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哈哈,你這可是中世紀的消息了。中國人這次帶來的175噸電動輪自卸車、42立方米礦用挖掘機、32米混凝土泵車,還有其他一些設備,技術最起碼已經達到我們80年代中後期的水平了。但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產品價格和卡特彼勒、沃爾沃這些廠家相比,只有不到14。想想看,用區區48萬美元就能夠買到一台175噸自卸車,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我賣糕的,你確信只需要48萬美元嗎?」

  「千真萬確,而且他們承諾配件的價格不會比裝在整機上的時候更貴,我看過他們的價目表了,那簡直就是倉儲超市裡的價格。」

  「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展會的每一個角落裡都在發生。那些不遺餘力替中國企業做廣告的西方人,可並不是什麼現代版的白求恩,而是一群如假包換的零點五人民幣黨。這些人原本就是活躍在各類國際展會上的掮客,乾的就是倒賣信息的活。給他們付費的,正是這次中國展團的出資方包成明。

  包成明的業務早就已經跨出了國境,為了給自己的產品商情增加有份量的內容,他經常要出錢向國際掮客們購買有關國際市場上各類產品的信息,慕尼黑展會上這些掮客,都曾經是他的合作夥伴。這一回,包成明改變了合作方式,直接出錢雇這些人擔當水軍,專門在展會上向各國客商介紹中國展團以及中國產品。可別小看這些掮客的能量,他們和客商的關係很密切,了解各家客商的採購傾向,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推銷,影響力絲毫不亞於會場上的巨幅廣告。

  包成明這次組織中國企業參展,是拿出了真金白銀的。他與各企業簽了協議,各家企業在展會上成交額的百分之一要作為平台使用費支付給包成明。各企業銷售業績越好,包成明的收益就越高。對於各家企業來說,前來參展就是一次免費旅遊,能賣出產品當然更好,賣不出產品也無所謂,所以在宣傳推廣方面就沒有太多的積極性了。包成明是要從銷售額中抽成的,當然不能像各企業那樣懈怠。

  「我們需要30台推土機,請問報價是多少?」

  「如果我們的採購量能夠達到100台,你們的小型挖掘機價格還能夠再降低一些嗎?」

  「2台自卸車,不過我們希望簽一個質量保證協議。」

  「你們中國能生產汽車起重機嗎?能否幫我詢問一下100噸全地面起重機的報價……」

  一撥又一撥的客商擠到了中國展台跟前,一開始只是詢價,了解產品性能和質量,再往後,便陸續有客商提出採購意向了。他們的情況都和卡佩拉差不多,拿著中國人的報價去找熟悉的西方企業侃價,希望西方企業能夠照著中國企業的標準把價格降下來。但西方企業又豈能被中國企業所左右,因為中國人帶來的產品價格低,就讓他們放棄利潤去血拼,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

  在受到所熟悉的企業拒絕之後,一部分客商無奈地接受了高價,另外一部分客商則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回到了中國展台,決定先採購一批中國產品回去試試,萬一中國產品真的如他們標榜的那樣能夠保證質量,而價格又是如此便宜,那麼自己以後是不是就不用再受那些西方裝備巨頭的勒索了?

  天下苦秦久矣!

  第六百二十五章 傾銷

  「中國人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慕尼黑市中心一家名叫斯凱爾西的咖啡館裡,來自於十幾家西方工程機械巨頭的銷售代表們正在進行一場非正式的磋商,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正是這一屆展會上出現的新變數:中國產品的攪局。

  的確,對於各家企業來說,中國產品的出現,僅僅是攪局而已。在過去的三天時間裡,中國廠商拿到的訂單總共也不到1億美元,相比這些工程機械巨頭的銷售額來說,也就是一個零頭而已,根本構不成威脅,更談不上是什麼挑戰。

  但由於中國產品的出現,各家巨頭聯手形成的價格默契便被撕開了一個口子。所有的客戶都在向廠商抱怨,說他們的產品價格太高,吃相太難看。傳統的從配件中攫取高額利潤的做法也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客戶們都說,中國企業的做法才是正確的,配件價格畸高,完全就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涉嫌銷售欺詐,這不是一種合作的態度。

  儘管大多數的客商在抱怨之後還是選擇了採購西方企業的產品,但嫌隙一旦形成,未來就會越來越大,直到導致合作的破裂。有一些客商採購了90台西方企業的設備,同時又採購了10台中國企業的同類設備,很明顯就是帶著對比試驗的心態。一旦他們發現中國企業的產品並不遜於西方企業,那麼在下一輪的採購中,就必然會加大從中國的採購數量,削減從西方企業的採購數量。還有一些客戶則減少了預想的採購量,等著看其他同行使用中國設備的結果,再決定後續的採購是否應當轉向中國。

  這樣的事情,各家廠商並非沒有見過。30年前,日本企業就是這樣一點點地蠶食著西方廠商的市場,然後逐漸壯大,發展成為西方的挑戰者。在50年代,日本產品也是以技術水平差、質量低劣而著稱的,西方企業絲毫也沒覺得日本人能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可不知道怎麼的,日本人居然就成長起來了,分走了西方人很大的一塊利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