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這個角度看,小折刀是有其局限性的,但它所欠缺的僅僅是氣勢,而隱藏的殺機一旦顯露,則會給對手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個反面的例子,菜刀在很多人眼裡大概是一件威猛的兵器,但是事實非常令他們失望——1983年著名的唐山“菜刀隊”,24條大漢半年多時間作案18起,致傷17人卻無一死亡(按:僅僅是武器的案例分析,不是替菜刀隊惋惜,讀者明鑑),菜刀威力之差可見一斑,惟大兇器論者可以休矣。而同樣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廣州一位解放軍退伍偵查兵,就因為見義勇為而被流氓團伙用匕首捅死。一直到很多年之後的今天,我還常常可以從法制節目中看到那些身負命案的兇器多是匕首短兵——砍刀一類多是流氓團伙收保護費時嚇唬老百姓的。

  針對當年的治安情況,公安系統還裝備過一種推拉式警用匕首,這種東西非常類似於後來廣為流傳的直出式跳刀(在西方叫做OUT OF THE FRONT),只是多了一個嵌著藍盾標誌的帽子——對於這個笨拙而多餘的“安全設計”,我從十歲的時候就開始不理解,一直到現在——在我的印象里,這批推拉式警匕後來正是因為安全性和實用性的雙重欠缺而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作為它對手的匪用直跳卻很受歡迎,而且當年因為貨源緊俏,團伙內身份比較低的小嘍羅是沒有資格使用它的——他們一般是用側跳或者背鎖折刀,而後者兇悍如BUCK110(參見《殺死比爾》烏瑪用來割斷醫生腳筋的那把刀),終究無法擺脫一般人眼裡水果刀的形象。

  關於直跳的案例,多數大同小異。我知道的一個是某團伙的頭頭有次和人發生矛盾,隨手抽出直跳指向對方胸部,出刀同時頂出推刀鈕——於是正中心臟一刀斃命。我相信這個故事要是隱去時間地點等等一切背景,和你聽過的大概就是一個樣。

  而有所不同的是我那個故事還有續集,話說那個攜帶直跳彈簧刀的老大被抓走之後,那個地區出現了一個穿著牛仔短褲的新老大,該老大學過武術、當過兵,還進過監獄,實戰經驗豐富得不像話。他的腰裡掛的卻不是直跳了,而是一把武術用品商店裡買來後開了鋒的雙刃短劍。

  那些佩刀的年輕人——直刀篇

  我有一位長相神似劉青雲的校友,某次潛入偉大的首都,日日在潘家園一帶流連,於漫天的假貨之中找到了一把殘缺的日本30式刺刀,花了100塊錢毅然買下。

  再說那30式刺刀,乃是日本軍國主義利爪,早年頻繁現身於革命戰爭影片之中,時常挑著膏藥旗進村掃蕩,經常用於殺害村民,令人印象深刻。我那校友的30刺到手時已然是殘破不堪了,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它已經被鋸掉了護手鉤和套火環,如果再取下鋼鞘,那麼基本就看不出那是一把刺刀了。

  根據他那時候的分析,這把刀之所以被鋸掉護手鉤和套火環這些牽絆而保持了棒狀的簡單外形,完全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適應當時的武鬥形式而做的改動——當年武鬥不比日本鬼子拿著38大蓋拼刺,還要勾掛對方兵器;武鬥往往是近身肉搏,一刀定生死,出刀一定要快。平時刀插在身上,遇上敵人突然要往外拔,那些牽牽絆絆的護手鉤、套火環往往會掛住衣服釀成大禍——也許在當時不會有人想到,多年之後世界各國設計軍警槍械時都要考慮到這一點:手槍必須具有流暢的外形以保證出槍速度。

  從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武鬥,一直到1883年嚴打之前,軍刺就一直活躍在那些不安分的年輕人手裡。由於我國對制式裝備的嚴格管理,我軍裝備的56刺則很少流出,小壞蛋們手裡的也多是侵華日軍遺留的30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後來的刺刀設計目的都已經發生了轉移,冷兵格鬥功能多不如半米多長的30刺。你要是見過56刺就能知道,這些摺疊刺刀完全沒有可以拿捏的地方,即使是扁刺也放棄了劈砍的功能和棱刺一樣沒有了刃,遠不如30刺可砸可砍來得順手。

  不過,儘管是非制式裝備的30刺,在當年也不是人人能夠搞到。於是在這種大環境的召喚下,江湖上又湧現出了各式各樣古怪的兵器,水管叉、自行車鎖、武術表演用短劍、螺絲起子等等,其中又以終極武器三棱刮刀為最。

  那三棱刮刀模樣兇狠,而且通體覆以黑漆防鏽——在這一點上,它和戰術刀具的戰術塗層(主要是防反光暴露目標,兼顧防鏽)不謀而合。更加要命的是,這個傢伙是一個尖尖的錐頭,遠比56式棱刺的“T”形頭來得凌厲——我甚至懷疑後來設計的63式棱刺是否就受了三棱刮刀的啟發——而且三條鋒線鋒銳絕倫(比63還要厲害得多)。鋒鋼刀體本來就是用於刮削金屬的,在硬度上完全可以笑傲大多數刀具,堪稱是一代名器,武林至尊。直插在自行車把手上,晃晃蕩盪,殺氣凜凜,對手望風而逃。

  正是因為三棱刮刀的兇猛,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它在刀具管制條例里都是作為重點的一項被單獨提出強調的。不過在後來的刮刀生產上,好像廠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有意弱化了刀體與刀柄的連接部位,刀體輕輕一抽就從刀柄之中脫出,強度大打折扣,已經不再是一件合格的兇器了。

  小李飛刀

  在20世紀70年代人之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所接觸的武俠文化,基本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經由港台出口轉內銷的,在那個特殊的時刻,內地一部分頗具使命感的影視工作者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本土武俠製造工程——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江湖恩仇錄》,我相信您一定能記得,另外還有一個沒準也有印象——《飛刀黃天霸》,和之前看到的所有影視劇不同,該片中的主人公居然是個卑鄙無恥賣友求榮的小人,當時這個壞蛋使的就是飛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