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馬皇后聽說這件事後,就對他說:"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餘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

  他腦袋嗡地一下,準備殺掉鄭謙,於是,又把他找來問道:"你把家族治理得這麼好,有什麼訣竅嗎?"

  鄭謙還不知道大禍已臨頭,只是老實地回答道:"沒什麼訣竅,只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朱元璋一聽,哈哈一笑,把他放回家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朱元璋對馬皇后是很重視的。也正如他後來非常重視李淑妃一樣。但要死時,他仍然對李淑妃不放心,即使李淑妃不是那種喜歡干預朝政的人。如果馬皇后這個時候還在,朱元璋肯定也會像對李淑妃那樣對待這位結髮妻子。

  因為,現實是殘酷的,中國歷史走到了明朝,留下太多的歷史經驗教訓了。朱元璋秉承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畢竟,他的接班人的確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容不得他出現半點差錯。

  接班人:朱允炆

  朱元璋挑選接班人的方式很奇怪,他繞開了兒子,直接挑選了一個孫子。當然,他的精神很正常,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來,跟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一直被他寄予厚望的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哭成了淚人,險些就暈死過去。他一直苦心"改造"的接班人突然就沒有了,他朱家江山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已經六十五歲的他,在經歷了無數次戰爭後,身體已經明顯不行。他和以前朝代的皇帝不一樣,並非迷信丹藥可以長生不老。他很現實,人總有一死,並且對他來說似乎就要不遠了。

  同年,他跟大臣們商量準備再尋找一位帝國接班人,有人建議皇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合適的人選。朱元璋也考慮過此人,但是,他對這個長期在北方守衛邊疆的兒子了解得不太透,只知道這個兒子跟自己很像,當機立斷,冷血無情,骨子裡流的的確是他的血液。

  他對朱棣讓明帝國走得更遠並沒有多大信心,父子二人缺少交流,朱元璋又是敏感多疑的人,所以大臣們對朱棣的良好評價並不能使他動心。但他的確找不出另外一個兒子讓他放心地去死。

  當他把欲立朱棣為太子的事情試探性地拋給大臣們時,翰林學士劉三吾立即提出,此事萬萬不可。劉三吾考慮的是,如立皇四子,那麼將皇二子、皇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被封為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手握重兵,一旦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當劉三吾把理由講完,朱元璋點了點頭,同時陷入了沉思。這個時候,他忽然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洪武九年(1376年),一個叫葉伯巨的官員上書指責朱元璋執政的三個問題:第一,分封王太多;第二,用刑太繁;第三,求治太速。那時,他還不會料到自己提出的問題竟然成了整個洪武時期的政治基調。朱元璋的剛猛治國曾被太子朱標否定過,朱標說,有桀紂之君,必有桀紂之民。那個時候,朱元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居然找來朱標,讓他把一根布滿了荊棘的棒子握在手裡,並且說,我所做的一切是讓你握好這根棒子,所以,棒子上的刺必須要清除。朱標到死也沒有領悟到父親的苦心,可晚年的朱元璋卻有了一點領悟。帝國經過他對內外的剛猛治理,此時已基本鞏固。他已經將亘古未有的極端皇權主義貫徹得徹徹底底。那麼,他需要的一位新上任的皇帝應該以"仁義"為旗幟抓基礎建設,而不能像自己那樣治理國家。可朱棣太像自己了,不可能讓這樣的一個人繼承帝位,把江山搞得血雨腥風。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朱元璋繞開了兒子,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該年九月,朱元璋就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大概是朱家的一個異數,和他父親朱標一樣,本性仁慈,仁明孝悌。從他以後,明朝朱家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個性的人。據說,朱允炆十四歲時,他的父親太子朱標患有重病,身上長了個大肉瘤,痛苦不堪。朱允炆盡心伺候,日夜守在身邊。父親去世後,朱允炆將三個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對他們的飲食起居照顧得十分周到,可謂孝悌兩全。就是後來朱元璋生病時,他也是親自服侍,常常整夜不睡,且從無一句怨言。

  大概也正因為這樣的在朱元璋看來是柔弱性格的朱允炆,讓朱元璋始終放不下心來。和當初培養朱標一樣,朱元璋也拿了棒子,告訴朱允炆,上面的刺必須要清除,否則,握不住。

  於是,就如同朱標是接班人時有"胡惟庸案"一樣,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有了藍玉案。這一年,明帝國最後一員能征善戰、驕橫跋扈的大將藍玉被錦衣衛官員告發要謀反,謀反的依據是:據小道消息,藍玉將要在皇上出行時行刺,朱元璋下令將藍玉處死,夷三族,坐黨論死者一萬五千人。

  朱元璋大殺功臣,歷史上有各種說法。但就在藍玉事件後,他高興地對朱允炆說,這下好了,內部沒有人敢動你,外面有你的叔叔們為你守衛邊疆,你就安心坐你的江山吧。

  朱允炆卻回道:萬一叔叔們謀反呢?朱元璋一愣。想不到幾年後,朱允炆的話真的就變成了事實。而更讓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就在他死後不久,這個他所選定的接班人就開始改變他當政時冷酷的政治氛圍。朱元璋不是沒有想過接班人會否定自己,但實在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