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1957年,國民黨空軍利用美制B-17飛機進行電子偵察,借著夜間複雜氣象作掩護,實行低空長途竄擾。解放軍空軍出動米格-17波愛夫型飛機69架次攔截,無一次成功。尤其是11月20日夜,一架B-17超低空飛越9個省,沿途航空兵部隊共起飛18架次攔截,卻還是讓它安然返回。在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問劉亞樓:敵機到大陸竄擾,就是那幾個口子,怎麼總是堵不起來?劉亞樓堅定地說:我們一定下決心,把各項措施進一步搞紮實,能搞出名堂來的!
會後,他親自整頓防空作戰的指揮和保障機構。翌年5月29日夜,空軍某部中隊長蔣哲倫冒著小雨升空,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將竄入廣東的一架敵B-17擊落。美軍方不甘失敗,又向台灣提供多架RB-57D高空偵察機。該機飛行高度達2萬米,機載4部航空相機在1.85萬米高空可攝取長約4000公里、寬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標。1959年頭3個月,該機對大陸高空偵察了10次,解放軍空軍起飛米格-19農夫式超音速殲擊機109批202架次,其中106架次發現了敵機,但爬到最高升限17900米後,仍然夠不上,無法攻擊。在“望敵興嘆”之餘,只能在下方一路跟蹤,期待在敵高空偵察機因飛行員操作失誤或出現故障而降低高度時,施行突襲。
至於各種口徑的高射炮,對這種高空偵察機更是無能為力。於是,RB-57D在大陸上空來去自由,大搖大擺轉悠一番後,不慌不忙飄然而去。這對新中國的防空力量不能不說是個嘲諷。
保護首都上空安全
這種半固定全天候中程、高空防空飛彈系統,披著銀灰色外衣,體積不大,稍長,形似一架小飛機,其作戰半徑(或說射程)達30-48公里,高度22-32公里,飛行速度約為2.5-3.5馬赫(即每秒飛行一公里左右)。蘇方稱其擊毀敵機的概率為單發70%,三發97%,但美台方面後來的評估卻低得多。總的說來,當年蘇聯對中國尖端武器的初始工作雖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從根本上講,他們並沒有把最先進的東西給中國,給的往往是落後幾代甚至是行將淘汰的產品。
這一夜,空軍司令部燈火通明,劉亞樓和全面負責組建地空飛彈部隊的副司令員成鈞在這裡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一切都是機密。
中國的防空力量在這一晚悄然發生重大變化。
劉亞樓把他的理念告訴麾下將士:世界上再先進的高精尖武器,沒有人來使用,都是死的東西,只有軍事、精神、技術素質高的人,在正確戰術思想指導下運用高精尖武器,才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
1959年4月19日,地空飛彈部隊第一營首次實彈打靶,在共和國領空第一次成功發射了地空飛彈,命中目標。
9月,3個營的地空飛彈部隊開赴設在大西北的飛彈綜合試驗靶場進行實彈演習,目標是杜-4飛機上放投的拉-17靶機。實射結果,一、三營命中目標,唯獨二營沒打下靶機,飛彈發射後竟朝目標相反的方向飛行了40公里,把戈壁灘炸開了一個大坑,“地對空”變成了“地對地”。檢查結果,不是指揮和操作問題,而是蘇聯在生產時把彈體內兩根導線接反了。在場的蘇聯專家承認責任在蘇聯工廠,還不忘罵一句:混蛋,這是哪個姑娘急著去約會,干下這樣粗心的事情!
這次實彈射擊不久,飛彈部隊便進入實戰狀態,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充分訓練。
一切都是海那邊逼出來的。
國慶十周年在即。共產黨建政之後,每逢國慶,台灣方面都要派遣飛機到大陸偷襲、偵察拍照或散發傳單。
中央嚴令空軍要增強防空力量,必須保證國慶節當天首都上空的安全。毛澤東對劉亞樓說:我們在北京搞十年大慶,蔣介石在台灣決不會睡大覺,就是睡也睡不著,我看他一定會來騷擾,你們打不下敵機,我也睡不好覺。
劉亞樓不能不焦慮。每次看到敵機在頭頂上耍雜技,渾身的血就像要開鍋。他不容許這份恥辱沒完沒了地糾纏他的心頭。他親自對部隊作了一番周密部署,將一批最精銳的殲擊機群、高射炮群秘密調遣入京,特別將進行改裝訓練僅4個月的三個地空飛彈營投入防空作戰。同時增加兩個飛彈營,一是把國防科委直屬飛彈試驗營編為第四營,一是借用國防研究五院準備用於仿製的那套兵器,再從前三營抽調部分人員臨時組成第五營,參加國慶戰備值班。
這樣,543部隊成軍後接收的5套發射台都用上了。9月上旬,正是陰雨綿綿之際,5個營的飛彈部隊全部進入陣地,在北京四郊擺成“陷阱”,9月21日正式擔任作戰值班。一枚枚地空飛彈直指蒼穹,在寧靜中枕戈待旦,盤馬彎弓,警惕地守衛著首都領空。國慶日的首都天空平安無事,隨後一連幾天均無敵情。
飛彈打飛機
轉眼到了10月7日,國慶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按規定,國慶前後各一個星期的特殊警備期已經解除。9時41分,福建前沿警戒雷達天線轉動,螢光屏上突然出現一個亮點,雷達兵報出情況: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一架RB-57D高空偵察機正向大陸飛來。
劉亞樓對打這架飛機可說是等待已久,今天它終於來了!他疾速來到空軍指揮所作戰室,對副司令員成鈞說:擺好餐桌,等待台灣把菜端上來。隨即讓指揮所將敵情上報中央軍委和總參。
一聲令下,全部飛彈部隊進入一級戰備。10時3分,敵機以每小時七八百公里的速度,從浙江溫嶺上空入陸,解放軍殲擊機照常奉命攔截。對米格-19的例行跟蹤方式,狂妄的敵機飛行員並沒有放在心上,像只偷油偷大了膽的耗子,憑其優越的爬高性能,一路擺脫攔截,熟門熟路地沿津浦路上空直線北竄,毫無顧忌地向北京通縣上空飛來。
會後,他親自整頓防空作戰的指揮和保障機構。翌年5月29日夜,空軍某部中隊長蔣哲倫冒著小雨升空,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將竄入廣東的一架敵B-17擊落。美軍方不甘失敗,又向台灣提供多架RB-57D高空偵察機。該機飛行高度達2萬米,機載4部航空相機在1.85萬米高空可攝取長約4000公里、寬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標。1959年頭3個月,該機對大陸高空偵察了10次,解放軍空軍起飛米格-19農夫式超音速殲擊機109批202架次,其中106架次發現了敵機,但爬到最高升限17900米後,仍然夠不上,無法攻擊。在“望敵興嘆”之餘,只能在下方一路跟蹤,期待在敵高空偵察機因飛行員操作失誤或出現故障而降低高度時,施行突襲。
至於各種口徑的高射炮,對這種高空偵察機更是無能為力。於是,RB-57D在大陸上空來去自由,大搖大擺轉悠一番後,不慌不忙飄然而去。這對新中國的防空力量不能不說是個嘲諷。
保護首都上空安全
這種半固定全天候中程、高空防空飛彈系統,披著銀灰色外衣,體積不大,稍長,形似一架小飛機,其作戰半徑(或說射程)達30-48公里,高度22-32公里,飛行速度約為2.5-3.5馬赫(即每秒飛行一公里左右)。蘇方稱其擊毀敵機的概率為單發70%,三發97%,但美台方面後來的評估卻低得多。總的說來,當年蘇聯對中國尖端武器的初始工作雖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從根本上講,他們並沒有把最先進的東西給中國,給的往往是落後幾代甚至是行將淘汰的產品。
這一夜,空軍司令部燈火通明,劉亞樓和全面負責組建地空飛彈部隊的副司令員成鈞在這裡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一切都是機密。
中國的防空力量在這一晚悄然發生重大變化。
劉亞樓把他的理念告訴麾下將士:世界上再先進的高精尖武器,沒有人來使用,都是死的東西,只有軍事、精神、技術素質高的人,在正確戰術思想指導下運用高精尖武器,才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
1959年4月19日,地空飛彈部隊第一營首次實彈打靶,在共和國領空第一次成功發射了地空飛彈,命中目標。
9月,3個營的地空飛彈部隊開赴設在大西北的飛彈綜合試驗靶場進行實彈演習,目標是杜-4飛機上放投的拉-17靶機。實射結果,一、三營命中目標,唯獨二營沒打下靶機,飛彈發射後竟朝目標相反的方向飛行了40公里,把戈壁灘炸開了一個大坑,“地對空”變成了“地對地”。檢查結果,不是指揮和操作問題,而是蘇聯在生產時把彈體內兩根導線接反了。在場的蘇聯專家承認責任在蘇聯工廠,還不忘罵一句:混蛋,這是哪個姑娘急著去約會,干下這樣粗心的事情!
這次實彈射擊不久,飛彈部隊便進入實戰狀態,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充分訓練。
一切都是海那邊逼出來的。
國慶十周年在即。共產黨建政之後,每逢國慶,台灣方面都要派遣飛機到大陸偷襲、偵察拍照或散發傳單。
中央嚴令空軍要增強防空力量,必須保證國慶節當天首都上空的安全。毛澤東對劉亞樓說:我們在北京搞十年大慶,蔣介石在台灣決不會睡大覺,就是睡也睡不著,我看他一定會來騷擾,你們打不下敵機,我也睡不好覺。
劉亞樓不能不焦慮。每次看到敵機在頭頂上耍雜技,渾身的血就像要開鍋。他不容許這份恥辱沒完沒了地糾纏他的心頭。他親自對部隊作了一番周密部署,將一批最精銳的殲擊機群、高射炮群秘密調遣入京,特別將進行改裝訓練僅4個月的三個地空飛彈營投入防空作戰。同時增加兩個飛彈營,一是把國防科委直屬飛彈試驗營編為第四營,一是借用國防研究五院準備用於仿製的那套兵器,再從前三營抽調部分人員臨時組成第五營,參加國慶戰備值班。
這樣,543部隊成軍後接收的5套發射台都用上了。9月上旬,正是陰雨綿綿之際,5個營的飛彈部隊全部進入陣地,在北京四郊擺成“陷阱”,9月21日正式擔任作戰值班。一枚枚地空飛彈直指蒼穹,在寧靜中枕戈待旦,盤馬彎弓,警惕地守衛著首都領空。國慶日的首都天空平安無事,隨後一連幾天均無敵情。
飛彈打飛機
轉眼到了10月7日,國慶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按規定,國慶前後各一個星期的特殊警備期已經解除。9時41分,福建前沿警戒雷達天線轉動,螢光屏上突然出現一個亮點,雷達兵報出情況: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一架RB-57D高空偵察機正向大陸飛來。
劉亞樓對打這架飛機可說是等待已久,今天它終於來了!他疾速來到空軍指揮所作戰室,對副司令員成鈞說:擺好餐桌,等待台灣把菜端上來。隨即讓指揮所將敵情上報中央軍委和總參。
一聲令下,全部飛彈部隊進入一級戰備。10時3分,敵機以每小時七八百公里的速度,從浙江溫嶺上空入陸,解放軍殲擊機照常奉命攔截。對米格-19的例行跟蹤方式,狂妄的敵機飛行員並沒有放在心上,像只偷油偷大了膽的耗子,憑其優越的爬高性能,一路擺脫攔截,熟門熟路地沿津浦路上空直線北竄,毫無顧忌地向北京通縣上空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