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現在為止,李國英、易耀忠一行還不知道潘才山已經發現了問題,他們給合同蓋章的時候沒有通過潘才山,羅冶的材料款進的是榆重的一個秘密帳戶,說它秘密,是指潘才山並不知情。潘才山這次帶來的中層幹部中間,有一位名叫謝美華的女財務人員,被安排在財務處擔任副處長,財務處那些原來榆重的工作人員對她也是嚴防死守,不讓她知道這個秘密帳戶的存在。

  這些年,國內許多地方三角債嚴重,很多企業欠著銀行的貸款長期不能歸還。銀行為了回收貸款,對這些企業的帳戶進行了嚴密的監控,一旦發現帳戶上有餘錢,就馬上划走用於還債。企業為了避免流動資金被銀行截走,經常會在基本戶之外,開設一大堆一般帳戶,用於日常周轉。李國英他們使用的秘密帳戶,就是這些一般帳戶中的一個。這個帳戶,過去方成舉是知道的,而且也利用它洗過錢,但潘才山來了之後,易耀忠、鄭群等人心照不宣,把這個帳戶給瞞下來了,目的就是為了應付現在這種情況。

  「老李,以後這種事情還是要謹慎一點。老潘這傢伙,我找人了解過,他過去是在冷水礦當礦長的,作風非常強勢,萬一栽到他手裡,可沒好果子吃。」易耀忠隨口提醒道。

  李國英不屑地說道:「強勢又能如何?榆重一萬多人,他一個外來戶能翻起什麼大浪?這些天,他忙上忙下的,搞什麼內部管理整頓,純粹就是瞎胡鬧。榆重已經完了,除非國家能夠投一兩個億進來,再保證足夠的任務,否則任憑是天王老子來當廠長,也別指望能把榆重救活。我這個車間主任,現在說起來還是個處級幹部,等到榆重垮台了,連個叫花子都算不上。現在不趁著手上還有點權力趕緊弄點錢,以後我一家老小喝風去?」

  易耀忠頗有同感地點點頭,說道:「是啊,現在臨河這邊的企業形勢越來越差,有很多企業已經連70%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直接宣布破產的也有好幾十家。咱們榆重家大業大,一時半會不一定會破產,可日子肯定是越來越難過的,現在不趕緊掙點錢,以後就沒機會了。」

  「易廠長,我跟老田算過了,這樁業務下來,你拿五個走。」李國英壓低聲音向易耀忠說道,所謂「五個」,就屬於江湖黑話了,也就是五萬元錢的意思。李國英把廠里的業務拿到外面來做,沒有易耀忠首肯是不行的,所以每逢這種時候,他都得向易耀忠上貢,這也是慣例了。

  易耀忠擺擺手,道:「你看著給就行了,也不能讓你和田老闆吃虧了。還有,這兩台設備,質量上還是得要說得過去的,不能太差了。否則萬一羅冶那邊鬧起來,紙里就包不住火了。」

  「我明白,我明白。我也是個老鉗工出身了,質量上的事情,我還是有譜的。」李國英連聲說道。

  正聊到此,只見業務員喬勤匆匆忙忙地向他們跑過來了。這位喬勤正是此前李國英派到羅冶去與王偉龍簽約的人,也是李國英的心腹。今天他原本是在榆重呆著的,卻不知為什麼會跑到這裡來。

  「喬勤,出什麼事情了,你怎麼來了?」李國英向喬勤大聲地問道。

  「李主任,易廠長,出了點事。」喬勤跑到他倆面前,小聲說道。

  李國英一指外面,說道:「走吧,出去說。」

  三個人出了工棚,來到外面一個稍微僻靜一點的地方,喬勤說道:「李主任,羅冶的人來了,說想看看生產情況。」

  「什麼?」李國英一愣,「為了兩台壓力機,他們專門派人跑到榆北來看生產情況?」

  喬勤搖搖頭,道:「倒不是專程來的,他們是到冷水礦去談自卸車的事情,順便繞到榆北來。對了,來的人就是跟我簽合同的那個羅冶的副廠長,叫王偉龍的。」

  「這可麻煩了。」李國英皺著眉頭道,「他這一來,不就穿幫了嗎?」

  易耀忠卻想到了更多的事情,他問道:「喬勤,羅冶那邊的人有沒有提到潘廠長。他們既然是去冷水礦辦事的,是不是和潘廠長也認識?」

  「這個倒是沒提。」喬勤道,他想了想,說道:「我去羅冶的時候,他們也沒提過潘廠長的事情,估計是跟潘廠長不認識吧。我聽說潘廠長從冷水礦退休已經好幾年了,人家不認識他也是正常的。」

  李國英道:「沒錯,那天老潘跟我說起羅冶這樁業務的時候,也是說他只是聽別人說起的,看來他和羅冶那邊的人並不熟悉。」

  「如果是這樣,那就好辦了。」易耀忠頗有一些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當即安排道:「喬勤,你問好他們到榆北的時間,把他們直接從車站接到廠里的招待所,千萬不要跟他們提潘廠長的事情,也不要讓他們接觸其他人。至於說他們要看生產情況,到時候我安排一個車,把他們拉到這裡來,就說這是咱們的一個車間,他們又能說啥?」

  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見你們廠領導

  王偉龍一行在喬勤的陪同下,住進了榆重的廠招待所。當天晚上,李國英出面在榆北市區的一家餐館招待了王偉龍等人。他所以沒有選擇在榆重的內部餐廳設宴,自然是為了掩人耳目。王偉龍和他的幾名隨員倒也都顯得挺隨和,有點客隨主便的意思,由著李國英安排,並沒有太多的廢話。

  次日,易耀忠果然安排了一輛車,讓李國英帶著王偉龍他們在廠區里轉了一圈,然後出了廠門,徑向市郊開去。看到眾人臉上有些狐疑的樣子,李國英裝作漫不經心地介紹說,榆重的業務規模越來越大,原來的廠區已經不夠用了,所以很多車間都搬到外面去了。王偉龍點頭不迭,感慨說大廠就是大廠,羅冶雖說也有幾千人的規模,但氣魄是遠遠不及榆重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