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太皇太后、太上皇趙昚和兩位妃子都搬去了聖行宮,這諾大個皇宮之中就剩下了天子趙惇和皇后馬憶靈兩個人,後面還是有一大堆內侍、宮女、女官和外廷應奉局、各個皇家工場的工匠為他們服務。

  小夫妻兩個,一個是從小生活在大食,野慣了的;另一個是從小在道觀長大,和師兄弟們一樣沒什麼人跟著照顧,單獨在太子宮中生活時也從不執行什麼規據。現在卻被一大幫子人整天跟著,吃飯、睡覺都有人陪在一邊,連夫妻同房也有人拿個本子在一邊記錄。

  本來就不喜歡禮儀、規據的趙惇和馬憶靈,被這些囉嗦事搞得是煩不勝煩。就這夫妻兩個,還怕搞錯孩子是誰生的?這不是純粹在噁心人嘛。趙惇要宮內局把這些東西給撤了,可他們回奏說這是祖宗規據,必須有。

  沒幾天就已經給這些宮內規據給折騰的冒火的趙惇,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老臣們一定會以“多育皇嗣”為由,要求自己多立后妃!

  就如同當年,雖然不再多納嬪妃是父皇的意思,但那些守舊之臣還是把責任都推給了母后。為了憶靈,也為了他自己不被這些臣子們給煩死,趙惇必須對這流傳多年的宮廷規據動手了。

  朝廷清理還不到一個月,天子趙惇就下了旨意,將後宮來了個大大的“瘦身”:一、宮妃制度取消,直接把自己尋花問柳的權利給否決了!管理偌大個大宋就夠費時費力的,本皇帝沒興趣找一堆女人來玩兒什麼後宮陰謀,也沒興趣天天解決後院起火的問題;二、後宮的附屬機構,如六尚二十四女官司、後宮內侍、宮女、和外朝負責宮廷事務的機構,除太上皇趙昚處保持不動,其它也全部削減;三、除前朝的三大殿、後宮的御書房和御花園等還歸帝後使用,其餘宮院除留人看守打掃外一律關閉;四、從現在起,宮廷不再招收任何內侍;五、女官和宮女服役年齡最多到二十二歲,如果不被帝後看中,就可以離開宮廷回家。

  第四節

  天子趙惇這道旨意一下,叫好的有,更多的則是反對的諫章,臣子們大都覺得不能把宮廷搞的還不如一般大臣的家,也太不成體統了點。

  誰知,大家的奏本一上,皇帝回了一句:“此乃朕之家事,無需廷議。”

  有大臣還不服,當廷回敬了天子一句:“帝王無私事!”

  反正,這位新君的脾氣他們也摸著了,你跟他講理沒關係,只要言之成理他不會輕易發火,但不能為反對而反對,那樣皇帝根本不聽。

  天子才不怕臣子跟他爭,很輕鬆的就堵住了臣子們的嘴:“天子尊嚴非以儀仗、宮規而來。宣和盛世,富貴榮華、宮規森嚴,結果為何?”

  歷來儒家講究子為父隱,為人兒孫者絕不可提及自家前輩的過錯,否則便是不孝!趙惇可倒好,直接揭自家曾祖父的老底來堵臣子們的嘴。

  文臣們跟這位沒什麼避忌的天子討論不起來,皇帝可以口無遮攔,可已經被儒家禮儀浸透了的文臣們如何敢不為尊者諱?打死也說不出口。就這樣,宮廷改革再次輕易過關。

  宮廷中經選擇只留下女官、內侍、宮女共計百人,其他一律清退。這個事由原太子宮總管、現皇宮總管江卻江公公負責。這一是皇后剛嫁來沒多久,不了解情況,趙惇也知道馬憶靈不會有這個心思來管這些事,也不想她難做;二是江公公跟隨他多年,為人正直,對皇室忠心耿耿,晚輩們都十分敬重他,值得信任。

  清退下來的女官、內侍、宮女,按身份和服務年限分為三等,都有不同的安排。

  女官和宮女好辦,以皇后的名義,自願返鄉的賜金銀,由地方官府負責送到;無法或不願意回鄉的,按服務時間賜她們數目不等的金銀,並暫時把她們安排在城外的行宮--鳳儀宮中,逐漸為她們擇婿,安排好她們今後的生活。

  內侍們就麻煩了,他們已經是殘疾,又沒什麼求生的能力,沒有了出路,也不可能回原來的家。江公公建議給他們一些事做,他也是從一個小內侍一步步熬到今天的位置,知道這些沒了根基的人最怕的是被人給拋棄。找點兒事做,讓他們覺著自己還有用,也是免得他們閒下來鬧事。

  聽了江公公的話,趙惇猛然想起,那天傾天網跟自己提到他們缺少既忠誠,又能夠甘於寂寞、富有心計的人員。這些內侍從小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之中,那心計可是非同一般;至於忠誠,可以進行選擇和確認。他們沒了家、本身又是殘疾,加入傾天網也許比一般人更加合適。

  於是,趙惇把自己的這個意思和江公公、傾天網的幾位大佬都商量了一下,讓江公公幫著傾天網在內侍們中間進行選擇,選出來的內侍直接交給傾天網進行訓練。

  天子還向那些加入傾天網的內侍許諾,等他們榮休的時候,皇帝將親自為他們正名。這些內侍將得到與一般官員榮休一樣的待遇,如果打算立嗣,他們所應該得到的封賞都將由後嗣繼承,朝廷絕不會虧待他們!

  這些內侍正如江公公所說,最怕的是被人拋棄!

  無論當初他們是因何原因成為內侍的,但至少都是被自己的家人給放棄了,從內心裡就覺得底人一等。如今,天子居然願意將他們視同朝廷官員一體對待,給他們以尊嚴,而不是僅僅把他們當成是皇家的奴婢!被感動的他們的忠誠,並不亞於那些仁人志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