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奏摺批覆完了,小趙皇帝想到,大理、西遼不可能都同意主動統一,可能還要打統一戰爭。戰爭,應該往最壞的結果去想,自己如果在戰爭中犧牲?中國後來落後於西方,就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有科學技術落後。經濟上,我們鼓勵發展工商業,也算經濟制度開始改了。科學技術的落後,應該從制度上去制定法律。中國的集權制度,也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文官考試制度,現在西方還在稱讚。不過文官考試的內容應該變一變,不能光從儒家思想中去出題。民主制度也應該建立,應該在統一後實行。

  小趙皇帝想,最近就是制定發展科學技術的的法律。國家研究大的項目,工商業的企業研究一些中型的科技項目,個人再搞一些小的項目研究。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一起上,一起搞科研,中國人口多,研究的人就多,就不會落後於世界,落後於西方。

  現在,制定發展科學技術的的法律最重要。

  五月十八日早朝,在三呼萬歲結束後,小趙皇帝要主動找議題了。

  小趙皇帝說:“各位臣工,今天,朕來主動找一個議題,就是我們大宋朝為什麼能夠打敗金兵東路軍西路軍,恢復我們大宋的國土,統一金國,西夏,最近又可以說統一了吐蕃。是什麼原因使我們能夠反敗為勝呢?”

  皇上怎麼了?需要人來歌頌一番嗎?

  一個大臣站出來說:“我們大宋,從太祖皇帝開國,太祖皇帝東討西伐,南北進攻,才打下了大宋的江山。從太祖皇帝開國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獲得大面積的土地,常常還喪失國土。太上皇想恢復燕雲十六州,也僅僅恢復了燕京。我們還是花了大量的金錢才獲得一座空城。還要把稅收交給金國。向遼國進貢,向金國進貢,向西夏進貢。我們一個泱泱大國,就沒有一點面子。從太祖去世太宗去世,我們就低三下四,這在漢族的歷史上,這樣長時間沒有大國的樣子,是歷史的恥辱啊。一個小小的女真族,就推翻遼國,打到我們大宋的京城。幾乎害得我們亡國,是有許多需要我們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總結好了,我們可以修改我們的政策,改變我們的民風,總結好了,可以使我們漢族的子孫後代再避免犯歷史的錯誤。臣建議:知無不言,言者無罪,不要為尊者諱。”

  小趙皇帝說:“朕現在宣布:言者無罪。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敞開說自己的心裡話。”小趙皇帝見大臣們的話已經轉了方向,反正多扯一些,就看自己這個主持人,主持會議的水平如何了。現在就讓他們扯以前的也好。

  一個大臣出來說:“臣認為我們的重文輕武的政策有問題。過分的壓制武將,在前線,要打仗,往往還要派監軍,監軍就是文官,或者是宦官。派監軍也不是大不了的。問題是你監軍又不懂軍事,武將怎麼打仗,應該武官決定。當然監軍可以提建議,你不能代替軍事主官決定怎麼打仗。”

  小趙皇帝說:“這裡提了兩個問題。一是要不要派監軍的問題。二是打仗的問題,到底應該誰來決定的問題。大家可以在這兩個問題來發表意見。”

  兵部有個官員出來說:“臣認為,監軍應該派。上級以及朝廷派監軍可以代表朝廷的意見,轉達朝廷的意見。對於軍事,監軍應該表示自己對打仗的建議,問題在於,誰來決定仗怎麼打。監軍我們可以說,對軍事是外行,外行就不能有決定權。打仗應該軍隊的指揮官決定。”

  小趙皇帝說:“這位愛卿的意思:監軍應該派,打仗應該軍事指揮官決定。大家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說沒有不同意見的很多。小趙皇帝說:“這說明,我們以前的監軍干涉軍事指揮是不對的。監軍應該派,軍事指揮應該軍隊的將軍決定。這一條,作為朝廷的決定記錄下來。”

  又有一個大臣出來說:“臣認為,我們以前經常換將軍是不對的。軍隊的將軍換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軍隊的將軍應該固定。”

  小趙皇帝認為這個意見是錯誤的,看有沒有人出來反對。

  吳敏丞相出來反對說:“我們的太祖皇帝為什麼要杯酒釋兵權?就是要解決朝廷的軍隊,由於固定將軍,長期沒有更換將軍,國家的軍隊,變成將軍個人的軍隊這個問題。唐朝的藩鎮,藩鎮的權利過大,安祿山才能起兵反對朝廷。五代,之所以經常改變皇帝,就是軍隊掌握在個人手裡。孟子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接連不停的改變皇帝,不但皇族受影響,人民也受戰火的熬煎。我們的太祖皇帝的政策,既保證了皇帝不經常改變,社稷不經常改變,重要是人民免除了不少戰火。一百六十多年來,皇家穩定,社稷穩定,人民也安定。臣認為。這個政策是不應該改變的。”

  小趙皇帝說:“吳丞相認為,防止朝廷軍隊變成個人的軍隊,是皇家穩定,社稷穩定,人民安定的政策,不應該改變,有沒有不同意見?”小趙皇帝想,從宋朝起,中國就很少有朝廷的軍隊搞政變,推翻皇帝的事情,社會安定了不少。可能與趙匡胤制定的防止朝廷軍隊變為將軍個人的軍隊的政策有關。

  見沒有人出來說話。小趙皇帝又來搞投票的形式。小趙皇帝說:“現在,反對吳丞相觀點的站這邊,贊成吳丞相觀點的站那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