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斡離不在時,因兄長甚喜金輦公主,兀朮礙於兄弟情義,隱忍不言。

  如今,斡離不離世,金輦公主身為魏王妃,本可以不陪葬王陵。但兀朮卻向金主吳乞買進言,陳說金輦公主為大遼公主,從她煽動南侵一事來看,公主將遼看的太重。她是魏王正妻,並無所出。可魏王子尚年幼,手下部民要由嫡母代為掌管。萬一金輦公主有謀叛之意,不只是連累斡離不後人,也會給大金造成天大的麻煩。

  金主吳乞買本來對金輦公主陪不陪葬並沒什麼在意的,覺得不過是一介女子,有甚可注意的。可聽了兀朮之話,覺得他考慮的很有道理,立刻下旨,命令金輦公主一併陪葬魏王。

  公主哀哭求饒不得,只能飲藥而死,臨死之前以惡言毒語詛咒兀朮兄弟,願大金早日滅亡!

  兀朮對她臨死詛咒的回答,是立刻命人將因公主的原因才得以存活的遼天祚帝蕭貴妃,也就是公主生母抓來一併處決,讓她們母女一起到地底下去喊冤告狀。

  照兀朮如此行徑來看,他不過是借這近千無辜女子和內侍的命,來發瀉親兄驟然亡故的痛苦。若他真的相信死者有靈,怎會讓自己的兄長處於一群仇深似海的冤鬼之中,永遠不得安生!

  也有人言,兀朮此番行為,不過是借親兄之死將可能在將來唆使侄兒反對自己的人全部除掉,以便自己掌控父皇阿骨打名下軍政合一的部眾“猛安謀克”,將最強大的力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話也有些道理。

  完顏氏人雖少,但部民大多在朝中為將,按部民必須服從自己主人的傳統,對女真部民來說,就算是主人謀反,他們也必須跟隨,否則會落得一個被人恥笑、甚至無處容身的結局。

  依阿骨打生前所建立的女真人舊例,從他那一代的三兄弟開始,他們所屬部民永遠歸他們的後人所有,這是阿骨打的制橫之策,以免皇帝太過強勢,傷及完顏氏的根本;這樣也使得部民力量分散,無人能利用戰鬥力過於強悍的完顏氏部民謀反。

  “猛安謀克”是非常嚴格的父子世襲,兀朮這一代之中,只要斡離不還在,就無人能動搖他主掌阿骨打“猛安謀克”的地位,但他也必須分給兀朮和另兩名兄弟一部分部民。

  現在斡離不過世,阿骨打一系的猛安謀克依承繼順序,後面主管的便是他的兒子。由於三子年幼,未成人之前先由兀朮代管;一旦斡離不的三子成人,兀朮就得將“猛安謀克”還給自己的侄兒。無論兀朮能坐到什麼樣的地位,都必須遵守完顏氏傳統。

  但現如今,兀朮將斡離不身邊親近之貼身人,除三子外全部處死,只留下了"猛安謀克"的部民而已。沒有了親近之人的幫助和教導,斡離不三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有那個雄心和力量與兀朮爭競。

  事情的發展倒也驗證了上述說法,無論兀朮是有心、還是無意,從此阿骨打的“猛安謀克”部民就掌握在他一人手中。他過世之後,其子孛迭(漢名完顏亨)繼承他的位置掌控“猛安謀克”部民。大金最強的力量自此牢牢的掌握在兀朮一家的手中,也成為了他的後人奪取大金皇位的助力。

  在大宋南京登基的皇帝趙構,繼位之後的表現開始還讓人看到了“中興”希望:先是起用主戰派中威望最高的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也就是宰相,又令宗澤知汴京府兼汴京留守,領兵進駐汴京,並下令召集天下兵馬。

  李綱堅持抗戰,一回朝就提出了“抗金建國十條建議”,堅決要求皇帝嚴懲漢奸,破格任用抗戰將士,改革軍制等。

  李綱的建議是好,便可惜皇帝趙構根本就沒有實施的打算。

  也許正是使臣子互相牽制的家風遺存,或許是皇帝趙構此時已經不再準備恢復山河。

  在任用李綱的同時,天子趙構又任用了著名的主和派黃潛善為中書侍郎,參贊政務;汪伯彥同知樞密院事,掌軍隊調動之權。

  此二人堅持金人勢大、不可抗橫的意見,主張放棄中原,將宋的勢力退過長江,割劇東南,說白了還是以土地、金錢奉獻給金人以求和。而且,主和一派還在皇帝面前抵毀李綱過於剛直犯主,不可為相。

  在金兵入侵之後,原宋朝領土和幽雲十六州的百姓因為金人的好殺、殘暴紛紛自動組織抗金武裝,已經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在得到了李綱所任命的河北招撫使張所、河東經制使傅亮的指揮和領導之後,更是踴躍響應,整個北地的抗金力量早已成為燎原之勢。

  對於原宋地和幽雲十六州的抗金義軍,主和、主戰兩派的態度也是截然相反。主和派深怕北地百姓的反抗引來金兵再次南下,要求皇帝下令將抗金義軍全部解散,不許百姓自行抵抗金人,只能是大宋軍隊才能與金軍交戰,並將抗金義軍全部視為“盜賊”。

  宗澤老將軍聽到這個說法,給這些混蛋氣樂了:“金兵打來的時候不許百姓抵抗,要等正規宋軍前來;等宋軍趕到,人不是都被金兵給殺光了嗎?”

  主戰派則是支持百姓自發的反金起義,尤其是宗澤,利用自己獨守汴京之勢,用盡全力幫助周圍的抗金義軍,並將不少義軍收在自己的麾下。

  這個時候,當今天子趙構的態度已經明顯發生了轉變,他選擇了南逃,而不是堅守中原大地。隨即任命黃潛善為相,與李綱並列。然後聽信主和派之言,命令罷去剛剛設立的招撫、經制兩司,將張所、傅亮二人免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