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有50架,那我們完全可以活下來了。」張魯彬說道。他可真沒有馮嘯辰那麼樂觀,以他的計算,民航部門未來10年能夠採購20架飛機,都已經是很不錯了,有20架飛機的訂單,足夠浦飛維持住現有的生產了。

  馮嘯辰毫不留情地質問道:「張總工,我們造P15的目的,就是為了活下來嗎?美國有波音、麥道,歐洲有空中巴士,這些公司每年的產量都是幾百架,我們以每年一兩架的規模去製造,能積累下多少技術,又能夠形成什麼樣的競爭優勢,這樣造上十年、二十年,一旦離開國家的保護,你們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波音、空客一爭高下嗎?」

  「這……」張魯彬語塞了,馮嘯辰的這些問題,還真是他無法回答的。

  「小馮,話不能這樣說……」薛暮蒼看張魯彬有些窘迫,趕緊出言打圓場。

  「小薛,我倒覺得,小馮說的有道理。」孟凡澤在旁邊緩緩地說道,「要說起來,我也不是第一次聽小馮提到這個觀念了,最早我和他討論MT25礦用挖掘機的時候,他就說過類似的話。我們這些人,喜歡算政治帳,覺得能夠造出一個產品就是勝利。小馮和咱們都不一樣,他算的是經濟帳,是國際競爭的帳,在他看來,如果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這個產品就是失敗的。」

  「沒錯,我就是這個觀點。」馮嘯辰道,「如果我們花了很大力氣搞出來的產品,必須靠國家的保護才能生存下來,只要失去保護,就會被外國產品打得落花流水,那這樣的產品對於我們又有什麼價值呢?」

  薛暮蒼反駁道:「小馮,你不能這樣說,我們本來就是發展中國家,技術比國外落後一些是必然的。如果不如國外的水平高,就不該發展,那咱們還要自己搞重大裝備幹什麼?」

  馮嘯辰道:「咱們搞重大裝備,從一開始就是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去搞的。在初期,咱們可以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一些保護,甚至採取一些手段從國外獲得先進的技術,來提高咱們自己產品的技術含量。但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將來我們的產品能夠走向國際市場,而不是把一個產品永遠地保護下去。」

  「那你怎麼知道張總工他們的P15就不能逐漸完善,最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呢?」薛暮蒼抬槓道。馮嘯辰說的這些道理,薛暮蒼既支持又反對,他也說不出到底什麼地方不對,但就是有些難以接受。

  其實,又何止是薛暮蒼一個人,那個年代裡的許多幹部都有類似的困惑。多少年來,大家就習慣於自力更生,總覺得什麼東西只有自己能夠造出來,才是最踏實的。可打開國門之後,卻發現自己這麼多年引以為豪的東西與國外的先進產品相比,簡直是不堪入目。照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自己只會被別人越甩越遠,根本談不上有追上別人的希望。

  在這段時間裡,對中國的未來抱著失望情緒的人可不是少數,當然,更多的人心裡是憋著一股氣,希望能夠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再加上十倍、百倍的汗水,最終實現飛躍。

  馮嘯辰理解他們這些人的心態,他比其他人更樂觀的一點,在於他是一名穿越者,他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中國工業全面振興的時代。也正因為此,他比孟凡澤、薛暮蒼等人有更多的耐心。30年時間,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也許是過於漫長,但相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而言,不過是白駒過隙而已。

  「我相信中國總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大飛機,而且能與波音、空客一決高低。不過,這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能夠做到的事情。道理很簡單,咱們國家沒錢,咱們也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馮嘯辰看著張魯彬,認真地說道。

  馮嘯辰這話,並不是憑空說的。在真實的歷史中,歐盟幾乎是傾整個歐洲之力,才發展起了空中巴士。空中巴士公司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全靠歐盟的補貼生存,差一點就把整個歐盟都拖垮了。財大氣粗的歐盟尚且如此,以當年中國的實力,能有多少錢砸到大飛機這樣一個無底洞裡去?

  張魯彬坐在那裡沒動,但馮嘯辰分明能夠感覺得到,支撐他意志的那股力量突然間就消失了。他的身體癱軟下來,如果沒有椅背靠著,他甚至可能會滑到地上去。他的眼睛裡也失去了神采,像是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一般。

  「馮處長說得對,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應當接受這個結果的。」張魯彬喃喃地說道。

  「接受什麼結果?」薛暮蒼問道。

  張魯彬抬起頭,勉強地笑了笑,說道:「馮處長剛才說的那些,我在10年前就已經想到了。大飛機是工業科技的頂峰,它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大量的資金來作為支撐。美國有波音、麥道,歐洲有空中巴士,都是因為它們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同時它們的經濟水平很高,民航業發達,能夠提供足夠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型客機的研發才是有保障的。

  咱們國家從一窮二白起步,從開始搞大工業到今天,也不過才30年的時間。這麼短時間的積累,要和別人拼大型客機,完全是不自量力的行為。

  你們是不知道,製造前兩架P15的過程中,我們連一個合格的螺栓都要到各地去找,說是舉全國之力,其實仍然是捉襟見肘。這樣搞出來的大飛機,正如馮處長所說,根本就沒有國際競爭力。民航局拒絕接受我們的飛機,反而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我們實在是沒有資格去抱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