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什麼呢?」孟凡澤追問道。

  「為什麼?」易耀忠臉上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當然這個嘲諷並不是對孟凡澤來的,他還沒有這麼狂,他的嘲諷是衝著那些鄉鎮企業去的。

  「從國外進口的,我們就不說了,人家技術好,咱們比不了。可鄉鎮企業生產的那些,質量跟我們沒法比,可架不住人家會搞公關啊。那些鄉鎮企業的業務員,給回扣是公開的,我們國企敢這麼幹嗎?還有,他們的價格也便宜,一台2100毫米球磨機,我們報價是70萬,他們敢報50萬,你讓我們怎麼跟他們競爭?」易耀忠說道。

  「易廠長,鄉鎮企業送回扣的事情的確是有的,但你說鄉鎮企業的產品質量沒法跟你們比,這話可能有些絕對了。」馮嘯辰慢條斯理地說道,他翻開一個本子,說道,「我這裡有個案例,明州省松川水泥廠,大前年買了一台你們的球磨機,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現了負載運轉轉速下降的情況,此外還有減速機漏油、三角帶打滑等問題。請你們的工人去維修,拖了一個多星期才去,而且去了之後還修不好。他們廠還有一台明州當地鄉鎮企業造的同型號的球磨機,就沒有這樣的情況。最後他們請了那家鄉鎮企業的工人去把你們的機器修好了,換掉了好幾個不合格的配件。易廠長,這個情況你是不是了解?」

  「這……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不能說明什麼。」易耀忠的臉色有些灰了,剛才那種自矜的神情不復存在。

  馮嘯辰要來榆北,自然不會兩眼一抹黑地來。經委方面給工作小組準備了有關榆北的一些資料,但這些資料都是官樣文章,除了統計報表之外,就是榆北市政府以及各企業自己寫的匯報、總結之類,其中充滿了各種春秋筆法,雲山霧罩,根本反映不了什麼情況。馮嘯辰找到了包成明,讓他去給自己準備資料,包成明在電腦里做了個搜索,足足給馮嘯辰拷了一盒軟盤的各種文件,馮嘯辰來榆北的時候,就是背著筆記本電腦和軟盤來的。

  有關松川水泥廠的這件事,是馮嘯辰特地摘抄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堵住易耀忠這些人的嘴,讓他們無法迴避真實的問題。

  「馮助理說的情況,當然是有的。」另一名副廠長鄭群接過了話頭。從馮嘯辰舉的例子裡,他能夠聽出馮嘯辰對榆北重機是做過一些功課的,要想糊弄過去並不容易,他說道:「球磨機是我們的老產品,我們搞了30多年,現在全國很多水泥廠用的球磨機都是我們生產的。這幾年,我們的技術的確有些落後了,還有就是工人的素質也下降了。剛才馮助理說我們派出去的維修工修不好自己的球磨機,這個情況我知道,那個維修工是80年代初頂替招工進廠,技術上根本就不行。這些年,我們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都退休了,技術上的斷層非常厲害,我們也是沒辦法的。」

  他這樣一說,場上的其他幹部也都紛紛附和起來:

  「是啊是啊,要不怎麼說我們是老企業呢,就是這個問題太嚴重了。」

  「設備老、技術老、工人老,老工人一退下去,就是青黃不接。」

  「本來就是嘛,機器老了還跑不動呢,更何況我們這樣一家老企業……」

  譚德鈞也找到了由頭,轉過頭對孟凡澤說道:「孟部長,我們榆北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工業基地,和內地那些新企業沒法比。我們有個比方,說我們榆北就是一隻老母雞,過去能下蛋,國家也重視。現在老了,不會下蛋了,國家也就不管我們了。」

  「怎麼,你說榆北是只老母雞,現在不會下蛋了?」孟凡澤看著譚德鈞,似笑非笑地問道。

  譚德鈞遲疑了一下,點點頭道:「是啊,就說榆北重機吧,1947年就建廠了,到現在都……」

  「1947年建廠,現在就老了?」孟凡澤看了譚德鈞一眼,然後轉頭對馮嘯辰問道:「小馮,你昨天說德國西門子是哪年成立的?」

  「是1847年……」馮嘯辰苦笑著答道,這個梗還真是他講給孟凡澤聽的,可老爺子也別在這種場合里說呀。人家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老工業基地,是老母雞,現在不會下蛋了,你來個西門子是1847年成立的,這還會不會聊天了?

  不過,這種話也就是孟凡澤能說,換成馮嘯辰這樣說,估計譚德鈞、方成舉等人立馬就要暴走了。可孟凡澤是個80歲的老領導,就算是倚老賣老,別人也拿他沒辦法。

  眾人沉默了一會,方成舉黑著臉說道:「孟部長批評得對,榆北重機陷入虧損,是我們這些廠領導的責任,首當其衝的,就是我這個廠長的責任。」

  孟凡澤淡淡一笑,說道:「成舉同志,國家派我和小馮到榆北來,不是來談責任的,而是來研究如何振興榆北的,其中也包括了如何振興榆北重機。目前榆北重機存在著嚴重的經營困難,成舉同志對此有什麼想法沒有?」

  方成舉道:「想法肯定是有的,而且我們給國家經委、機械部提交的報告上也都寫到了。要讓榆北重機扭虧為盈,關鍵是要進行技術改造。我們以往創造的利潤都被國家拿走了,現在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國家如果不提供技改資金,光靠我們自己,是無法完成這些改造的。這不是我們強調主觀困難,這是客觀事實。」

  「那麼,你們需要多少技改資金呢?」孟凡澤問。

  方成舉道:「我們測算過,幾個車間的設備更新,加上引進國外專利,大概需要8000萬的樣子。其實,這8000萬也就是解決了一些急迫的問題,真正要達到好的效果,沒有2個億是遠遠不夠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