軍事集團聯合北伐,奉軍節節潰敗,張宗昌在山東的日子已很不好過,山東地方勢力多派聯合,逼張宗昌脫離張作霖,自成山東省保安總司令部。不久,又聽說南京政府委任陳調元為山東省主席。張宗昌受到內外逼迫,只得於4月底率直魯聯軍離開山東撤入直隸之德州、天津至冀東灤州。
6月初,張作霖知道京、津已不可保,決定退出關外。但6月4日,他乘火車離開北京後,於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張作霖死後,張宗昌悲痛萬分,手下尚有五萬人馬不知何去何從。他向張學良懇求出關,張學良深怕他出關後取而代之,不令不允許出關,反而派于學忠等部將其控制。北伐軍占領京、津後,9月,白崇禧率部到達冀東,包圍了張宗昌部。張宗昌感到大勢已去,化裝從一條小巷走出,找到一條小魚船,從灤州口逃往大連,再乘船東渡日本,殘部五萬人被白崇禧全部收編。
張宗昌雖然流亡日本,但仍不甘心失敗,尋機卷土重回。1929年,他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糾合魯東餘部在煙臺登陸,結果遭到失敗,仍逃回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占東北,張學良率東北軍退入關內,出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1932年春,張學良擔心張宗昌充當汗奸,電邀他立即返回中國,暫居北京鐵獅子胡同。
張宗昌回國後,則想返回山東招集舊部,東山再起。然而,當時的山東省主席是國民黨冀豫魯“剿匪”總指揮、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哪裡能讓張宗昌卷土重回?8月,張學良召集華北駐軍諸將領到北平參加軍事會議。在會議期間,經石友三的介紹,張宗昌認識了韓復榘。其後,又經石友三的撮合,張宗昌、韓復榘、于學忠、張學良結成盟兄弟。張宗昌比韓復榘年長几歲,遂以大哥自居,曾在席間向老弟說了這麼一段話:“俺的許多老部下現在都散駐在山東各處,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匯合成一支隊伍!”聽了這話,韓復榘表面不動聲色,只陪笑敷衍,然而,內心已動了殺機,他知道張宗昌會對自己在山東的統治構成威脅。
兩天後,韓復榘由濟南返回北平。又過了幾天,張宗昌便收到韓復榘派出人送來的許多禮物和一封親筆信,邀請張宗昌速到濟南,“共謀大事”。張宗昌看信後,覺得機會來臨,決定南下山東。然而,張宗昌的舊部金壽昌、徐曉樓、他的母親祝巫婆、下野軍閥吳佩孚、孫傳芳,還有張學良等,全都反對張宗昌回山東,認為韓復榘不懷好意。但張宗昌東山再起之心急切,並不理會眾人的勸阻,於8月底攜帶原參謀長金壽昌到達濟南。
張宗昌到濟南後,受到韓復榘的盛情款待,石友三也被邀來作陪。但是,幾天下來,也沒聽韓復榘提到“共謀大事”,張宗昌感到很失望。再說,張學良得知張宗昌南下山東,十分著急。9月2日,張學良借張宗昌姨太太之名給張宗昌發一電報,假稱祝巫婆病危,讓他馬上返回北平。3日上午,張宗昌接到電報,萬分焦急,即向韓復榘說明及辭行。韓復榘也顯得很焦急和同情,當即派人為張宗昌訂了下午5點37分的火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