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天,天子趙惇旨意下達,定王趙平負責接收所有皇室名下的皇莊和田地,被封為北侯的何義負責接收其它的各項產業。這兩人都有清查和追還資產的全權,而幫他們核算的全是原太子宮的屬吏,經驗豐富的很。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位天子只怕又有大動作,大宋朝廷又要經過一輪新的清洗。

  旨意發出去了,天子趙惇就不再多管,他從來都不會幹預自己臣下正在幹的事。任務下發,他就只等結果,由著臣子們發揮,這也是長風道長常常用來教導徒弟的方法,趙惇學得好的很。所以,太子宮的屬臣們往往很有擔當,因為主持事務的機會多嘛。

  天子趙惇也不是偷懶,而是實在分不開身:因為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全國大考又要開始了。依大宋的科舉制度,每三年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比。過去,光是有關文士的科舉就有數種之多,天子實在是覺得太過麻煩。他主政的時候就在儘量的縮減科舉種類。

  經過幾年的實驗,這次又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天子下詔,將科舉制度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原來作為作官資格的“進士第”雖然保留,但把科目縮減:只留下了詩詞、策論和明經三科。而且不再規定所謂的考試專用書,也就是取消了科舉只考四書五經的限制,考官儘管出題、考生儘管發揮,只要言之成據都可以,這對考生水平的要求可就大大提高。

  另外,天子將原來與文官進身考試分開的武舉,和剛剛舉行了一界的"雜舉"--即雜學考試也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全國考試。這也是趙惇故意為之,合在一起考試,同樣授予考中者以“進士第”的榮譽,這樣能夠讓百姓把武舉和雜舉等同於進士考試,從而提高軍人和伎官在社會上的地位。

  這樣,大宋新科舉就由文舉、武舉和雜舉三大類組成,文人、武人和雜學之人在同一平台上考試。

  這下可好,諫阻新科舉制的奏章又是成筐的往宮裡抬!

  如果按新科舉的方法,士林向來都看不上眼的武人和雜學中人就要和他們在一起參加國家考試,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待遇。漸漸的,這些新“進士”多了,自然而然,士林獨尊的地位就會被取消,文官們當然無法接受。

  對這些奏章,天子連看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無視。按步就班的選擇趕赴各地的主考官,安排考試時間,,等各地的主考官已經相繼離京上任,諸位上摺子的文官們才發現:自己的奏章又丟到水裡頭去了,皇帝根本沒看。

  給皇帝憋了一肚子火的眾文臣正準備聯合起來,好好的跟自己的主子評評理。

  結果,剛剛把文人們氣倒了的天子趙惇,立刻又給士林吃了顆甜棗:下旨將各地的義撫堂增建成基礎教育機構,歸翰林院管轄。當然,收留孤兒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與原來民間的私塾相對應,義撫堂更名為“公塾”,為大宋的平民百姓提供基礎教育。而且,公塾不僅不收學費,還免費提供給學生們書本和一餐午飯。

  此旨一出,立刻化解了朝野對天子改革科舉的不滿和質疑,朝中一片讚譽之聲:這也是因為大宋的學習費用實在是過高,不少孩子因此失掉了求學的機會。天子這樣做,明顯是幫助儒家擴大對下一代的影響,文官們當然滿意。

  他們哪裡知道,天子趙惇的想法才不是要擴大儒家的影響,而是根本不贊同過去的“愚民”,認為要想百姓明理,讓他們多讀點兒書是條捷徑。更何況,大宋振興所需要的人才非常的多,現在的培養制度所出的人才遠遠不夠。

  而且,公塾中所教授的不僅是儒家經典,也有所謂的“雜學”。公塾的教儒家典籍的教師由當地從秀才中選撥,教雜學的老師由臨安公學派出。

  等文官們回過味兒來,這公塾制度已經定了型,改都改不了。他們也就只好自己安慰自己:雜學也得學習儒家經典,孩子們只是多學了一樣。

  沒過多久,負責研究經濟和商法的戶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洪遵又給了天子一個好消息:奉趙惇命令,從隆興十七年就開始的新法制定已經基本完成,明年《大宋經濟法典》就可以正式頒布了。

  當洪遵帶著自己的一幫子下屬,小心的把足有半尺厚的《大宋經濟法典》草本送到大殿上的時候,就連最守舊的老臣也沒有什麼其它的表示,都是一臉的讚嘆之色。

  第九回 布長局重鑄天下 整法制經濟為重2

  第六節

  這也不奇怪,大宋商業發達、經濟繁榮,重視農工商貿。在汴京的時候,朝廷就曾經相繼出台過專門的法規來規定某一方面的經濟運行,比如鹽法、酒法、茶法等等。

  在宣和年間,由於商貿發展迅猛,再加上經濟往來的規模龐大,朝廷還特地下旨建立起了“錢莊”,也就是管理交子的專門機構。不僅可以憑交子換取現銀,而且,只要有商家擔保,還可以貸取臨時的周轉資金。

  如果不是後來主政的蔡京媚侍皇帝,過度的消耗國庫存銀,使得交子的信用崩潰,也不會有後來由於交子貶值而導致的經濟動盪。那次動盪沉重的打擊了當時的大宋經濟,使得大宋在天災上又加上了人禍!

  正是由於之前的教訓,天子趙惇才會對商法如此的重視。當還是太子的他看到洪遵所寫的《貨幣流通速度論》之後,便把當時還在當翰林學士的洪遵調到了戶部,直接把制定新法的任務丟給了他,只是要他儘量制定出一部較為完善的商法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