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嘯辰找准了希曼茲、通永等幾家企業的心理,高調地向艾伯特他們展示榆重自主研發的壓縮機,暗示他們榆重將會成為這幾家企業的競爭對手。果不其然,艾伯特等人馬上就選擇了壓制性的策略,把價格壓到讓王振斌都不敢相信的低位。面對這麼便宜的進口壓縮機,中國發計委當然就不會再對國產壓縮機感興趣了,就算給榆重幾台訂單,在這樣的價格水平下,榆重也賺不到多少錢,這樣就不可能繼續進行研發投入,拖上幾年,榆重與希曼茲、通永等企業的技術距離又會拉大到讓人望洋興嘆的程度。

  艾伯特等人的算盤的確是打得夠精明的,做法也如教科書一般經典。只可惜,他們遇到的是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幾十年飽受東西方兩大陣營禁運之苦的中國有著一種近似偏執的觀念,那就是不管在國際市場上這東西多便宜,只有自己會造心裡才能踏實。經過40年的對外開放,好不容易把這種醫學上稱為「自己不會造就不踏實」的老毛病給治得接近痊癒了,大洋彼岸的燈塔國突然換了個大統領,上來就是一組晶片禁運的組合拳,打得中國人鼻青臉腫,於是病又犯了……

  這些後世的事情,此時的王振斌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他好歹也是發計委的官員,而發計委無疑是最喜歡居安思危的一個部門。聽到馮嘯辰的話,王振斌笑著說:「如果艾伯特他們真是這樣的想法,那他們恐怕就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了。我昨天還專門就艾伯特他們的態度向韓主任打電話進行了匯報,韓主任指示,不管他們把價格降到什麼程度,咱們自己的研究絕對不能中斷。這一次他們看到榆重的產品,不得不答應降價,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研發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他們是絕對不會低頭的。」

  馮嘯辰說:「你們說得好聽,當初榆重研發壓縮機的時候,讓你們投一點技改資金,你們都摳摳索索的。不是我們裝備公司到處幫榆重找業務賺錢,它們恐怕根本就撐不到今天。」

  這話也不算冤枉。榆重研髮長距離天然氣壓縮機的事情,是國家發計委推動的,甚至就是王振斌親自上門來給馮嘯辰出的主意。在榆重確定這個項目之後,發計委提供了一部分技改資金,但額度有限。反而是裝備工業公司拆東牆補西牆,幫榆重找了一些項目,這才使榆重撐過了最困難的幾年。在那些年裡,榆重也曾猶豫過是否需要在壓縮機這樣一個純粹花錢的項目上繼續投入,是馮嘯辰不斷給他們鼓氣,又以其他項目作為誘惑,又打又拉地才把這個研究項目給保留下來了。

  王振斌自覺理虧,趕緊說:「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其實這個項目我們發計委的投入也不少。當然,你們裝備公司功不可沒,這一點我們發計委的領導也都是說過的,韓主任就不止一次地說你小馮眼界寬,深謀遠慮,到我們發計委來當個司長綽綽有餘。」

  「得得,老王,你這算不算是捧殺技啊?」馮嘯辰舉旗投降了,人家這樣夸自己,還真把自己捧起來摔個脆生的可能。

  王振斌笑著說:「這是實情,咱們整個84戰略班,老么你是最能幹的,這也是公認的。」

  「這個就不說了吧。」馮嘯辰扯回了話頭,「老王,咱們可得說好了,這一次外國人主動降價,榆重的功勞是最大的。外國人原來的報價是1億4000萬每台,現在是3000萬,每台為國家省下了1億1000萬,你們起碼要拿出十分之一來獎勵給榆重吧?」

  「十分之一?」王振斌捂著腮幫子裝牙疼,「照你的算法,十分之一就是1100萬,我們從國外訂購40台,就是4個多億,而且還是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得將近40億了,你把這叫做獎勵?」

  「哈,那我可不管!」馮嘯辰哈哈笑起來,「不管你們以什麼名目,得把這筆錢拿出來,否則以後就別指望我們幫你們跑腿打雜了。」

  「都是為國家做事,什麼叫幫我們?」王振斌不滿地反駁道,接著又說:「這件事,其實我們委里也有一個大的原則。你說拿出十分之一來作為研發投入,也不是不可能。不過獎勵給榆重的錢最多也就是幾個億,這些錢用來支持榆重建立壓縮機的生產體系,爭取早日實現量產。至於其他的費用,我們會放進國家的高技術研發專項基金,你們裝備公司聯絡的那些裝備企業都可以申請,範圍也不限於壓縮機,而是可以包括我們制訂的專業指導目錄中的所有項目,你看如何?」

  「還能如何?謝謝發計委領導的關心唄。」馮嘯辰嘻嘻笑著說,他當然也知道讓發計委給榆重獎勵幾十億是絕對不可能的,發計委同意給高技術研發專項基金增強撥款,這就已經達到馮嘯辰的目的了。通過榆重這件事,發計委恐怕對於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又多了幾分認識,這才是最關鍵的。

  第七百五十六章 牛不牛

  艾伯特等人離開了。他們來的時候盛氣凌人,走的時候灰頭土臉。關於向中國提供天然氣壓縮機的具體細節,還要等後續雙方人員進行正式談判來確定,不過每台3000萬美元左右的報價基本上不會改變了,充其量就是關於維修、安裝之類的費用如何計算,到岸價離岸價之類,這都是不足掛齒的事情。

  抱著最多降價10%的念頭,最終被人砍掉了80%,這種挫敗感是無與倫比的。三個人都很清楚,中國人搞的是一個陽謀,但就算他們看出來了,也只能接招,因為不接招的後果更糟糕。誠然,如果三家公司要跟中國硬槓,堅決不向中國出口壓縮機,那麼中國人就只能用自己的壓縮機,這或許會耽誤西氣東輸工程的進度,甚至可能會因為設備質量不過硬而產生一系列的麻煩。可中國人遇到麻煩對這三家公司有什麼好處呢?等到中國人解決了所有這些麻煩,他們的長距離壓縮機技術就會變得非常成熟,甚至可能超過這三家公司的水平,屆時他們可就真要輸得連褲子都不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