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伊金斯和麥吉當然不知道,海菲等一系列公司轉向美國國內採購零配件,是迫於梅普的壓力。梅普已經警告他們了,如果他們繼續大量採用從中國進口的配件,政府將會進一步提高這些配件的稅率,而且還會通過其他手段對他們進行制裁。從伊麥工廠等美國本土企業進口配件,雖然目前看來價格還是高於加稅後的中國配件,但好歹規避了梅普的忌諱。

  這些天,為了尋找美國本土的配件供應商,菲澤爾和其他企業里的同行一樣,都費盡了心機。美國當然不是沒有製造各種標準件的大型企業,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分工體系豈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零配件價值數百億美元,這不是少數幾家大型企業就能夠消化掉的,菲澤爾他們必須找到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中小型企業,向他們發出訂單,請他們幫助完成一部分配件的製造,伊麥工廠這些天獲得的商機,並非偶然。

  「好事嗎?」伊金斯苦笑說,「麥吉,如果只是海菲公司一家向我們訂貨,這當然是好事。但這幾天,我們已經收到了40多份訂單,我們要生產完這些訂貨,起碼要五年時間。而且,據我估計,這還只是一個開頭,下一步我們會收到更多的訂單,我們用五十年都不可能完成這些訂單。」

  「或許,我們應當擴大生產規模了。」麥吉說道。

  伊金斯點點頭:「再等等看吧,如果未來幾天還有更多的訂單,我們就考慮擴大生產規模的問題。」

  未來幾天的情況,與伊金斯的猜測完全吻合,更多的訂單從各地飛來,而且許多訂單上都標著「急,在線等」這樣的提示。這些訂單上的零配件,製造工藝都不算複雜,以伊麥工廠的技術實力,是完全能夠拿下的,伊金斯和麥吉需要做的,只是擴大生產規模而已。兩個人都是實幹家,看到這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便立馬擼起袖子開始安排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樣的道理即使在美國也是適用的。伊麥工廠要擴大生產規模,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採購設備。伊金斯撥通了得州一家工具機供應商的電話,向對方提出採購五台德國埃馬克的臥式加工中心。

  「完全沒問題!」對方的回答非常爽快,「每台臥式加工中心17萬美元,如果一次性購買5台,我們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優惠,每台降到16萬,5台一共是80萬。」

  「16萬!」伊金斯惱了,「每台16萬,你們還說是優惠嗎?就在一年前,我從你們公司購買過同樣的一台加工中心,那時候的價格才12萬。」

  「的確如此,但是,伊金斯先生,你忘記了稅收的事情嗎?埃馬克的這款臥式加工中心,是他們在中國的製造基地製造的,所以屬於中國產品。按照政府新發布的對中國產品加稅的政策,每台加工中心要增加4萬美元的進口關稅。」對方解釋道。

  「好吧……」伊金斯悻悻然地應道。

  「那麼,伊金斯先生,你還需要這五台工具機嗎?」

  「我想我們是需要的,不過,請允許我和我的搭檔商量一下。」

  放下電話,伊金斯揉著額頭,對麥吉說:「麥吉,看來對中國產品加稅也並不全是好事,咱們要買的工具機,價格整整上升了三成。」

  「這還只是工具機呢。」麥吉說,「剛才你打電話的時候,我又統計了一下,除了工具機,我們還需要採購一批工藝裝備,比如說夾具、托盤、推零件的小推車,而這些東西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的,我估計它們的價格也已經漲了三成到五成了。」

  「Shit,這樣一來,我們從這些訂單里賺的利潤,就都被梅普拿走了!」伊金斯忍不住就曝了粗口。不做實踐的人是不知道的,一個工廠里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缺一樣都會帶來各種麻煩。說個簡單的例子,你要把產品用膠條封好寄給客戶,至少一個撕膠條用的切割器吧?淘寶價不到1美元的一個小玩藝,可它也是中國製造的呀!

  「還有一個問題,我現在也沒想好解決方案。」麥吉又說,「要完成手頭的訂單,我們至少要把生產規模擴大五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新招聘200名工人。但是,我想了一下,整個巴爾鎮,恐怕也湊不出200名工人。」

  「只能是從其他地方招聘了。」伊金斯說。

  麥吉搖搖頭說:「我估計從其他地方招聘也不容易。」

  「周圍一些鎮子裡,失業者還是不少的,湊出200人應當不難吧?」伊金斯說。

  麥吉說:「找到200名失業者並不難,但不是所有的失業者都能夠幹活的。我們需要的是熟練工人,在整個巴爾鎮,你能找到幾個失業的熟練工人?」

  「這……」伊金斯有些傻眼了,他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左鄰右舍,意外地發現麥吉的話居然是對的。他所知道的那些失業者中,瓊斯是個二流子,成天遊手好閒,招他進廠恐怕就是招了個大爺來侍候著;路易莎倒是又聰明又賢惠,可工廠需要的是有把子力氣的男工,路易莎當個酒吧服務員端端盤子還行,哪能幹得了工廠的活;還有老托尼,他可是正經八百在工廠里幹過活的,但那似乎是20年前的事情,現在他的技術還能揀得起來嗎?

  熟練工人是需要經過培訓和實踐鍛鍊才能培養出來的,美國去工業化的時間已經很長了,3億多人裡面,從事製造業的人口只剩下了1300萬。大批年輕人從來沒有進過工廠,要讓這些人摘掉耳釘站到生產線上去,實在是一個很有挑戰的任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