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州電廠的事情,只是一個偶然事件罷了。國產設備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就算是國外的技術,也不能說就是完美無缺的吧?」

  「至少比龍電的技術更可靠吧?」

  「你確信嗎?」

  「那是當然!」

  國家計委的一間小會議室里,汪錦勝與王振斌的會談,終於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白熱化狀態。王振斌一開始就顯得比較低調,汪錦勝則是綿里藏針,說話的語氣很柔和,話里話外的內容卻是咄咄逼人。

  諸多媒體對於沙亭電廠以及國產化問題的炒作,讓定南省和定南計委都成了輿論焦點。在這種情況下,省領導向談國梁下了指示,要求計委儘快解決沙亭電廠招標的事情,不要任其發酵下去。在省領導看來,一旦沙亭電廠的招標結束,媒體也就找不到炒作的興奮點了,事情自然就會慢慢平息下來。反之,如果任其鼓譟,這件事沒準會夜長夢多,最終影響到肯珀項目的落地。

  另外,幾家房地產公司目前也抱著觀望態度,不敢往五里灘項目繼續投資。大家就像相聲里說的那樣,都在等著「第二隻靴子」落下來,在此之前,誰的心裡都是不踏實的。

  在省領導的壓力下,汪錦勝再次進京,約見國家計委的副司長王振斌,遞交了修改後的招標文件,打算逼王振斌點頭。招標文件做了大量的修改,每一處修改之處都做了標記,看起來琳琅滿目的樣子。定南計委這樣做,是為了給國家計委和財政部一個台階。自己照兩部委的要求做了修改,而且修改力度極大,你們總該沒啥話說了吧?至於說36萬千瓦這個關鍵的問題,定南省是不可能改的。

  汪錦勝當然也知道,只要不改36萬千瓦這個規格,國家計委這邊就肯定是不會滿意的,但在和州電廠設備故障的陰影下,國家計委還能有多少強硬的底氣,汪錦勝有些拿不準。從剛才與王振斌的對話中,他感覺到國家計委這邊的底氣是不太足的,於是他決定,要以更堅決的態度,讓國家計委讓步,快刀斬亂麻地解決這個問題。

  「王司長,國家促進裝備國產化的政策,我們是舉雙手支持的。包括龍山電機廠在內的許多企業在這方面的努力,我們也是認同而且讚賞的。但是,客觀規律不能違背,中央也是提倡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嘛,不能搞過去政治掛帥的那一套。和州電廠的事情表明,咱們消化吸收外國先進技術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目前我們的技術還有不足。沙亭電廠承擔著為好幾個國家重點項目供電的任務,意義非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希望選擇國外更為成熟的技術,也是出於對重點項目負責的態度,國家應當理解我們的用心嘛。」汪錦勝做出一副謙卑的姿態說道。他和王振斌級別相同,但人家是上級主管部門,自己無論如何都是要低調的。

  王振斌看看汪錦勝,面無表情地問道:「汪主任,你怎麼就知道和州電廠的設備故障是咱們國家的問題呢?這套60萬千瓦機組,是由美國西易公司設計的,一些關鍵部件也是從西易公司引進的,為什麼就不可能是他們的設計或者關鍵部件出了問題呢?」

  「王司長,你覺得這可能嗎?」汪錦勝冷笑道,「西易公司是什麼樣的企業,他們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王振斌露出一個微笑,說道:「汪主任,你恐怕是犯經驗主義錯誤了。西易公司的工程師昨天已經到了和州,他們已經承認,這次的故障,是他們設計上的失誤。」

  「什麼!」汪錦勝差點要跳起來了。定南省計委在和州那邊也是有眼線的,昨天汪錦勝從東源出發之前,還專門問過,對方說故障原因還沒查清楚,龍山電機廠的那個總工頭髮都白了。怎麼一天時間不到,事情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王振斌在心裡偷笑。其實,早在汪錦勝把修改後的招標文件遞給他的時候,王振斌就想笑了,只是他還得先抻著一點,以便讓汪錦勝把話說滿。王振斌知道,汪錦勝把話說得越滿,在得知真相之後就會越狼狽,這不僅僅關係到在這一個項目上雙方的交鋒,還會影響到未來定南省計委與國家計委的關係。有這樣一個把柄攥在國家計委手裡,定南那邊以後就得老實一點了。

  憑心而論,在接到馮嘯辰打來的電話,得知和州電廠的事情果然是西易公司擺的烏龍時,王振斌自己也是不敢相信的。他第一個反應是馮嘯辰說錯了,隨後又懷疑馮嘯辰是在耍什麼陰謀,故意編一個假消息以便達到什麼目的。但回頭一想,又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馮嘯辰的確是個喜歡說點俏皮話的人,但他是絕對不會在正事上開這種玩笑的。為了穩妥起見,王振斌又讓手下給和州電廠那邊打了個電話,得到的消息是完全相同的,王振斌這才明白,馮嘯辰此前如此淡定,真是有幾分把握的。

  一起嚴重的設備故障,惹出無數對於國產裝備的置疑,最終卻證明是外國人的錯,這種事情至少在王振斌的記憶範圍內絕對是第一次。回想到此前定南那邊挑起的輿論,王振斌完全能夠想像得出,這件事會把多少人坑進去,而其中,汪錦勝無疑是最悲摧的一個。如果定南省那邊要找人背鍋,汪錦勝這個安靜的美男子,可謂是不高不矮、不長不短,正好合適。

  「汪主任,這一次的事情,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訓。過去,一旦出了什麼問題,我們都是不自覺地在自己身上找毛病,絕對不敢去質疑外國合作方,說到底,這就是缺乏自信的結果。前些年,我們技術水平低,不了解國際技術潮流,有這樣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國際先進技術,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人才,再這樣妄自菲薄,就很不應該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