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會安是個民營經濟非常發達的沿海城市,身家過億的民營企業家就有幾十位,像阮福根這種成功的企業家,身家已經有十幾億了。但饒是如此,朱菊蘭的出現,還是讓會安市政府倍感興奮與惶恐。當聽說朱總此行的目的是想在會安投資做一個名為「黃金灘」的大型地產項目,總投資高達上百億的時候,會安市政府當即做出決定,所有部門的工作全部對「黃金灘」項目開綠燈,任何阻礙黃金灘項目的人和事,一律強制掃除。

  朱菊蘭對市政府的態度表示了高度的滿意,隨即讓手下人給市政府送去了項目的總體規劃。官員們興沖沖地打開這份規劃,當看到規劃位置的時候,就一個個都傻眼了,原來整個規劃區域的中心,是一顆特大號的釘子,那就是十年前由國家裝備工業公司牽頭在會安興建的極限制造基地。

  當年,借著國家在海東建設大型乙烯項目的機會,馮嘯辰力主由多家裝備製造企業聯合在會安興建了這個極限制造基地,專門用於為大型乙烯這樣的項目製造超大、超重部件。極限制造基地的選址曾經有過幾個方案,那時候的會安市政府花了不小的力氣,才把這個基地爭到了手。

  考慮到超大、超重部件的運輸問題,極限制造基地被布置在離海邊不遠的地方,當時那裡只是一片荒地,會安市幾乎是半賣半送地把幾千畝地劃給了極限基地,使極限基地能夠很迅速地建立起來。

  極限基地的建設,對會安當地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於極限基地的存在,許多原來缺乏大型部件製造能力的企業能夠找到外包協作機構,也就有能力去承接各種大型項目了。像阮福根的全福機械公司,這些年能夠快速發展,與極限基地的助力也是不無關係的。

  裝備企業的興起,又帶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的出現。本地工人不夠用了,大量內地農民工紛紛湧入會安,又促進了會安的商業、服務業的發展。可以這樣說,極限制造基地是會安經濟發展的一顆種子,在前些年,大家談起這個基地時,無不盛讚前任領導目光遠大,做出了最英明的決策。

  光陰荏苒,滄海桑田。十年時間過去,會安的城市規模擴大了五倍不止,原來極限制造基地所在的荒灘,如今已經與城市連為一體。沿著極限基地為運輸大型部件而修建的公路兩側,一片片住宅、商鋪和寫字樓拔地而起,地價也像坐了火箭一般飈升。當年以幾百元一畝劃撥給極限制造基地的地皮,現在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幾萬元。極限制造基地幾經擴充,占地面積已經達到了近8000畝,光地皮的價值就已經達到了4億以上。

  如果僅僅是4億元的地皮,會安市倒也不會過於心疼,畢竟會安的財政也還不缺這區區4億元。關鍵是如果能夠把這些地皮開發成房地產,其價值起碼能夠升值10倍,這個利益就不是任何人能夠無視的了。

  在會安市政府內部,開始有人公開抨擊當年的領導,說那些人鼠目寸光,怎麼能夠把這樣一片黃金地皮拿來建什麼極限基地呢?會安市有這麼大的面積,隨便什麼地方找不到一片荒山野嶺,想建極限基地,到那些地方去建不是更好嗎?

  這些人當然是在用穿越者的視角看待問題了。10年前,有誰會想到會安的建城區能夠擴展得這麼快。在當年,這裡的確就是他們口中的荒山野嶺。極限制造基地開工建設的時候,有多少人在心裡偷笑,說市政府把一堆垃圾賣了個黃金價,幾千畝連草都不長的荒地居然賣了好幾百萬,那個什麼國家裝備公司真是個頂級冤大頭。

  可誰曾想,當年的垃圾,如今真的成了黃金。

  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類似於垃圾變成黃金的事情,在中國是最常見不過了。誰能想到,當年8分錢的一張猴票30年後能夠價值上萬?誰能想到,一個破破爛爛的四合院轉眼就變成了過億?相比之下,會安當年把一片土地以幾百元的單價賣給極限制造基地,真不算是什麼缺乏遠見了。

  更何況,如果沒有極限制造基地,會安的經濟恐怕也發展不到今天的水平,地價也不會漲到這樣的程度。極限制造基地為會安創造的價值,早就超過了幾億的規模,可以說,人家占這塊地並不是白占的,人家已經幾十倍、上百倍地給予了回報。

  但是,能夠摸著良心說話的,能有幾個呢?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這才是人之常情,而且還往往是能夠博得一片喝彩的。

  嘀咕歸嘀咕,會安的官員們也知道極限制造基地不是那麼容易搬遷的,所以在朱菊蘭到來之前,並沒有人去找過極限基地的麻煩。因為基地占地面積大,又有一些噪音影響,會安本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都自覺地繞開了這個區域,在基地周圍只有一些農民的自建房,租給基地以及鄰近工廠的職工居住,形成了一些後世說的棚戶區。

  朱菊蘭的蘭苑地產正是看中了這塊區域,打算把它全部拿下,進行整體開發。蘭苑地產的規劃師們進行過研究,認為如果能夠把極限制造基地遷走,拿到這8000畝土地,再加上周圍農民自建房的區域,可以開發成一個高端地產項目。

  這裡離海比較近,但又不是直接面對大海,不會受到海風的侵襲。其位置處於會安市區的邊緣,沒有城市的喧鬧與擁堵,前往市中心去工作或消費的距離又不是特別遙遠。此外,原先極限基地為了運輸超大部件,修建了一條非常寬闊的公路,直通海邊,路面等級也很高,這無疑也是一個極好的賣點。要知道,能夠住在高端小區裡的居民,都是有車一族,對道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