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啥時候吹牛了?」馮嘯辰叫起冤來。

  「這麼說,你不是吹牛?那就是真的有本事了。好吧,你給張總工出個主意,看看怎麼能夠把P15的技術保留下來。」孟凡澤說道。

  孟凡澤這就是典型的耍賴了,在場的眾人聽著都有些齒冷。老爺子這是典型的倚老賣老,他也是沒辦法,馮嘯辰的道理是對的,他也贊同,但薛暮蒼說的也是對的,他同樣贊同。既不能讓P15再搞下去,又要保留住P15的技術,這是一個兩難選擇。如果孟凡澤再年輕20歲,他會自己去想一個萬全之策,但現在,他已經沒有這樣的精力了,於是便把主意打到了馮嘯辰的身上。

  其實,在剛才說服張魯彬放棄P15項目的時候,馮嘯辰就在思考如何保留住P15研發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和知識的問題。國家遲早是要重啟大飛機項目的,P15儘量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但畢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價值連城。

  在後世,人們評說起中國最早的大飛機項目時,認為最遺憾的就是沒有保留下這個團隊,以至於當年花費十幾年時間積累的經驗全都付之東流。等到國家有了實力,準備重啟大飛機的時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可是,項目沒有了,工廠也要關閉了,如何才能留下這個團隊呢?

  「張總工,你剛才說如果P15項目下馬,你就要回學校去教書。我想問問,在教書和繼續研製大飛機之間,你更傾向於選擇哪個?」馮嘯辰對張魯彬問道。

  「繼續研製,什麼意思?」張魯彬奇怪地問道。

  馮嘯辰微微一笑,道:「你先別問是什麼意思,你只說你是想去教書,還是願意繼續搞大飛機。P15下馬了,你還有搞大飛機的激情嗎?」

  張魯彬想了想,說道:「如果能夠選擇,我當然還是更願意做大飛機的研究。教書育人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不過,在我的心裡,還是有一個造大飛機的夢想。」

  「我明白了。」馮嘯辰點點頭,又轉向孟凡澤,說道:「孟部長,這件事,不是我這個級別的小幹部能夠左右的,不過,我可以提一個建議,至於能不能辦到,就得您去思考了。」

  「什麼建議?」孟凡澤問道。

  馮嘯辰道:「建立一個國家工業實驗室,選拔一批人才做面向未來的技術儲備,我們可以把這些人叫作……面壁者。」

  「面壁者?什麼意思?」孟凡澤詫異道。這個梗實在是太超前了,他根本就無法理解。

  馮嘯辰說道:「有很多事情,比如大飛機,或者高速鐵路、磁懸浮,再遠一點的,登月、火星探險、量子通訊、核聚變,我們目前都沒有能力去做,但未來是肯定要做的。我們不能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才開始進行探索,而是需要組織一些人,從現在就開始進行這些項目的預研。

  由於條件不具備,這些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註定不會有看得見的突破,從事這些項目研究的人員,可能要忍受寂寞,要坐冷板凳,沒有任何能夠向他人炫耀的成就。他們就像那些為了尋求真理而長年面壁的聖賢一樣,連名字都可能被人忘記。」

  「但他們終有一天是會大放異彩的。」孟凡澤接過馮嘯辰的話頭,說道。

  他聽懂了馮嘯辰的意思,也深深地被馮嘯辰描述的場景所感動。一群最優秀的人才,放棄唾手可得的名利,專注於20年後、40年後,甚至100年後才可能出現的新技術,默默無聞地進行著知識的積累,這是一種何其偉大的精神,這又是何其壯麗的一局大棋。

  「面壁十年圖破壁。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我願意成為一名面壁者。」張魯彬毅然地說道。

  「可是,怎麼做呢?」孟凡澤皺起了眉頭,「小馮,你剛才說的是什麼,國家工業實驗室,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一個著眼於高端重大裝備研究的機構。」馮嘯辰道,「這個機構由國家直接管理,不以短期的經濟效益或者成果為導向,所有的項目至少是十年之後才能發揮作用的,有些甚至可能是20年、30年都見不到結果。

  比如說張總工的P15團隊,就可以作為工業實驗室的一個部門,專門從事大型客機的理論研究、工藝設計,積累相關經驗,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短時間內不會有任何應用的機會。只要到時機成熟,國家有實力來實施這些計劃的時候,他們才能夠重見天日。」

  「這和咱們現在的科學院,還有各單位的研究所,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的科學院,也可以搞一些這樣的項目啊。」孟凡澤追問道。馮嘯辰的思維之活躍,讓他有些目不暇接,他必須要把事情問清楚,再考慮這件事情是否有操作的餘地。

  馮嘯辰道:「和這些單位的區別,在於這些單位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務,一兩年內看不到成果,國家就不會再撥款,科研人員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我說的國家工業實驗室,一定要跳出這個圈子,務虛多於務實,要讓科研人員有天馬行空的自主權,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這樣一個機構,要麼就不出成果,只要出成果,就一定是頂尖的,能夠震驚世界。」

  「好大的魄力。」孟凡澤笑道,「讓這麼大的一群人不出成果,天馬行空,這也就是你小馮敢去設想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個研究機構不出成果,不能產生出效益,誰來養活它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