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這兩次事件使得霍華德名聲大震,圈內稱之為“逃命專家”,但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在他50歲時,終於沒能逃過命運的魔掌——2002年7月12日,在莫斯科的家中,他掉下樓梯摔斷了脖子。
十七年的時間,什麼效率。
匪徒的九月
1972年9月5日發生在德國慕尼黑的奧運會血案是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歷史轉折點。一方面,這次事件的處理失敗使得世界各國開始重視國內應對突發事件的特殊武裝力量的建立;而在另一方面,這次恐怖活動在恐怖活動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事情發生在1972年9月5日凌晨,阿布尼達爾(11歲時,他家大筆家產被以色列沒收,和以色列有著國讎家恨)手下的幾名“黑九月”突擊隊員突襲了慕尼黑城的奧林匹克村。他們翻牆摸進了以色列代表團駐地,殺掉了首先發現他們的以色列舉重教練和反抗的負責人,劫持了九名運動員人質,要求交換以色列在押的256名巴勒斯坦戰俘。
這個時候,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聯邦德國內政部長漢斯和奧林匹克村村長特勒格爾英雄虎膽進入大樓同恐怖分子談判,假意做出讓步,套取信息,暗地裡卻開始準備突襲。而他們在那時還沒有專門的反恐力量,營救人質突擊隊由聯邦德國警備隊湊合了。
“黑九月”為了防止德國警方突襲,迫使直升機駕駛員站在前面當人盾(這裡插句嘴,一般電視裡出現這種狀況,警方狙擊手通常是打眉心的,而在實戰中,狙擊點通常是在罪犯的頸椎處,一擊斃命,來不及做任何反應),另一方面還派人檢查按他們要求準備好的外逃客機。
儘管沒什麼把握,但是聯邦德國警備隊還是勇敢地開火了。由於天色昏暗,人員混雜,一上來就沒打中目標,奇襲失敗。而“黑九月”則訓練有素地在德國警察第一輪掃射結束前槍殺了全部人質,還搭上了兩個德國警察。一個“黑九月”的傢伙還勇敢地拉響了手雷,剩下的恐怖分子則四下開火,阻止救火車和直升機上前處理。現場亂成一鍋粥,整個解救行動後來成了任何一份“反恐教程”中都要鄙視一番的經典失敗案例。
需要說明的是,飛機上拉手雷也許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一般情況下,飛機上的層層座椅會吸收大量威力。1977年10月,德國的專業反恐作戰部隊第九邊防警察大隊(GSG9)組建後趕上了德航摩加迪沙劫機案,突襲的GSG9隊員用點三八小炮連射恐怖分子兩下,對方還是很精神地連扔了兩顆手榴彈,後來那隊員急了,抓起兄弟的MP5才把恐怖分子掃死。而最關鍵的是歹人扔出的手雷也因為飛機上層層座椅掩護,沒有造成什麼殺傷。其實在這個案子的一開始,座椅也幫了恐怖分子的忙——GSG9突襲前,委託了兩名英國SAS隊員(CS遊戲中的3號)打下手,負責架梯子和往機艙里扔閃光震撼彈(FLASH BANG)。SAS扔雷扔得沒說的,可是由於座位阻擋,產生的效果就差點意思。相比之下,同年5月荷蘭BBE(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1連)解決“火車劫案”時就更富想像力。此案中,由於戰線太長,加之座位阻隔,BEE突襲前並未使用FLASH BANG,而是直接叫空軍派來了兩架F-104G戰機,超低空從火車上掠過,長達十幾秒種的巨大轟鳴成了最好的FLASH BANG,火車上所有玻璃被震碎,人也被震傻了,BEE趁機突襲,圓滿完成任務。
諜報審訊
在觀看007系列電影的時候,從最早的肖恩康納利,到最後的皮爾斯布魯斯南,觀眾是很難看到那個老派的流氓失手被人逮住刑訊逼供的。而在實際的諜報工作中,深入敵人內部的派遣情報員,很大一部分是要面臨危險的。當年我一個遠在海外漂泊的兄弟遊覽異國名勝,路過據說是該國一大間諜學校的某地。問同行的老鄉該學校的畢業生派遣出國後境況如何,老鄉的回答是用的中文,簡短的三個……?
20世紀70年代初巴爾摩一次情報官聚會上,一位來自斯圖加特農藥廠的經理講述了一個著名的故事。那是在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反間諜隊的高級教官伯尼·費德曼,在一次戰地值勤中到處遛彎,不小心被德軍俘獲。為了從他嘴裡掏出所需要情報,德國審訊員將他好一通收拾——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心理壓力,但是所有手段都未能奏效。多年後一個德國俘虜總結這個事情說:“費德曼大概願意我們折騰他,這樣可以給他機會成為英雄。”
但是德國人最終還是打中了他的弱點。他們把他送到德國一所培養領導間諜的幹部學校去,把他調配給一個教官。該教官自以為在搞情報網上是天下第一,費德曼每天都得坐在一邊聽他日爾曼式的吹牛。終於有一天,費德曼忍無可忍了,便情不自禁地頂撞了德國人(你一定猜到了,這個人後來就到了斯圖加特當上了農藥廠經理)一通,談了美英情報機關一些工作內幕,還向德國人提了一些應該怎樣搞清通訊網的建議。
對於這個事情,我覺得在暴露了費德曼的愚蠢的同時也暴露了德軍在刑訊方面的不足。在刑訊逼供方面,全世界都要向前蘇聯的情報官員學習。愛爾蘭共和軍的小冊子裡的種種反審訊技巧,在面對英美少爺兵的時候或許有用,但是遇到蘇聯人,就全得玩完。比如後來流傳到拉美並被發揚光大的閹割法。那個年代,拉美各國政府以階級鬥爭為綱,修理不同政見者比較頻繁,就找蘇聯取經取來了葵花寶典。想想看一個學生領袖之類的政治風雲人物,突然變得不男不女、尖聲尖氣,那就一點號召力都沒有了。誰還會把他當領導?
十七年的時間,什麼效率。
匪徒的九月
1972年9月5日發生在德國慕尼黑的奧運會血案是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歷史轉折點。一方面,這次事件的處理失敗使得世界各國開始重視國內應對突發事件的特殊武裝力量的建立;而在另一方面,這次恐怖活動在恐怖活動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事情發生在1972年9月5日凌晨,阿布尼達爾(11歲時,他家大筆家產被以色列沒收,和以色列有著國讎家恨)手下的幾名“黑九月”突擊隊員突襲了慕尼黑城的奧林匹克村。他們翻牆摸進了以色列代表團駐地,殺掉了首先發現他們的以色列舉重教練和反抗的負責人,劫持了九名運動員人質,要求交換以色列在押的256名巴勒斯坦戰俘。
這個時候,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聯邦德國內政部長漢斯和奧林匹克村村長特勒格爾英雄虎膽進入大樓同恐怖分子談判,假意做出讓步,套取信息,暗地裡卻開始準備突襲。而他們在那時還沒有專門的反恐力量,營救人質突擊隊由聯邦德國警備隊湊合了。
“黑九月”為了防止德國警方突襲,迫使直升機駕駛員站在前面當人盾(這裡插句嘴,一般電視裡出現這種狀況,警方狙擊手通常是打眉心的,而在實戰中,狙擊點通常是在罪犯的頸椎處,一擊斃命,來不及做任何反應),另一方面還派人檢查按他們要求準備好的外逃客機。
儘管沒什麼把握,但是聯邦德國警備隊還是勇敢地開火了。由於天色昏暗,人員混雜,一上來就沒打中目標,奇襲失敗。而“黑九月”則訓練有素地在德國警察第一輪掃射結束前槍殺了全部人質,還搭上了兩個德國警察。一個“黑九月”的傢伙還勇敢地拉響了手雷,剩下的恐怖分子則四下開火,阻止救火車和直升機上前處理。現場亂成一鍋粥,整個解救行動後來成了任何一份“反恐教程”中都要鄙視一番的經典失敗案例。
需要說明的是,飛機上拉手雷也許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一般情況下,飛機上的層層座椅會吸收大量威力。1977年10月,德國的專業反恐作戰部隊第九邊防警察大隊(GSG9)組建後趕上了德航摩加迪沙劫機案,突襲的GSG9隊員用點三八小炮連射恐怖分子兩下,對方還是很精神地連扔了兩顆手榴彈,後來那隊員急了,抓起兄弟的MP5才把恐怖分子掃死。而最關鍵的是歹人扔出的手雷也因為飛機上層層座椅掩護,沒有造成什麼殺傷。其實在這個案子的一開始,座椅也幫了恐怖分子的忙——GSG9突襲前,委託了兩名英國SAS隊員(CS遊戲中的3號)打下手,負責架梯子和往機艙里扔閃光震撼彈(FLASH BANG)。SAS扔雷扔得沒說的,可是由於座位阻擋,產生的效果就差點意思。相比之下,同年5月荷蘭BBE(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1連)解決“火車劫案”時就更富想像力。此案中,由於戰線太長,加之座位阻隔,BEE突襲前並未使用FLASH BANG,而是直接叫空軍派來了兩架F-104G戰機,超低空從火車上掠過,長達十幾秒種的巨大轟鳴成了最好的FLASH BANG,火車上所有玻璃被震碎,人也被震傻了,BEE趁機突襲,圓滿完成任務。
諜報審訊
在觀看007系列電影的時候,從最早的肖恩康納利,到最後的皮爾斯布魯斯南,觀眾是很難看到那個老派的流氓失手被人逮住刑訊逼供的。而在實際的諜報工作中,深入敵人內部的派遣情報員,很大一部分是要面臨危險的。當年我一個遠在海外漂泊的兄弟遊覽異國名勝,路過據說是該國一大間諜學校的某地。問同行的老鄉該學校的畢業生派遣出國後境況如何,老鄉的回答是用的中文,簡短的三個……?
20世紀70年代初巴爾摩一次情報官聚會上,一位來自斯圖加特農藥廠的經理講述了一個著名的故事。那是在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反間諜隊的高級教官伯尼·費德曼,在一次戰地值勤中到處遛彎,不小心被德軍俘獲。為了從他嘴裡掏出所需要情報,德國審訊員將他好一通收拾——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心理壓力,但是所有手段都未能奏效。多年後一個德國俘虜總結這個事情說:“費德曼大概願意我們折騰他,這樣可以給他機會成為英雄。”
但是德國人最終還是打中了他的弱點。他們把他送到德國一所培養領導間諜的幹部學校去,把他調配給一個教官。該教官自以為在搞情報網上是天下第一,費德曼每天都得坐在一邊聽他日爾曼式的吹牛。終於有一天,費德曼忍無可忍了,便情不自禁地頂撞了德國人(你一定猜到了,這個人後來就到了斯圖加特當上了農藥廠經理)一通,談了美英情報機關一些工作內幕,還向德國人提了一些應該怎樣搞清通訊網的建議。
對於這個事情,我覺得在暴露了費德曼的愚蠢的同時也暴露了德軍在刑訊方面的不足。在刑訊逼供方面,全世界都要向前蘇聯的情報官員學習。愛爾蘭共和軍的小冊子裡的種種反審訊技巧,在面對英美少爺兵的時候或許有用,但是遇到蘇聯人,就全得玩完。比如後來流傳到拉美並被發揚光大的閹割法。那個年代,拉美各國政府以階級鬥爭為綱,修理不同政見者比較頻繁,就找蘇聯取經取來了葵花寶典。想想看一個學生領袖之類的政治風雲人物,突然變得不男不女、尖聲尖氣,那就一點號召力都沒有了。誰還會把他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