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慎重擬定計劃
新中國成立9年了,“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這首歌在緊靠台灣的福建卻仍然唱不響。因為福建沒有空軍,國民黨的飛機可以隨便進出,神氣活現。有時還在福建城區上空編隊拉煙,搞飛行表演似的。老百姓看得都有些熟視無睹近乎麻木了,說共產黨只解放了福建的土地,還沒有解放福建的天空。身為空軍司令,劉亞樓深感這是恥辱,他早就想著解放福建的天空。
可以說,如果沒有韓戰,空軍也就入閩了。1954年,空軍入閩大事提到軍委日程,並打算先把杭州的空十團轉移到福建。
空軍行動,要比陸軍龐雜得多,沒有機場不行,沒有油庫供不上油料就等於跑不動飛不了,沒有雷達和通訊只能成為聾子瞎子,還有指揮線路、氣象線路和調運線路的設置等等,不一而足。而此時福建只有一個福州義序機場,顯然無法滿足空軍入閩之需,亟須搶修幾個機場。1955年年初,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修建福建機場的指示後,劉亞樓命空軍工程部部長親率地勤機構入閩,勘測機場及修建等事宜。福建山地多,沿海多衝積平原,機場又須占用大片良田,但軍民一條心,在空軍工程部的指導下,拿出移山填海的勁頭,兩年內共搶修了福清龍田、莆田、惠安、泉州、廈門、漳州等幾個一線機場,數量之多,占全國之首,還打算在閩西、閩北修兩三個二線機場。
後因情況有變,空軍入閩行動暫且擱置。
1957年7月15日,空軍電轉國防部6月12日批示,將由福州軍區代管的防空第一軍改稱空軍第一軍,並劃歸南京軍區空軍建制。但這時的空一軍,只管高炮、雷達、探照燈和機場修建,沒有飛機,基本是個“空”軍。
在鴨綠江上空練就鐵翼的中國空軍,韓戰結束後完全可以騰出手來盡遣猛師銳旅南下,在東南沿海上空與台灣國民黨空軍展開一番爭奪沿海制空權的較量。但空軍入閩行動一波三折,主要緣於奪取臨近海峽西岸福建、粵東的制空權,不僅是軍事問題,同時也是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
從軍事上講,此時國民黨空軍共有6個聯隊,下轄8個大隊,擁有飛機646架,空勤人員全系美國訓練,飛行員大都飛過四種複雜氣象,具有一定的戰鬥力;而且美軍在台灣還保持一定數量的航空兵力量,裝備有最新式的F-100型戰鬥機;從日本、沖繩、菲律賓以及第七艦隊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隨時可至。它們既可撐起台灣上空的保護傘,又能作為台灣空軍進入大陸作戰的後盾,以使蔣軍毫無後顧之憂地傾全力與紅色政權作戰。從政治上講,由於美國海、空力量進入台灣海峽庇護,而人民空軍進入臨近台灣海峽的福建沿海作戰,弄不好就會給美國人以進行軍事干涉的藉口。
毛澤東對空軍入閩作戰極為慎重。1956年彭德懷曾策划過空軍入閩行動,空軍部隊有的都已出動了,但臨時被毛澤東否定,要劉亞樓緊急召回部隊。
1957年歲尾,當蔣介石公開叫囂“反攻大陸”時,忍無可忍的毛澤東,終於準備向這位“老朋友”出手了,於12月18日指示“請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問題”。空軍入閩的各項籌備工作,迅速、緊張而又極其機密地展開。
1958年1月,劉亞樓率南空司令聶鳳智中將、廣空司令吳富善中將、武漢軍區空軍司令傅傳作少將及空軍副參謀長張廷發少將,並邀到福州軍區履新司令員的韓先楚上將,前往福建前線,向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福州軍區政委葉飛上將等負責人,傳達毛澤東指示,共同研究空軍入閩的各項問題。
科學的預測報告
為了對福建交通有個詳盡了解,順便察看地形地貌,劉亞樓率領這個高規格的將軍團特地坐火車南下。他欣喜地看到,在各方群策群力下,福建地區的機場網已初步完成(二線機場還不足);連接江西鷹潭和福建廈門之間的鷹廈鐵路已通車,這極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線的國防運輸能力;連接省會的南(平)福(州)鐵路亦將通車,對空軍入閩後的物資供應提供了便利條件。
空軍入閩是項牽動各方神經的重大行動,軍政雙全的劉亞樓、葉飛們,首先論證了空軍入閩的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利弊。
制訂作戰計劃,是劉亞樓的看家本領,美國軍界給他加冕的“制訂作戰計劃縝密的優秀將軍”可不是紙糊的桂冠。有人請教劉亞樓如何制訂一個好的作戰計劃,所得回答是:你不能只從己方、從正面、從好處著眼,光想著能打垮敵人,也要從對方、從反面、從壞處看問題,最好先要想敵人可能把你打垮,把這個問題想周全了、想透了,把戰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意外及應對措施想清楚了,最後垮掉的,應該是敵人。
因此,作為空軍入閩報告的主持者之一,劉亞樓把自己制訂作戰計劃的經驗和慣例融進來,發揮得淋漓盡致。“報告”如是詳盡分析空軍入閩的行動,在政治上、軍事上可能產生的“不利可能性”。
科學的戰略構想出台後,還得有恰到火候的戰術方案相輔。空軍何時進入、以何種方式進入、兵力如何部署、敵方將作何種對策、我方當如何實施反對策?等等,都讓三位年輕上將及其僚屬們煞費苦心。
會議還提及作戰指揮問題,意見是:“在福建地區陸海空軍的作戰行動統一歸福州軍區首長指揮,福州軍區速即組成軍區空軍司令部,由現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擔任司令員,其餘幹部配備另行報告。”同時建議軍委“加強福州軍區炮兵司令部,並抽調一部分炮兵部隊加強福建地區”。
新中國成立9年了,“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這首歌在緊靠台灣的福建卻仍然唱不響。因為福建沒有空軍,國民黨的飛機可以隨便進出,神氣活現。有時還在福建城區上空編隊拉煙,搞飛行表演似的。老百姓看得都有些熟視無睹近乎麻木了,說共產黨只解放了福建的土地,還沒有解放福建的天空。身為空軍司令,劉亞樓深感這是恥辱,他早就想著解放福建的天空。
可以說,如果沒有韓戰,空軍也就入閩了。1954年,空軍入閩大事提到軍委日程,並打算先把杭州的空十團轉移到福建。
空軍行動,要比陸軍龐雜得多,沒有機場不行,沒有油庫供不上油料就等於跑不動飛不了,沒有雷達和通訊只能成為聾子瞎子,還有指揮線路、氣象線路和調運線路的設置等等,不一而足。而此時福建只有一個福州義序機場,顯然無法滿足空軍入閩之需,亟須搶修幾個機場。1955年年初,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修建福建機場的指示後,劉亞樓命空軍工程部部長親率地勤機構入閩,勘測機場及修建等事宜。福建山地多,沿海多衝積平原,機場又須占用大片良田,但軍民一條心,在空軍工程部的指導下,拿出移山填海的勁頭,兩年內共搶修了福清龍田、莆田、惠安、泉州、廈門、漳州等幾個一線機場,數量之多,占全國之首,還打算在閩西、閩北修兩三個二線機場。
後因情況有變,空軍入閩行動暫且擱置。
1957年7月15日,空軍電轉國防部6月12日批示,將由福州軍區代管的防空第一軍改稱空軍第一軍,並劃歸南京軍區空軍建制。但這時的空一軍,只管高炮、雷達、探照燈和機場修建,沒有飛機,基本是個“空”軍。
在鴨綠江上空練就鐵翼的中國空軍,韓戰結束後完全可以騰出手來盡遣猛師銳旅南下,在東南沿海上空與台灣國民黨空軍展開一番爭奪沿海制空權的較量。但空軍入閩行動一波三折,主要緣於奪取臨近海峽西岸福建、粵東的制空權,不僅是軍事問題,同時也是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
從軍事上講,此時國民黨空軍共有6個聯隊,下轄8個大隊,擁有飛機646架,空勤人員全系美國訓練,飛行員大都飛過四種複雜氣象,具有一定的戰鬥力;而且美軍在台灣還保持一定數量的航空兵力量,裝備有最新式的F-100型戰鬥機;從日本、沖繩、菲律賓以及第七艦隊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隨時可至。它們既可撐起台灣上空的保護傘,又能作為台灣空軍進入大陸作戰的後盾,以使蔣軍毫無後顧之憂地傾全力與紅色政權作戰。從政治上講,由於美國海、空力量進入台灣海峽庇護,而人民空軍進入臨近台灣海峽的福建沿海作戰,弄不好就會給美國人以進行軍事干涉的藉口。
毛澤東對空軍入閩作戰極為慎重。1956年彭德懷曾策划過空軍入閩行動,空軍部隊有的都已出動了,但臨時被毛澤東否定,要劉亞樓緊急召回部隊。
1957年歲尾,當蔣介石公開叫囂“反攻大陸”時,忍無可忍的毛澤東,終於準備向這位“老朋友”出手了,於12月18日指示“請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問題”。空軍入閩的各項籌備工作,迅速、緊張而又極其機密地展開。
1958年1月,劉亞樓率南空司令聶鳳智中將、廣空司令吳富善中將、武漢軍區空軍司令傅傳作少將及空軍副參謀長張廷發少將,並邀到福州軍區履新司令員的韓先楚上將,前往福建前線,向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福州軍區政委葉飛上將等負責人,傳達毛澤東指示,共同研究空軍入閩的各項問題。
科學的預測報告
為了對福建交通有個詳盡了解,順便察看地形地貌,劉亞樓率領這個高規格的將軍團特地坐火車南下。他欣喜地看到,在各方群策群力下,福建地區的機場網已初步完成(二線機場還不足);連接江西鷹潭和福建廈門之間的鷹廈鐵路已通車,這極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線的國防運輸能力;連接省會的南(平)福(州)鐵路亦將通車,對空軍入閩後的物資供應提供了便利條件。
空軍入閩是項牽動各方神經的重大行動,軍政雙全的劉亞樓、葉飛們,首先論證了空軍入閩的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利弊。
制訂作戰計劃,是劉亞樓的看家本領,美國軍界給他加冕的“制訂作戰計劃縝密的優秀將軍”可不是紙糊的桂冠。有人請教劉亞樓如何制訂一個好的作戰計劃,所得回答是:你不能只從己方、從正面、從好處著眼,光想著能打垮敵人,也要從對方、從反面、從壞處看問題,最好先要想敵人可能把你打垮,把這個問題想周全了、想透了,把戰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意外及應對措施想清楚了,最後垮掉的,應該是敵人。
因此,作為空軍入閩報告的主持者之一,劉亞樓把自己制訂作戰計劃的經驗和慣例融進來,發揮得淋漓盡致。“報告”如是詳盡分析空軍入閩的行動,在政治上、軍事上可能產生的“不利可能性”。
科學的戰略構想出台後,還得有恰到火候的戰術方案相輔。空軍何時進入、以何種方式進入、兵力如何部署、敵方將作何種對策、我方當如何實施反對策?等等,都讓三位年輕上將及其僚屬們煞費苦心。
會議還提及作戰指揮問題,意見是:“在福建地區陸海空軍的作戰行動統一歸福州軍區首長指揮,福州軍區速即組成軍區空軍司令部,由現任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擔任司令員,其餘幹部配備另行報告。”同時建議軍委“加強福州軍區炮兵司令部,並抽調一部分炮兵部隊加強福建地區”。