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回 害忠良千古奇冤 奉禮教毀卻良緣3

  第三節

  “紹興和議”達成,興奮的天子趙構認為從此可安,下令大赦天下,並大賞群臣。

  可是,封賜給岳飛三千五百戶食邑的詔書下了三次,都被他拒絕不受,並上書堅決反對議和,認為這是在投降、在賣國。

  率真而又不在乎別人看法的岳飛多次上書反對和議,上書天子趙構要求北進中原,又敢於公然批評朝廷收取兵權的做法,不只是在主和一派、甚至在不少看不起武將的一般文官眼中,岳帥都是個不服管教的麻煩傢伙。

  幾名與其交好的臣子前來岳家軍駐地,當面責備岳帥過於驕橫,會惹禍上身,力勸其接受朝廷的封賞。

  認識到大宋朝廷投降之意已經不可更改的岳靈,擔心父帥因此而引來殺身之禍,也多次哭泣著下跪於父帥跟前,並拉著兄長岳雲、姐夫張憲一起哀求父帥看在義母和家人、下屬們的面上,不要再違拗天子之意。

  此時,天子趙構又再次下詔好言相勸,岳飛方才接受了此次的封賞。

  眼見和議已成,趙構、秦檜君臣怕立下大功的將領們自己無法駕馭,加快了奪回兵權的行動。以“推恩”為名,召三位大將韓世忠、張俊、岳飛,並他們手下的高級將領入朝覲見,以便朝廷“論功行賞”。

  三位將領並沒有什麼懷疑,很快就安頓好軍隊回到臨安,還按朝廷的要求,把自己信用的下屬基本都帶了回來。

  岳靈雖然也跟著父帥來到臨安,但由於此次和談使得她對朝廷根本就沒有了信任的基礎,乾脆拒絕父帥要為她向朝廷請封的意思。並以自己為一女子,沒興趣參與朝政為由,讓父帥不要在朝廷上提及自己。

  而且,岳靈也沒有和父帥他們住在一處,這也是因為此時的臨安之中認識她的人太多,她便乾脆帶了景兒前往離城不遠的顯慶觀,看望清義道長之徒、也就是自己大師兄的長風道長。

  此時清義道長已經過世,師門中與她最親近的,也就只留下了長風道長,她自然想與長風師兄能有更多團聚的機會。這倒反而使秦檜在陷害岳帥的時候,沒能抓到岳靈,讓她能夠在外面想辦法。

  韓世忠、張俊被任命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表面上使這些將領能夠參與朝廷的決策,但卻更隱蔽的奪回了兵權,使得他們無法再直接指揮自己原來的部下。

  朝廷隨後又以戰事結束為由,撤銷三個專責抗金的宣撫司,收回了將領在地方上的大權,並命令地方上的其他高級將領陸續入京朝見,並對他們進行封賞和改任,然後把各支部隊中的中層將領一通亂調,打亂了各支軍隊原有的隸屬關係。

  在初步取得成效之後,天子趙構又使詭計架空樞密使之權,利用各種機會製造岳、韓、張三名大將之間的矛盾。

  為了配合天子的行動,秦檜把矛頭對準了最不聽話、也是最有名望的的韓世忠將軍。先以封郡王的方法,剝奪了他的兵權。然後,由天子趙構出面說服張俊去找岳帥,說是朝廷打算將韓將軍的部下分給他們二人掌管。

  結果,率直的岳帥毫不掩飾自己對爪分韓將軍部下的反感,直接斥責張俊,說韓將軍今天的下場就是他們明天的鏡子。

  張俊則是反唇相譏岳帥是持兵自重、不服朝廷管束,兩人鬧了個不歡而散。

  秦檜又出毒招,想誣告韓世忠謀反。

  可這個事卻無意中讓右相趙鼎知道了,被嚇了一跳的趙鼎,趕忙連夜拉著韓將軍闖宮,見到了天子趙構,極力陳述韓世忠對大宋的忠誠,總算是幫韓將軍避免了殺身之禍。

  此時,一直唯天子馬首是瞻的張俊辭去了自己的樞密使之職,主動交出自己手上的兵權,請求歸隱山林。

  天子趙構藉機大大表揚張俊,並加封其爵位,促使各級將領和軍隊對皇帝效忠。隨即將軍中各級中層將領調整、調任,然後又把各個本來並沒有附屬關係的部隊打亂編制,終於成功將軍隊完全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由於趙構君臣認為和議已成,不必再考慮戰事,只想著謀奪兵權,根本不顧及保持軍隊戰鬥力的需要,拚命的解除將領和軍隊對朝廷的所謂“威脅”,最終將幾支戰鬥力還算不錯的軍隊全給毀了。

  這個時候正逢秦檜過壽,不少大臣皆去拜壽。

  本來不願與奸相同流合污的岳帥並不打算前去,但右相趙鼎出於好意,還是來邀他和韓世忠將軍同行,畢竟秦檜是朝廷的左相,還是不要把關係搞的太僵的好。

  岳帥最後倒是去了,卻沒有準備禮物,只寫了一副賀聯在壽堂上送給秦檜。

  秦檜見平素傲氣、自負的岳帥肯向他低頭,十分高興,立刻命人當場宣讀,內容卻是:“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溝壑之欲”!

  在場的眾位臣子目瞪口呆,實在是佩服岳帥過人的勇氣和敢說敢為,氣得秦檜七竅生煙,自此深恨岳帥。

  金人對大宋的主戰一派仍然無法放心,直接提出“必殺岳飛”的要求。

  恨透了岳帥的秦檜利用金人提出要殺岳飛的機會,串通自己的同黨向天子力陳必須除掉主戰的岳飛、保證兩國安寧的意見。

  天子趙構早已懷疑岳飛的忠誠,而且對自己的臣民多次違背他的旨意、反對宋金議和十分不滿;就算是錯殺岳飛,天子也要藉此機會立威、“殺雞給猴看”,讓臣民們今後不敢再違背自己的決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