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嘯辰道:「我奶奶是研究機械的,她自己沒有資金,肯定是找過去教過的學生到中國來投資,所以基本上就是限定在機械領域。」

  「這可太好辦了,咱們冶金廳就有十幾家大中型機械廠嘛,比如南江冶金機械廠,浦平礦山機械廠,在國內冶金系統里也是排得上號的機械企業。隨便想找哪家合資都可以,廳里會大力支持的。」喬子遠大包大攬地說道。

  「可是,我奶奶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想把這家企業辦到我的老家桐川縣去。」馮嘯辰裝出苦惱的樣子,拋出了自己的要求。

  「桐川?怎麼會選那麼一個鬼……」喬子遠下意識地應了一聲,突然想到桐川是馮嘯辰的老家,於是硬生生地把「鬼地方」的後兩個字給咽了回去。

  第八十三章 桐川是個好地方

  馮嘯辰可不會告訴喬子遠,他也知道桐川這個地方不怎麼樣,但為了避免投資被省里的權力部門挖走,他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剛才喬子遠的表態,其實也印證了馮嘯辰的擔心。一聽說有外資,喬子遠馬上把冶金廳最強的幾家企業都拋出來了,任馮嘯辰選擇。馮嘯辰卻是知道,如果他真的選擇了這些企業作為合作對象,未來的麻煩將是無窮無盡的,光是和企業里領導班子磨合,就足夠把他給耗死。

  除了擔心管理思想上的衝突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馮嘯辰想做的是一家全新的工廠,他不需要原來工廠里的技術。如果選擇諸如南江冶金機械廠或者浦平礦山機械廠之類的企業合資,那麼原來的生產體系是保留好還是拋棄好呢?保留下來吧,馮嘯辰用不上。如果全盤拋棄,又未免太可惜了。

  基於這樣的認識,馮嘯辰才決定撒一個彌天大謊,指定要把合資企業辦到桐川去,因為那裡沒有老企業的負擔。不過,對於能夠利用的關係,馮嘯辰是不會放棄的,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合資廠辦起來之前,他需要先找找能用的靠山。

  「喬廳長,我老家桐川可是一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我奶奶還說以後想回那裡去養老呢。」馮嘯辰說道。

  「養老當然是一個好地方。」喬子遠順著馮嘯辰的口風道。其實在他心裡,覺得桐川這個地方即便是用來養老,也算不上啥好地方,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去爭論的問題,他更在意的是這家合資企業。

  「嘯辰啊,你到冶金局去工作了這麼幾個月時間,應當也是有一些眼界的了。你應當知道,搞工業,還是要有些基礎的。桐川這個地方,傳統上就是一個農業縣,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企業。你想在那裡搞合資企業,和誰合啊?」喬子遠問道。

  馮嘯辰道:「我了解過了,桐川縣有兩家農機廠,一家叫桐川縣農機廠,是縣裡辦的,有50多人。還有一家叫石關農機廠,是一家大集體的企業。我想過兩天去考察一下,看看哪家企業比較適合作為合資的對象。」

  「一家縣農機廠,還有一家大集體的農機廠,你開什麼國際玩笑?」喬子遠道,「這樣的小廠子,怎麼能夠和外商合資。到時候外商過來一看,到處破破爛爛的,不是丟了咱們中國人的臉嗎?」

  「呃,這個倒不至於吧。」馮嘯辰小心翼翼地辯解道。當年的人在涉及到外國事務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丟臉。出國的人要專門去製作西裝,怕衣服不夠高檔被外國人看不起;外賓來訪問,官員要吩咐手下全部換上新衣服,同樣是怕被人看不起。

  據說某次有位國外元首訪華時突發奇想,要去某個公園轉轉,「有關部門」馬上組織了一批機關幹部扮成遊客去鎮場子。為了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人很富裕,有關部門通知所有參加遊園的幹部必須借一部照相機背在身上。但又因為相機可以借,膠捲卻無處報銷,於是外國元首便目睹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滿園子都是背著相機的人,卻沒有一個在照相的……

  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新世紀來臨,才算是漸漸淡漠了。再往後,就變成了中國人出國旅遊的時候,外方滿臉尷尬地解釋:呃,我們這個地鐵,造的年代有點欠了,看上去是不是挺破的,呵呵,沒法跟你們中國比啦。

  來自於後世的馮嘯辰自然不會在乎丟臉不丟臉這種事情,所謂的外資,其實就是他馮嘯辰自己。屆時會有幾個高鼻子的德國人出現在南江,裝模作樣地和這邊的官員談判、簽字,但這些人拿的也將是馮嘯辰給的佣金,哪有膽量去嫌棄馮嘯辰的老家落後不落後。

  這些話,馮嘯辰沒必要和喬子遠解釋,他說道:「喬廳長,這件事我也沒辦法,這是奶奶的心愿,我這個當孫輩的,只能是照辦。廠子破一點也沒關係,一張白紙好畫畫嘛。奶奶想看到的,也是一家落後的企業在合資之後脫胎換骨,原來的企業越是落後,這種反差不就越明顯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喬子遠沉吟起來。

  既然是晏樂琴的心愿,喬子遠也就沒辦法去改變了。晏樂琴是華僑,在官員們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外賓,或者說也算是外賓的一類。外賓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哪有理由去拒絕,只能是幫著她實現這個願望了。

  「嘯辰,你希望我幫你做什麼呢?」喬子遠向馮嘯辰問道。

  馮嘯辰道:「喬廳長,您是知道的,我爸爸只是一個中學老師,我媽是大集體的職工,都沒有什麼關係。雖然我也知道引進了合資企業之後,地方政府會給予關照,但有些熟人打個招呼,總是更好一點的。我在南江認識的最大的幹部就是您了,所以我想請您幫我介紹一些關係,以便我日後好聯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