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有中級以上可以直接領兵的將官,每三年都必須在入朝朝見皇帝的時候,來武校參加一個月培訓,然後由朝廷安排他們的去向。這樣,就算沒有實戰,也能夠保證武將們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同時可以給武將們灌輸一些忠君、愛國、愛護百姓的思想,同時也防止了武將擁兵自重,守衛各地的駐軍不再如以前一樣頻繁調動,基本留駐原地。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臨安武校的成立也打破了文人對國家級別教育的壟斷,使得武將們也有了接受專業教育的資格。臨安武校和負責培訓士林子弟的太學和國子監,都同為國家級別的大學,自然也成為文官和守舊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

  隨著時光流逝,在短短的十數年中,一批支持天子趙昚和皇后虞水靈整頓軍政的老臣們相繼離世,先是李若水,然後是趙鼎、張所、史浩等人。

  這些朝廷的重臣都是靖康前的老臣,有的還是士林宗師,在吏民百姓中的威望極高。在大宋這個輕視武將的國家,岳帥等將領威望再高,也無法和這些在士林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老臣相提並論。他們的故世,使得支持帝後進行改革的勢力受到了沉重打擊,也使得帝後身邊輔佐無人。

  這個期間,韓世忠將軍也因年事已高離開了人世,其他將領中也有部分因傷病和年事已高而離世。這些將領的離世,再加上岳帥他們被迫離開軍隊,更使得帝後在軍隊中的控制力有所減弱。

  更為不幸的是,兩宮皇太后也相繼過世,使得皇后虞水靈又少了一道遮風擋雨的屏障。她們平時雖然不干預朝政,卻以自己身為太上皇生母、定策太后的地位,隱然影響著朝廷的施政,就是太上皇在位的時候,也不能完全無視她們的意見。

  兩宮皇太后都喜歡、信重水靈,認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宋江山和黎民百姓,也知道她以一個女子、一個皇后,在大宋這個重視儒家學說,講究禮法、規據的國家,參與朝政的艱難。所以,兩宮太后在平時十分注意保護虞水靈,平衡朝廷各個勢力,不讓那些守舊的臣子欺負她。

  尤其是韋太后,作為太上皇的生母,她自然了解太上皇的為人、個性,出於對水靈當初保護她的感激和對水靈的愛護,她常常在太上皇跟前為水靈說項。

  現在,沒有了兩宮太后及老臣們的保護和幫助,皇后虞水靈不得不直面那些守舊和偏安的勢力,憑一已之力與他們直接對壘,保護信重之臣,她的壓力驟然增大。

  第十節

  天子趙昚本性善良,十分重感情,而且過於念舊,更主要的是缺少對政治的敏感和洞察力。在任用大臣方面,他就出了不小的問題,過於重用自己當皇子的舊人:龍大淵和曾覿。

  此二人都是卑劣小人,平時靠著察言觀色,討得了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趙昚歡心。他們長期追隨太子,和趙昚關係密切,太子對他們比其他朝臣更為信任,遂重用他們以作為自己的耳目。

  虞水靈嫁入太子宮之後,他們又拚命的討皇太子妃的歡心,但虞水靈卻不是趙昚,很快就發現這兩人不學無術、見識淺薄,根本不是好人,習慣於欺上瞞下,甚至為了討好她欺負原太子的兩位側妃,在宮中製造不和,人品都不怎麼樣。她提醒太子趙昚注意,但太子根本沒往心裡去。

  等天子登基之後,出於自身的喜好,授予這二人高官,可他們一上任就仗著皇帝的恩寵胡作非為。結果,不止是支持天子的臣子們反對,就連不贊成天子施政的大臣也反對他們留任。

  最後,天子趙昚被迫把他倆外放出去,不久他們又違反朝廷的規定,收受賄賂,違反了國法,無法再保護他們的天子,不得不免去了他們的官職。

  這件事,使得很多大臣都不再信任天子識人的本領,也不再相信天子平衡朝廷的權力之爭的能力,沒有了天子的幫助,獨立應付朝爭的皇后虞水靈就更加勞累。

  因為在臨安之戰受傷之後不得養息,水靈的身體一直就不是很健康,在後來更是開始出現比較麻煩的問題。

  可為了保證改革的繼續進行,為了不讓更多的忠良之臣受到不應有的不公平對待,已經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皇后,還得堅持著管理朝政,與那些守舊之臣和儒臣們較量。

  為了更好的完成復興計劃,水靈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隨心所欲的任性丫頭,甚至必須將委屈和不甘全都自己強忍,永遠以寬和、賢良去應對臣子,應對那些無理的指責甚至是羞辱,永遠以微笑和平心靜氣讓自己的親人放心。

  小皇子趙惇或許是因為母親虞水靈生他的時候身體虛弱的原故,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常常生病。

  到了隆興三年,為了讓愛子能夠好起來,按大宋歷來的傳統,當今天子趙昚徵求過太上皇夫婦的同意之後,讓剛剛四歲的趙惇拜長風道長為師,並將他送到顯慶觀養育。

  漸漸的,大家發現趙惇越大,長的就越像他的外祖父虞允文。可隨著趙惇的成長,那性格卻是越來越調皮的讓人受不了,幾乎所有見過當年的虞水靈的人,都認為他的個性簡直是當年那個囂張、調皮的虞氏小小姐的翻板,只是更加的聰明,更討人喜歡。

  這個喜歡搗蛋、卻又十分會討人歡心的小傢伙,現在成了皇室里最受歡迎的一個,無論是太上皇還是兩宮皇太后,都特別喜歡他,常常把他從顯慶觀里接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