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葛先生沒能聽明白黃大人的意思吧?臣姓唐名越,字崇文,淮北安豐軍州人士,文舉第六十八名進士。"一名年輕的進士站了起來,一臉輕視的撇了諸葛一眼,然後向上行禮:"臣也有話要說。"

  "這位進士請等一下。"唐越剛剛介紹完自己,旁邊一名樞密院的年輕謀士就已經長身而起,截斷了他的話:"陛下,臣樞密院五品都虞侯燕天樂有話要問唐進士。"

  天子微微點頭,示意燕天樂儘管詢問。

  "唐進士,剛才你稱呼諸葛誠什麼?"燕天樂轉向唐越逼問。

  "我……我稱諸葛先生。"唐越一驚,立時明白燕天樂為何突然插話,只是天子在上,他自然不敢說謊,硬著頭皮回答。

  "先生?唐進士既然已經有了功名,而且還是本科進士,難道不知道朝廷早有明令:本科進士地位同等,不得因不同科目另眼相看,唐進士不會是故意違背天子旨意吧?!"燕天樂板起臉,不客氣的對著唐越質問。

  他出身士林,卻由於才略出眾,被選為隨軍謀士,然後才進入臨安武校培訓,再成為樞密院都虞侯的。正因為燕天樂並非科舉出身,雖然在同齡的文士之中成就已經算是優秀的,但仍然被一般的文官輕視,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在大殿上找唐越的錯失,不過是藉機發作。

  第二節

  唐越當然不敢公開承認他是故意貶低諸葛等武科和雜科進士,這不僅會犯眾怒,而且也會觸犯朝廷的明令,只有繼續硬著頭皮辯駁:"這……我只是忘記了,並非是故意有違天子旨意。"

  "忘記了?唐進士的記性還真好,連朝廷明令都能忘記。是不是下次陛下再有旨意,你也隨隨便便的忘記就算了?"燕天樂才不會輕饒了他,不客氣的繼續緊逼。

  天子自然清楚燕天樂此時冒出頭來是何用意,原本對這些士林中人輕視非科舉出身的官員也很不滿,只不過,今天天子本來是想利用這宴會的時機,與臣子們解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所以開口幫著解圍:"燕卿家,唐卿這是第一次參加朝廷的廷議,一時緊張忘記些事也是有的,本次就不要與他計較了。"

  "多謝陛下。"

  "是,臣謹遵陛下旨意。"

  等唐越和燕天樂都謝恩已畢、各自落座,天子趙惇巡視著下面的諸位臣子和新科進士:"諸位進士是第一次參加朝廷關於國家大事的討論,如有失言朕絕不追究。但如果今天之後,有人還違背朝廷的命令,就不要怪朕事先不打招呼了。唐卿,你繼續說自己的意見吧。"

  唐越再次站了起來:"陛下,臣是認為黃大人說的是我國以'仁義'治天下,並不是說不反擊蠻族的侵犯,朝廷此次西征也正是這個原因。但只要是能打服那些蠻人也就可以了,不必要採取掠奪和殺戮的手段,甚至還進行血洗,這有損我大宋的仁義之名,也會讓邊疆不得安寧。"

  "看來,不只是諸葛卿家沒聽明白黃大人的意思,唐卿你也不明白朕的旨意。"天子看下面又有臣子想要說話,抬手示意他們稍候,淡淡的說道:"朕的旨意很清楚:臣服大宋者生,逆我大宋者亡。今後,但凡有敢於再劫掠大宋邊境之人,有一人殺一人、有一族滅一族!朕不要虛假或是短暫的屈服,要的是永遠的臣服。朕在位一天,就絕不允許有人敢於挑釁我大宋,聽明白了嗎?!"

  "陛下,如此威壓周邊部族,有失聖人之道。孔聖人曾有言'正已心'以平天下,只要我們大宋能重修德政,仁義之名頒於天下,就可威服四夷、使那些蠻人臣服。切不可專事武力,有違聖人教誨啊。"一名老臣聽到這裡急了,立刻站起來向皇帝拱手,同時已經說了一大通,最後才想起來通名:"老臣為翰林學士、光祿卿劉守節。"

  "劉大人此言差矣!"又有一名年輕人從陪侍的臣子席位上站了起來

  一看他起立,不少臣子頓時議論紛紛。新科進士們並不認識這位,但等這位一通名,大家也都明白為何臣子們會有這個反應:"禁軍統領使岳義靖,對劉大人的話不敢苟同。"

  岳義靖、岳義康兄弟雖然至今沒有真正的在朝廷中任職,兄弟兩個擔任的這個"禁軍統領使"官職還是依例萌陰而來。但他們與天子情同兄弟的良好關係,卻註定了他們對朝政隱然的影響力。其中的岳義靖就更令人矚目:忠信郡王岳飛的長子長孫,忠信郡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這樣的出身決定了他就算不成氣,在朝中的地位都不會低,何況傳說中的他還是文武雙全,很得當今和太上皇的寵幸。

  之前,岳氏兄弟在朝中總是儘量的低調,不想給人以持寵而驕的感覺。自弟弟岳義康外出之後,岳義靖很少單獨進宮,這也是因為天子忙亂,他乾脆就不去打擾趙惇,韓節一案之後更甚。被天子教訓了一頓,這才又往宮中跑的勤快了些。

  此次,還是岳義靖第一次主動在朝廷上發表意見,自然讓人側目以視。

  岳義靖向天子行禮之後,俊臉上帶著和氣的笑容,向劉守節拱了拱手:"請問劉大人,您所說的是儒家仁義學說,是指孔聖人的、還是指別人的?"

  "儒家學說來自聖人,自然是孔聖人之言,哪還會有別人的?!"劉守節覺得這位接觸不多的忠信郡王之孫簡直是糊塗透頂,連儒家學說的來源都不清楚,外界還傳言他文武雙全,根本是欺世盜名之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