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嘯辰轉頭去看劉旺,問:「劉廠長,你覺得田局長的建議可行嗎?」

  劉旺遲疑了一下,說:「我們以前還真沒想過這個辦法,不過,走鐵路運輸,價格會不會太高了?」

  馮嘯辰搖搖頭說:「劉廠長,你就沒算過,林重幾個工人呆在西班牙等一個月,這個成本有多大?」

  「這倒也是。」劉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鐵路運輸當然比海運更貴,但如果走海運,最起碼要多出30天時間,林重派去的幾個維修工可就得在那裡白白等著了,這筆支出也是非常可觀的。更何況,客戶方面已經表示不滿了,早一天幫客戶修好設備,客戶就能夠早一天使用。客戶如果對林重的服務態度滿意,未來再採購幾台挖掘機,這點運費又算得了什麼呢?

  雙方達成了共識,林重銷售處的幾個人馬上就在會議室里和田興帶來的人算起了運價,商定運輸上的細節。大家認真一算,發現走鐵路運輸的成本並不比海運更貴,因為雖然鐵路運輸的單價更高,但卻節省了1萬多公里的運輸距離,因此而省下的費用足以抵銷單價上的差異了。

  這種具體的事情自然是不需要領導親自去做的,劉旺邀請馮嘯辰、田興和宋洋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給他們沏上好茶,開始聊起其他的事情來了。

  「田局長,你大老遠跑一趟,就為了給我們出這麼一個主意?」

  馮嘯辰呷了一口茶水,笑呵呵地對田興問道。

  田興笑道:「當然不是,出主意只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來見見馮總,向馮總學習學習。」

  「田局長這樣說,我可就無地自容了。」馮嘯辰打著哈哈,隨後又問道:「怎麼,這個亞歐大陸橋,對鐵道部非常重要嗎?」

  這就是明人不說暗話了。如果僅僅是想建議林重通過亞歐大陸橋運輸配件,田興根本用不著到林北來,給馮嘯辰打個電話就足夠了,甚至於他都不用說什麼,由宋洋向劉旺提出這個建議就可以了。至於說來林北的目的是為了向馮嘯辰學習,這種話騙小孩子都騙不了,馮嘯辰只當是田興在說胡話了。

  既然不是這些目的,田興此來必定有更重要的原因,而這個原因肯定也是與亞歐大陸橋相關的,剛才田興那樣欲蓋彌彰,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馮嘯辰這樣直接發問,倒是給田興找了個台階,省得他還要彎彎繞繞地找理由來引出話頭。

  這回輪到田興滿臉尷尬了,他做足了姿態,其實就是想談這件事。本來打算換個委婉一點的方式來談,結果馮嘯辰不按套路,直接把話挑明了,倒讓他有些不好開口了。

  「亞歐大陸橋這件事情,是田局長一手抓的。」宋洋在旁邊替田興做了個解釋。

  田興趕緊糾正道:「不能這樣說,開通亞歐大陸橋,是中央領導的決策,部長親自部署,我只是具體的經辦人之一罷了。亞歐大陸橋開通,中央領導同志是給予了高度評價的,社會各界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做得不好,我這個經辦人是要首當其責的。」

  「原來如此。」馮嘯辰微微點了點頭。

  幾年前,阿拉山口至德魯日巴口岸鐵路接軌成功的時候,媒體上對於亞歐大陸橋這件事的確是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不少學者也紛紛著文或者發表談話,預言亞歐大陸橋的開通對於中國經濟騰飛以及諸如亞歐經濟合作之類會帶來如何如何的影響。

  可在那之後,亞歐大陸橋的概念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受到人們的普遍接受,以至於連馮嘯辰都沒能在第一時間想到可以藉助亞歐大陸橋完成貨物運輸的方案,直到蒙洋給了他提示,他才想到這一點。

  馮嘯辰想不到亞歐大陸橋,劉旺就更想不到了。明明通過鐵路運輸能夠極大地節省時間,避免海運帶來的延誤,可林重的一干人卻死盯著海運不放,這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亞歐大陸橋這件事。

  一個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的項目,最終冷冷清清,無人問津,田興作為負責這件事的官員,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他這趟親自跑到林北來,正是想借著運輸底架梁的機會,與馮嘯辰溝通一下如何利用亞歐大陸橋的事情。馮嘯辰在行業里頗有一些影響力,而且思想開放,歷來都是各種重要政策的積極推動者,如果能夠得到馮嘯辰的支持,這件事情或許就有很大的轉機了。

  「亞歐大陸橋是1991年7月開通的,到目前為止,共運送貨物220萬噸,從數量上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是,從過去幾年的增長速度來看,情況不太樂觀,尤其是去年年初以來,進出口貨運量的增長已經陷入了停滯狀態,這和我們原來提出的增長目標是有很大差距的。」田興說。

  「這是什麼原因呢?」馮嘯辰問。

  田興說:「我們也分析過,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外因來說,蘇聯解體以來,中亞各國的政局不太穩定,影響了貨物運輸和通關的速度。其次,歐洲各國對亞歐大陸橋持觀望態度,配合不夠,導致從中國直接運到中西歐的貨物數量很少,大多數的貨物都是運到中亞各國的,用一些學者的話來說,目前的亞歐大陸橋只是一個小亞歐,而不是直通鹿特丹港的大亞歐。」

  馮嘯辰點點頭,接著問:「那麼,內因呢?」

  「內因嘛……」田興的語氣有些軟了,「主要還是我們的工作能力問題吧,國內企業願意通過亞歐大陸橋運輸出口商品的比較少,大多數企業還是傾向於選擇海運,就比如劉廠長他們,也是基本上不考慮走亞歐大陸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