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又豈止是秋間會社一家呢?日本是一個資源短缺、市場狹小的島國,外向型經濟是日本的立國之本。日本的大多數企業都是依靠海外市場發展的,如果因為日元升值而失去了海外市場,日本經濟將會墮入深谷。

  「米內副總裁,有些事情恐怕還是事先早做準備為好,培養一個分包商也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而是需要有更長的時間去磨合。等事到臨頭的時候再想找分包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當然了,我剛才說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建議而已,我和王處長這次到秋間會社來,主要是來向米內副總裁表示謝意的,現在謝意已經傳達到了,我們也該告辭了。我們約了森茂鐵工所的川端弘嗣董事長,我們現在要過去向他致謝。」

  馮嘯辰說到此,拉著王根基站起身來,向米內隆吉鞠躬道別。米內隆吉心情複雜地陪著笑臉,親自把他們送到了電梯口。看著電梯下行到了一樓,米內隆吉轉過頭,沉著臉向秘書吩咐道:

  「芳子,請你和總裁聯繫一下,看看他什麼時候有空,我要和其他幾位高管向他匯報一下公司未來的經營戰略問題。」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馮嘯辰一行穿梭般地走訪了十幾家化工設備廠商,又托熟人介紹,與一些其他行業的裝備製造商進行了接洽。馮嘯辰對於各行業的情況都頗為了解,對國內許多裝備企業的技術狀況也很熟悉,一遇到合適的機會,便會向日本企業進行推介。儘管大多數日本企業對於馮嘯辰所談的事情都給予了模稜兩可的答覆,但馮嘯辰和王根基分明能夠感覺出來,大家對他們的興趣還是很足的。

  在馮嘯辰拜訪米內隆吉後的第四天,乾貴武志在化工設備協會的辦公室里召開了一次聯席會議,討論有關請中國企業代工的問題。參會的企業包括了秋間會社、森茂鐵工所、池谷製作所等一批化工設備企業。

  第四百六十一章 讓他們嘗到甜頭

  「情況就是如此,諸君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乾貴武志做了一個綜述性的介紹,然後便把發言權交給了各家企業派來的代表。化工產業協會是一個中介性質的機構,本身並沒有什麼權力,乾貴武志的地位全在於他在行業中所發揮的協調作用。

  「中國人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就是想要接我們的外包業務,這一點他們毫不掩飾。正如乾貴君剛才介紹過的,那兩位中國官員這幾天走訪了數十家企業,在每家企業所談的話題都是相同的。他們開出來的條件也非常直接,那就是他們的設備更便宜,便宜到讓我們無法拒絕的程度。」米內隆吉說道。

  「這一點我們大家都清楚,不需要米內副總裁強調。」池谷製作所銷售總監內田悠帶著矜持的微笑說道,「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中國人除了這個表面上的意圖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深層次的想法?」

  「什麼更深層次的想法?」米內隆吉對於內田悠的話有些不滿,他沉著臉說道:「企業當然就是以賺錢為目的的,還需要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嗎?內田君,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內田悠道:「米內副總裁,你沒有覺得中國人是在蠶食咱們的市場嗎?在從前,他們根本就不具備大化肥製造的技術,只是通過從我們這裡引進技術,才形成了一些生產能力。而現在,他們卻開始要求做我們的分包商了。照這個趨勢,再過幾年,他們完全有可能在成套設備市場上,和我們一決高下。」

  米內隆吉冷笑道:「內田君,這些話我在幾年前就已經說過。而當時恰恰是你內田君認為不需要擔心中國人的競爭,你說即使我們轉讓了技術,他們也是不可能迅速掌握的。」

  「當時……我的確是這樣說的。」內田悠有些窘了,因為幾年前他的確說過這樣的話。那時候中國人提出要進口五套大化肥設備,並把轉讓製造技術作為進口的條件。米內隆吉等一些企業高管擔心中國人獲得技術之後會對日本廠商形成競爭威脅,而內田悠出於一個營銷人員的考慮,堅稱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低,即便是獲得了日方轉讓的技術,短期內也無法形成生產能力。

  誰曾想,中國與那些南亞、東南亞的國家完全不同,中國擁有一大批富於經驗的技術人員和工人,而且有著消化引進技術的堅定決心。幾年時間,中方已經充分地掌握了所引進的技術,具體表現就是在那五套大化肥設備的製造中,中國企業分包的部分達到了日方提出的技術要求,這也是他們敢於到日本來尋求新的分包業務的底氣。

  「這一點,咱們都失算了。」森茂鐵工所的董事長川端弘嗣打了個圓場,說道:「我們當時有些過於自負了,總覺得只有我們日本人才是勤奮和聰明的,中國人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迅速地掌握外來技術。現在看來,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完全不遜色於我們日本人。」

  「這就是我擔心的地方。」內田悠找到了台階,趕緊接過話頭,說道:「我們已經犯了一個錯誤,不應當再犯新的錯誤。目前中國企業還不具備在全球承攬化工項目的能力,而他們自己國內的建設項目又不足,他們從我們手裡騙去的技術只能放在那裡生鏽。而如果我們接受他們作為分包商,就相當於給他們提供了練手的平台,這會讓他們的技術迅速成熟起來。」

  「這只是你的想像而已。」米內隆吉道,「到目前為止,中國人的技術還僅限於我們所轉讓的那部分,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化肥設備的工藝設計。這些工藝的專利是在我們手裡的,他們如果要使用,必須徵得我們的同意,並向我們交納專利授權費。在我們轉讓技術的時候,曾經和他們約定,這些專利只能用於中國國內的化肥設備製造,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不能用於中國的海外市場。這就意味著他們無法獨自承攬海外業務,只能充當我們的分包商。照他們提出的價格,分包的利潤是微乎其微的,幾乎就是在白白地幫我們幹活,這樣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不接受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