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對金屬製品徵稅,為什麼會提高你們的成本呢?」梅普詫異地問道。

  雷金嘆了口氣,說:「是這樣的,我們製造的自卸車和其他工程機械,需要使用來自於中國的標準件,包括齒輪、軸承、連接件等等,這些都屬於金屬製品。這些標準件的成本在我們的設備造價中占了20%以上,如果增加50%的稅收,意味著我們的設備成本將會上升10%。」

  「你是說,你們的設備里至少有20%的成本是用於從中國購買標準件的?」梅普問。

  雷金說:「事實上,除了標準件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從中國定製的配件,所占的成本也非常可觀。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把這些標準件和定製配件從加稅清單中剔除掉,這樣就能夠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不不不,我要做的恰恰相反,我要提高它們的稅率,比如說,把稅率加到100%,甚至200%。」梅普說。

  「為什麼?」雷金愣了,這哥們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前面還一副全心全意為企業著想的樣子,現在居然會這樣說話。

  梅普說:「很簡單,我希望你們放棄從中國進口標準件,也不要再讓你們的中國合作夥伴去製造什麼配件。你們應當讓美國的企業來為你們提供配套,這樣才能夠振興美國的製造業。」

  「但美國並沒有這樣的工廠,和我們類似的企業都是從中國進口這些標準件的。」雷金爭辯道。

  梅普說:「這就對了,我要改變的就是這樣的不合理現象。雷金先生,請你轉告你的同行,我會暫時把金屬製品的稅率保持在50%的水平上,但我很快就會把它們提高到100%。如果提高稅率之後仍然不能阻止美國的企業從中國進口配件,那麼我會把稅率提高到200%,甚至更多。你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美國尋找供應商。我想,德州的那些小企業主會感謝我的這個政策,而當你們與他們合作之後,也會知道我的這個政策是多麼偉大,因為你們從此不再需要跑到太平洋的對面去買配件了。」

  「總統先生,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雷金先生,很對不起,你的會見時間已經到了。」

  「……」

  雷金被秘書推出去了,梅普轉頭對坐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聲的商務部長菲澤爾說道:「這些可惡的商人,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美國的利益,只是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已。他們希望我替他們打敗中國競爭者,卻不願意扶持美國的配件供應商。我不會縱容他們這種做法的,商務部要啟動對中國金屬製品的反傾銷調查,必要的時候,可以禁止企業從中國購買這些該死的標準件。」

  「這恐怕會影響到美國企業的正常生產。」菲澤爾提醒道。

  「他們自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

  「好吧,我會去辦的。」

  菲澤爾面無表情地說。他很清楚雷金說的事情是怎麼回事,也知道梅普的想法根本就是不靠譜的。但他已經懶得去和梅普爭論了,還是等著事實來教育這位剛愎自用的大統領吧。

  第九百零九章 訂單的煩惱

  伊金斯-麥吉機械廠是一家擁有40名工人的小機械廠,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巴爾小鎮上。工廠的主要業務是給美國各地的一些大企業生產小批量的零配件,每年有大約三四百萬美元的業務額,足夠讓合伙人伊金斯和麥吉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了。

  伊麥工廠的業務是通過網絡來獲得的,老客戶們會把自己所需要的零配件圖紙通過電子郵件發過來,工廠根據圖紙進行生產,再把生產出來的零配件空運給這些客戶。客戶們需要的零配件,往往都是一些非標準配件,需要的數量較少,時間要求也比較高,所以才會請伊麥工廠生產。如果是大批量的標準配件,這些客戶往往會選擇到中國去尋找供應商,因為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遠遠低於美國企業,每個配件上節省一美元,幾萬、幾十萬個配件所節省下來的費用,是非常可觀了。

  然而,這幾天,伊麥工廠的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訂單從全美各地如雪片般地飛來,而且許多訂單都是大批量的訂貨。接到第一個訂單的時候,伊金斯和麥吉在驚訝之餘便是充滿了喜悅,因為這樣一個大訂單夠工廠生產好幾周了,開工廠的人,哪有不喜歡訂單的。可隨著後續的訂單一個接一個地發來,二人的驚喜就變成了惶恐。

  「這是怎麼回事,不會是愚人節的惡作劇吧?」伊金斯向自己的老搭檔麥吉問道。

  「不是,海菲公司的菲澤爾先生也是我們的老客戶了,他一口氣向我們提出要訂購45種標準件,這絕對不是惡作劇。」麥吉說道。

  「可是,我聽說他們此前都是從中國進口這些標準件的,中國人的標準件生產批量大,價格比我們便宜得多,海菲公司為什麼要向我們訂購呢?」

  「這或許是和總統推出的加稅政策有關吧。你沒有關注過新聞嗎?總統下令對從中國進口的金屬製品加收50%的關稅,而標準件正好就是金屬製品。」

  「我當然關注過這條新聞,而且我還認為這個政策是對我們的重大利好。不過,我計算過,就算是增加50%的關稅,從中國採購標準件還是比找我們採購要更便宜,你是知道的,中國的人工成本比我們低得多,我們這裡的工人,要價實在是太高了。」

  「這我就不清楚了。」麥吉搔著沒剩多少頭髮的頭皮,說道:「不管怎麼說,他們把訂單從中國人那裡轉到我們這裡,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