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全國各地調集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用了10年的時間,製造出了兩架P15大飛機,一架用於做地面的靜力實驗,另一架則用於試飛。也就在P15試飛成功之際,浦海飛機製造廠得到了國家計委的通知,宣布後續的投資將全部凍結,浦飛非但沒有繼續研製第三架樣機的資金,甚至連全廠1000多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工資都成了問題。

  這個情況的出現,與整個國家的大方向調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P15立項的年代裡,國家投資算的是政治帳,而非經濟帳,P15的研製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商業用途,僅僅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張國家名片,造出一兩架來證明中國具有這方面的實力。

  而到1978年之後,國家開始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所有的工作首先要考慮經濟效益,而不是虛幻的政治形象。P15的經濟性被當作一個重要問題提出來,並成為決定P15生死存亡的關鍵。國家民航部門在分析了P15的經濟指標之後,表示不願意接受這種飛機用於民用航空,而軍方則聲稱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裝備這種級別的大型運輸機,更惶論加油機、預警機之類的奢侈品。

  沒有了需求,P15的研製就沒有意義了。加上國家出於國民經濟調整的要求,大力壓縮基建項目,連浦江鋼鐵廠的二期建設都被推遲了,P15這種爹不親、娘不愛的項目就更不用提了。

  浦海飛機製造廠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做了10年的一個項目就這樣終結,更何況P15一旦下馬,浦飛的存在意義也就消失了,這家廠子將會被關閉,所有的職工都會被分流到其他企業去,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浦飛的領導幹部開始向各部委進行遊說,P15的研發團隊也同樣全體動員起來,試圖挽回P15覆滅的命運。張魯彬作為副總設計師,自然也在積極地聯繫各方面的關係,希望能夠給P15以一線生機。他找到了過去的老領導,老領導又把他推薦給了孟凡澤,請孟凡澤幫忙。

  孟凡澤雖然在工業系統里頗有一些影響力,但煤炭與航空畢竟還是隔著一座山,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忙才好。為難之下,他心念一動,想起了智計百出的馮嘯辰,這才以參觀技師學校為名,把馮嘯辰約了過來,向他問計。

  「張總工,你們的想法是什麼呢?」

  馮嘯辰聽完事情的前後經過,平靜地向張魯彬問道。其實,在馮嘯辰前世的記憶中,對於P15的事情已經了解得很多了,也知道P15最終並沒有逃過滅亡的命運。現在,他需要了解的是張魯彬作為一個當事人的想法,以及對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P15是我們的心血,我們希望能夠把它做下去。」張魯彬沉重地說道。

  馮嘯辰道:「如果要做下去,你們需要什麼條件?」

  「5000萬元的撥款。」張魯彬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段時間,整個浦飛都在跑這件事,目標就是謀求5000萬元的追加撥款,這筆錢原本應當由國家計委劃撥過來,在計委表示不能追加撥款之後,浦飛尋求的是從其他部門來獲得這筆錢,比如說軍隊、航空部或者別的什麼對口單位。

  在張魯彬看來,找重裝辦要錢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重裝辦只是一家協調機構,本身並沒有撥款的權力,而且大飛機也並不在重裝辦協調的重大項目之列,重裝辦是不可能狗拿耗子來管這件閒事的。

  當然,孟凡澤非要帶他來,他也不能拒絕,只能無望做有望,過來探探虛實。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孟凡澤並沒有帶他去見重裝辦的負責人羅翔飛,卻來到這個位於京郊偏僻位置的學校,見了這樣一位年輕得不像話的副處長,這就讓張魯彬更不理解了。

  剛才,聽說馮嘯辰一個點子就讓薛暮蒼賺到了8萬港幣,張魯彬倒是有些動心。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這類點子與浦飛離得太遠,大飛機項目不可能靠幾個這樣的點子來救活。

  聽到張魯彬的話,馮嘯辰微微笑了一下,問道:「如果有了5000萬,你們能夠做到哪一步呢?」

  「我們能夠把第三架樣機製造出來,進行後續的試飛。」張魯彬道。

  「然後呢?」馮嘯辰追問道。

  「然後……」張魯彬磕巴了一下,說道:「進行了試飛之後,我們的飛機就可以初步定型了,只要民航部門有訂貨,我們就可以繼續生產。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還可以出口到亞非拉國家去……」

  他的話歸這樣說,聲音卻是越來越弱,顯然自己都沒有足夠的底氣。作為一名資深的飛機設計師,他豈能不知道飛機的試飛是一件漫長而費錢的事情。5000萬的追加撥款,只夠浦飛再造出一架樣機來,連試飛的油料都買不起,還不用說在試飛過程中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試、維護。

  浦飛的想法,是先把項目保留下來,然後一邊造樣機,一邊再尋求新的投資,走一步算一步。最樂觀的情況,是民航部門突然良心發作,下幾個訂單,這樣浦飛就完全活過來了。

  那麼,民航會這樣做嗎?

  張魯彬心裡比誰都沒底。

  第二百二十五章 該放手就得放手

  馮嘯辰從張魯彬的語調中已經聽出了他內心的彷徨,於是平靜地說道:「張總工,你覺得,P15還有希望嗎?」

  「如果民航……」張魯彬說了幾個字,便說不下去了。

  馮嘯辰沒有繞彎子,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道:「事實上,您心裡也非常清楚。即便是民航願意接受P15,P15也不會有前途。民航一年的訂貨也就是兩三架,即便是考慮到國家經濟水平提高,未來對飛機的需求量增大,在未來十年中,民航能夠採購的飛機也不會超過50架。僅僅憑著50架飛機的訂單,你們能做到什麼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