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國家已經徹底轉向了市場經濟體制,不再如前幾年那樣用「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來作為過渡。在市場化的條件下,重裝辦作為一個行政部門,已經越來越不適合於直接管理全國的裝備研發工作,而是逐漸轉化為一個單純的政策指導機構,把具體的裝備研發組織職能移交給了裝備工業公司。

  裝備工業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運用經濟手段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實體機構。在羅翔飛的支持下,馮嘯辰大力推進公司的創收,把原來的重裝技師學校、裝備工業基金、國家工業實驗室等都變成了營利單位。在組織向非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出口裝備產品時,裝備工業公司獲得了外貿部的授權,成為少有的幾家擁有裝備出口權的機構,並利用這種地位當起了裝備總承包商,在每一套裝備出口中收取不菲的佣金。

  不過,每一家在出口成套裝備中作為分包商的企業,對裝備工業公司這個總承包商都是心服口服的,因為人家能夠從國外找到訂單,而且能夠談下一個非常誘人的價格。即使在裝備工業公司抽取了佣金之後,各家分包商實際得到的利潤還是比在國內承包工程要豐厚得多,這樣的合作,誰又會有怨言呢?

  裝備工業基金和工業實驗室獲得的利潤就更讓人沒話說了,這兩個單位都是出技術的地方,它們研發出來的技術除了向國內裝備企業轉讓,還經常能夠賣給國外企業,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的裝備企業。賣技術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為研發這些技術而進行的投入,差額的部分自然就成了裝備公司的利潤。分管這兩個部門的是裝備工業公司的技術總監吳仕燦,他從來沒有想過技術居然能夠如此賺錢,對於馮嘯辰能夠把技術賣出高價這一點,吳仕燦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聽到羅翔飛的詢問,馮嘯辰糾正道:「也不能說是質量問題,只是數據造假罷了。把低標號的鋼材當成高標號銷售,以賺取超額利潤。」

  「你是說,這是一種故意的行為?」

  「是的,他們的高層對此事是完全知情的。」

  「這怎麼可能呢,我去考察過仙戶制鋼所,也與他們一些管理人員交談過,他們給我的印象是做事非常嚴謹,比咱們國內企業要嚴謹得多。」

  「只是表面嚴謹罷了。」馮嘯辰道,「其實,不僅僅是仙戶制鋼所一家的情況,日本的許多大企業都存在著這種數據造假行為,只是沒有人去揭露而已。我向您匯報這件事,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國家能夠關注到這一點,對於從日本,不,對於從海外進口的所有重要產品,都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抽檢,千萬不能有迷信外國貨的心態。」

  「這可不容易啊。」羅翔飛笑道,「現在全社會崇洋都崇得厲害,包括我家那個姑娘,買電器都要買進口的,說是人家的質量好,國內的不行。」

  馮嘯辰咧了咧嘴,說道:「電器方面嘛……至少到目前為止,倒的確是進口的質量更好,咱們的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還有些欠缺。我主要想說的是工業品,比如鋼材、塑料、碳纖維這些東西,咱們的進口量很大,國外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也的確比國產的要強,但咱們要警惕他們虛報數據,以次充好,讓咱們花金子的價錢買了白菜。」

  「這倒是。」羅翔飛沒有再開玩笑,他認真地問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說,要把仙戶制鋼所的事情通報全國,讓大家以此為鑑。」

  「這個倒不必了。」馮嘯辰道,「我們與仙戶制鋼所達成了協議,我們為他們保密,他們向我們轉讓一批特種鋼材的冶煉技術,這筆交易還是很划算的。仙戶制鋼所還承諾,未來向中國出口的鋼材絕對不會出現數據造假問題,此前出口的鋼材如果因為性能達不到要求而出現問題,他們會全額賠償。」

  「那就是說,咱們要替他們保密?」

  「為什麼不呢,人家付了封口費的。」

  「這總不太合適吧?這不是助紂為虐嗎?」羅翔飛有些接受不了馮嘯辰的價值觀,哪有收了人家封口費就替人家保密的道理。

  馮嘯辰笑道:「羅總,你想想看,仙戶是不是造假,關咱們啥事。只要他們向中國出口的鋼材不造假,我們的利益就不會受到損失。至於說他們出口到其他國家去的鋼材會不會有問題,那也是那些國家的質檢部門該關心的事。說句誅心的話,仙戶一年出口上百萬噸鋼材,你覺得那些西方國家都檢查不出問題嗎?人家不說出來,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的。」

  「……」羅翔飛無語了。他雖然覺得馮嘯辰的道理屬於歪門邪道,但又不得不承認,馮嘯辰這樣做的確是有利於國家的。在這件事情上保持沉默,損失的只是一點點良心上的不安,但換到的卻是國內夢寐以求的技術專利,換成羅翔飛自己,恐怕也難免會心動。

  「那麼,小馮,你覺得仙戶在這一次事件之後,還會繼續造假嗎?」羅翔飛又問道。

  「當然會。」馮嘯辰毫不猶豫地答道,「有利可圖的事情,資本家怎麼會拒絕呢?他們知道我們已經掌握了他們的秘密,估計是不敢對咱們造假了。但對其他國家,他們沒有這個擔憂,所以肯定還會繼續造假的,直到撐不住為止。」

  「真是難以想像。」羅翔飛搖著頭感慨道。

  馮嘯辰選擇不揭露仙戶造假的秘密,除了有以此為籌碼換取專利技術的考慮之外,還有一個不能為外人道的想法。日本企業造假的事情,此時已經開始,未來還會愈演愈烈,最後形成一個全社會造假的氛圍。在這個時候揭穿日本人的行為,對日本的打擊不夠大,而且此時中國的技術水平還不夠高,日本人一旦被打擊下去,代之而起的只能是韓國或者其他新興國家,中國從中占不到什麼便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